七年级语文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项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3.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三、教学设想
构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都是富于想象力的文本。通过学习,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的视野,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象丰富奇特。学习本单元时要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许多考生怕写作文,怕就怕在找不到恰当的材料,写不出作文。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看了他们的文章才知道,他们写作时不善于联想发挥,往往是干巴巴地写几个事例,拼凑成文。搞清楚了题目的含义,构思好了文章的立意,这时能发挥一下自己的联想与想象,那么,已掌握的材料就能扩大好几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翱翔在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里。
二、写作知识讲解
(一)什么是联想呢?
1.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2、联想的分类:
①相似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相关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
例:由眼前的荷花想起江南采莲旧事
③相反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它的反面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因果联想:由因而果,由果而因
例:一片叶子落下来——
秋天到了; 树生病了……
巩固:
(1)相似联想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相关联想
庄稼 农民 土地
现实 过去 未来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都大家隔膜起来。
(3)相似联想
西北的白杨树那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坚强不屈与挺拔
联想到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军民的伟大、质朴、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4)相反联想
幸福 痛苦
现实 过去
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从前低矮潮湿的小屋
某人的自私自利 先进人物的大公无私
3、联想的贴切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
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谢安乘机问他的侄子谢朗和他的侄女道韫道.
谢安: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空中撒盐差可拟
道韫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那么,分析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一般。而 “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所以说联想人皆有之,但深度、广度、强度、层次很不一样,人们对生活感悟力的不同决定了这一点。
4、思考:现在请大家思考:由“绿”,你会想到什么?
小草、草坪、森林、环保
春天、希望、青春
唐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等。
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修辞中的比喻就是利用联想来完成的。
绿——草、树、森林、军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相似联想)
绿——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 (相关联想)
绿——枯黄、污染…… (对比联想)
(二)什么是想象呢?
有位作家说:“没有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创造新形象,没有一首真正的诗歌不是想象的产物,如果我们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生活多美,如果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默的金矿。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我们把对生活的感受化成文学,化成诗歌。”那什么是想象呢? (联想:是由此想到彼)
1、想象: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形象。
例如:月亮上有什么?天上有什么?
当你们看见这个圆圈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眼睛、瓶盖、地球仪。
月亮、月饼、太阳。
耳环、轮胎、团圆。
修辞中的比拟就是靠想象来完成的。
2、练习:如果是同一道作文题,我们如果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可以使思路宽阔,文思如泉水般往外涌。那么我们如何借“联想和想象”来拓宽我们的思维,从而运用到写作中来呢?请以“时间”为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大家先从题目到教材展开联想,看能想到什么。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从名言警句方面你能想到哪些呢?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聚萤读书”的故事, 车胤,是晋朝时候的人,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三)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想象是“虚”的,是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
联想是“实”的,由此物到彼物,想到的是客观实际的。
总结:联想与想象的丰富性
相似 相关 相反 (横向)
过去 现在 将来 (纵向)
纵横交错:超时空的想象
三、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
1.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遍及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今天,我们重点探讨的是在写作中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一个话题,一个诗题出来之后,我们朝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打开我们的思路?
看到“零”,你们想到了什么?
围绕“零”展开想象和联想,可以描绘画面场景也可以联想社会人生哲理。学生谈,教师评,要求其谈出理由。
同学们的这些想象都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的呢?
鸡蛋、乒乓球、项链——相似
一无所有、零分、空白——相关(横向)
富足、圆满——相反
母鸡、鸡蛋、小鸡——过去、现在、未来
鸡蛋外太空游记——纵横交错(超时空想象)
小结:想象和联想就是从一点出发,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相关、相反的横向或者是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的纵向联系,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我们看到一个话题,或者一个事物,要尽量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我们的思维,使文章内容丰富。
2.技法梳理
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教师点拨。
(1)联想要自然恰切。
联想到的事物与其触发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
比如: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明确:作者由荷叶对红莲的庇护,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是基于相似性做出的合理联想;如果联想到环境保护,联想到助人为乐,就显得牵强附会了。
再比如:
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明确:作者写“野花”,就抓住了杂花遍地、生机勃勃的特征,联想到了“星星”和人的“眼睛”,把野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渐欲迷人眼”的盎然生机表现得生动传神。
(2)想象要合情合理。
想象所展示的未必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但一定要合乎生活的逻辑。《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但却是在真实生活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有着现实生活的影子。比如他身上有着猴子的特点:长毛,有尾巴,机灵,顽皮。
如何才能做到想象合情合理呢?可以采用下面这两种方法。
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合理想象。
提问:A、B两句均为《世说新语·咏雪》中描写“雪”形态非常经典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更适合下面的语境,请选择一句(可保留喻体,适当调整表达),并说明理由。
A.撒盐空中
B.柳絮因风起
例文:雪落下了,像__________。这可爱的小天使,在空中旋转,飞舞,来到人间。她悄悄地飘到树枝上,飘到小草上,飘呀飘,使大地银装素裹。她调皮地落在孩子热乎乎的手掌上,化为雾气,将欢笑送往远方。她又流连在红梅上,流连在松林间,不愿离去。
预设:例文中的“雪”形态是旋转、飞舞,到处飘飞的,与飘扬的柳絮情态上非常相似。抓住了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想象就合情合理了。当然,合理的想象不仅只有这一种方式,合乎生活逻辑的想象就是合理的想象。
②创设适当情境,合理合情合境。
提问:“撒盐空中”的想象也有独到之处。请创设情境,重新构思,让想象合情合理。
重新构思:雪落下了,像撒向空中的一把盐。
示例:雪落下了,像撒向空中的一把盐。这可爱的小天使,穿着洁白的连衣裙,一粒粒,飞快地从空中唰唰落下,甚至来不及看清她们的身影。她落在枝头,落满屋檐,转眼间,大地穿上了雪白的冬装。她调皮地落在孩子们的帽子上,这是她送给孩子们的冬日发卡。
(当堂创作之后,学生围绕“想象是否合情合理”,各抒己见相互点评。)
教师总结:想象需要合情合理,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这一要求。第一种方法是找出事物共同的特征,结合特征来想象。还有一种方法是创设合适的情境,在情境中充分发挥想象。
(3)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诗人刘大白《秋江的晚上》一诗,写夕阳在江上坠落,是驮着斜阳归巢的倦鸟,“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而“头白的芦苇”,为夕阳的余晖所染,“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些想象就很新颖,给人以深刻印象。
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文章有新意、有深意呢?可以采用下面这几种方法。
①方式一: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蚊子和狮子》
明确:动物会骄傲、会叹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想象更加活灵活现,更有新意。写作中还可以运用其他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通感等等,在创作中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②方式二:灵活运用联想思路
联想看似天马行空,但深究起来也有法可循。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这既是联想的四种类型,也是生发联想的四种常见思路。
接近联想侧重的是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比如由眼前的雪花联想到儿时故乡的雪花,两者在空间上有相似之处,这就是接近联想;相似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比如从雪花联想到烟花,两者都容易消逝,这就是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则是由雪花的洁白联想到黑暗、肮脏,由雪花的消散易逝想到相对永恒的石头。因果联想比较容易理解,比如由雪花想到洁白一片,想到封冻住一切,想到离春天不远了。
③方式三:设置巧合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皇帝的新装》
明确:当所有人都在称赞皇帝的新装时,只有一个小孩子说出了实话。小孩子的话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巧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想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④方式四:明确主题
回归课文,我们发现不少名篇佳作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反映社会现实或作者独特的思考。
四、练习写作实践
你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你觉得,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做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可以大胆想象,但要符合你性格发展的逻辑。不仅要想象你自己的生活,还要想象十年后社会的发展,因为这是十年后的你所生活的环境。
(2)不要只是概括地叙述,要在具体情境中展开故事,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结合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具体地展现你的性格、心态,以增加真实感。
2.学生写作。
3.佳作展示。
十年后的我
时间犹如流水,现在已是公元2030年。(开篇把时间直接写到十年后,让人置身于十年后的场景)
每天清晨,当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我便会从梦中醒来。按一下手机按钮,“机器人保姆”便会帮我做好早饭,放好热水。我急匆匆地吃了早饭,感应式电门自动打开,我开了车向单位飞驰而去。现在的交通已经不再像十年前那么拥堵,马路上架满了立交桥,错落有致,车辆行驶井然有序。(“机器人保姆”、缓解交通压力的“立交桥”,联想丰富。)
到了单位,我全神贯注,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让一让,让一让!”
“准备病床,1,2,3,走!”
“马上送手术室,通知各科主任会诊。”
“纱布、止血钳……缝合……”(独句成段,突显紧张气氛。)
我是急诊科的一名医生,整天忙碌在手术室中,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挑战,因为我的手中掌握着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也许是受上一辈的影响吧,我从小就把当医生作为自己的理想。所以我一直为着理想奋斗、拼搏。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梦想成真了。对于我来说,每一次手术都是挑战,所以我竭尽全力做到最好。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我呢,就是这么认真地生活着。(写“我”的职业和“我”的生活态度。)
生活的色彩缤纷变幻,有时亮丽,有时难免灰暗。而我在灰暗的时候遇到了她。我们相识、相知、相爱,并且有了爱情的结晶。
“我回来了。”
“怎么样,累不累?”
“爸爸!”
经过了一整天的忙碌,我回到家中,耳边环绕着的是亲切的问候。美丽善良的她接过我的外套,活泼顽皮的他给我递上拖鞋。
就这样,充实的一天过去了。
闲暇时,我还喜欢和“驴友”登登山,看看海。虽然如今的天没有那么蓝,如今的海也没有那么清,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享受生活。因为我依然年轻,怀着满腔热血的我不能虚度每一分钟。(写“我”的休闲生活。)
如果说生命是一首歌,我们不知道它最后的休止符在哪,那么就什么也别多想,让我们好好地、快乐地唱着这首歌。当歌声停止时,这支完成了的生命的曲子,会被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永远记住。(以抒情、议论作结,耐人寻味。)
(教师总评:作者联想丰富,想象了十年后自己的生活状态。形象具体生动,主旨积极向上。)
五、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