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8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同步实验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2日
资源编号 63791

实验08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同步实验

2023-12-05 九年级上册 0 2,61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同步实验汇总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同步实验

实验08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1.实验评价

(1)装置比较开放而浓氨水易挥发,会______________。

(2)药品用量较大造成浪费,且仪器数量较多,步骤繁琐。

(3)实验耗时偏长,约需要4~5分钟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不利于学生随堂实验或分组实验。

2.实验改进

(1)改进装置:

(2)改进优点:

①整个反应控制在一个_______中进行,没有氨气外逸,安全_______。

②实验只需要很少量的药品,符合_______的原则。

③实验操作_______,时间_______,现象_______。

【典例01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探究二氧化锰是否能加快H2O2的分解

C.探究分子运动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典例02下列各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图乙: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图丙:溶质种类也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图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 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典例03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易挥发出NH3分子)和浓盐酸(易挥发出HC1分子),2~3秒钟后即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比氨气分子运动速率快

C.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后有新物质生成

D.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典例0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条先变红。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ba段滤纸条更快变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B.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实验一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如果将试管放入冰水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不会变红

1.(2023春·安徽宿州·九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B.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C.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和需要氧气的条件

D.探究铁锈蚀需要O2的条件

2.(2023秋·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3.(2023秋·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4.(2023秋·贵州黔南·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

B.验证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C.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D.探究分子运动

5.(2023秋·河南郑州·九年级校考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中的现象为B烧杯中溶液变红

B.乙装置中的现象为中心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

C.两个实验装置都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将甲装置中的浓氨水换为浓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6.(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一模)化学是实验的科学,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甲烷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D.验证分子运动实验

7.(2023·安徽·模拟预测)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般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Ⅱ中E试管的目的是进行对比

B.B、C两支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同时变红

C.改进后的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有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改进后的装置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

8.(2023秋·福建厦门·九年级统考期末)利用漏斗完成以下实验。

(1)用图1装置完成分子运动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用图2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C、240°C。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C热水中。升高左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红磷不燃烧;升高右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观察到白磷燃烧。以上现象中,可作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证据是_______;可作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

(3)用图3装置完成面粉爆炸实验。漏斗中装有面粉,用力推注射器活塞,可以观察到现象:_______,用力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9.(2023秋·湖南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探究】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1~2滴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口的脱脂棉上滴一些浓氨水,再用橡胶塞将试管口塞住(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同学们的改进实验的优点有_______(写一条)。

【继续探究】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内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胶塞(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

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讨论交流】过一会儿后,实验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白烟最浓厚的位置在_______(选填“a”、“b”或“c”)处。

【拓展延伸】实验中产生白烟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10.(2023·吉林松原·校联考模拟预测)做“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如图甲)时气味刺激难闻。欣欣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

【装置对比图】

【实验操作】

操作Ⅰ:向各盛有5mL蒸馏水的B、C试管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操作Ⅱ:将各盛有2mL浓氨水的A、D试管按图乙同时连接,观察。

【分析讨论】

(1)进行操作Ⅰ并观察溶液颜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的干扰。

(2)进行操作Ⅱ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1.(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  )

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

2.(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事实所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3.(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4.(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A.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C.探究“CO2与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D.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5.(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

B.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③既可探究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6.(2022·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和浓盐酸,2~3秒钟后即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后有新物质生成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比氨气分子运动速率快

D.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

参考答案

【典例01C

【详解】

A、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常用方法是煮沸或蒸馏,简易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探究二氧化锰是否能加快H2O2的分解,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保证除了二氧化锰以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图示中过氧化氢浓度也不同,所以不能用来探究二氧化锰是否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将浓氨水滴加到棉花上,一段时间后,无色酚酞试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挥发出来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了酚酞试液中,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由于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造成天平不平衡,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典例02B

【详解】

A、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在密闭装置内进行,故A错误;

B、该实验的影响因素是温度,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故B正确;

C、该实验的溶质都是碘,但是溶剂不同,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该实验除了催化剂不同外,还有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同,所以达不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实验08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同步实验 https://www.0516ds.com/63791.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