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
化学试题(南京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五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K-39 Cu-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粟 D.绳锯木断
2.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A.78% B.21% C.0.94% D.0.03%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烟雾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取用固体
5.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河水 C.苏打水 D.蒸馏水
6.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读数
C.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D.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4处
7.下列相关说法用微粒的性质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烧开后,壶盖被掀起——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C.氧气和液氧均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石油液化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之间有间隔
8.钪(S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如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钪原子的中子数为 21
C.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9.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CO∶2个一氧化碳分子 B.O2∶2个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D.Fe2+ ∶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10.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
11.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中药千金藤素(化学式为C37H38N2O6)对抑制新冠病毒复制有很强作用,若临床实验成功,将成为新冠病毒的克星。下列有关千金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氧元素质量之比为37:6
B.1个分子中含有1个N2
C.1个分子中共含有83个原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2.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3:2
13 .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验证蜡烛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探究分子的运动 |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 |
A | B | C | D |
14.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鉴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鉴别MnO2和Fe3O4——取样,观察粉末颜色和状态
15.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消耗氧气32g B. R只含碳、氢元素
C. 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第Ⅱ卷
二、填空题(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8分)
16.(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离子:___________
(2)氯离子的微粒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3)水分子的模型图:___________
(4)标出硫元素的化合价:SO2___________
(5)将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送入轨道的火箭中,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 )、助燃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其中X表示某种未和物质,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
17.(1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Ⅰ.根据图1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b 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为了获得平稳氧气流,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_(填字母)。将发生装置所用仪器组装完毕,下一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__________。
(3)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收集一瓶氧气用于“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好选用装置 __________(填字母)收集氧气,理由是 __________。将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后,现象是 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现要利用图2装置收集一集气瓶(容量为4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方法是:在该集气瓶里先装入体积为XmL的水,再从导管 __________(填字母)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出,则集气瓶中收集到的即为氧气体积分数为60%的气体。则X大约是 __________mL(填整数)。
Ⅱ.现有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另一瓶是人体呼出气体。请设计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8.(10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用粒子名称完成物质组成、结构和分类的概念关系图中的A、B处填空。A ______ 、B ______
(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氯化钠、水
(3)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现将食盐水、氢气、水、二氧化碳、铝、空气等六种物质分成三组,请填写下列空格。
第一组:H2、Al,分类依据是 ________ ;第二组: ________ ,分类依据是都属于氧化物;第三组: ________ ,分类依据是都属于混合物。
(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________ 。
②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________ 。
③铝离子符号为 ________ 。
④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________ 。
三、实验题(1小题,除标注每空1分,共9分)
19.(9分)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3)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4个被控制的量___________。
(5)若图4中的小纸花上喷有___________,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
【实验方案三】如图5。
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6)过一会儿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生成白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生成一种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图5中观察到白烟位置偏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题(2小题,共13分)
20.(6分)20. 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C、D、E为单质,B为红色固体。A、F、G、H为氧化物,且A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4:1,G为黑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_____、G_____。
(2)D→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1.(7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知识回顾】写出红磷、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把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初步探究】同学们设计如图 1 所示的实验。
(2)实验时先关闭 K1、K2、K3,再将足量的红磷、木炭点燃后同时伸入到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中。待反应完毕,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进行的合理操作是 。
A. 先打开K1、K2,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3
B. 先打开K1、K3,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
(3)在操作全部正确的情况下,进入A 中水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填“>”、“=”或“<”) 进入B 中水的体积。
【深入探究】同学们再用图 2 装置进行实验,测得气体浓度变化如图3 所示。
资料:①澄清石灰水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②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分子数目之比。
(4)通过上述探究可知,用木炭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测得如图3中 CO2的浓度偏小,约为 4.5%,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A、盲人摸象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南辕北辙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火中取粟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绳锯木断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