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3  名著阅读-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7日
资源编号 58897

考点13 名著阅读-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2023-09-27 七年级上册 0 2,72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考点13  名著阅读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选择题】

1. 《朝花夕拾》是人在中年的鲁迅回忆往事时所写的一部散文集,作者通过描写各种人物透视人性,希望阅读了本书之后,同学们也能对人性的好坏有深层次的认识,不要被表象所蒙蔽,下面人物的做法是对作者有害的是(   )

A. 长妈妈利用回家探亲休假的时间,帮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十分感动。

B. 衍太太在我父亲临终时叫我一直呼唤父亲,做孝子;冬天我们想吃冰,她鼓励支持我们。

C. 藤野先生帮我这个中国学生修改讲义,与我探讨中国妇女裹脚的事情,临别赠照片给我。

D. 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极方正、质朴、博学,对我十分严格,逐渐增加写字和对课的难度。

2.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犁《白洋淀纪事》收入的作品中,《荷花淀》《芦花荡》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冀中人民英勇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故事,写出了冀中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B.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写的一部散文集,湘西是他文字中反复叙说的对象。在他的小说代表作《边城》中,也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C.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写到“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 《朝花夕拾》原名为《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该散文集虽然并非为少年儿童而写,但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

3.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生活,鲁迅借此表达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B. 《琐记》中,作者先是写了衍太太种种虚伪可厌的行径,接着又回忆了他在南京雷电学堂、矿路学堂学习的愉快经历以及珍贵的同学情谊。

C. 《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儿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D. 《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4. 请选出对名著《朝花夕拾》评说错误的一项(   )

A. 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 在《琐记》中提到,在矿路学堂,鲁迅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鉴略》,这本书让他看到了更丰富的世界。

D. 《藤野先生》中“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交代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5. 下列对《朝花夕拾》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一文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B.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卧冰求鲤”之类,而“哭竹生笋”和“陆绩怀橘”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C.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D.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

6. 选出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同时也使他看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B.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除了批判虚伪的孝道,还抨击了反对白话文的人。

C.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D. 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时,更名为《朝花夕拾》。

B. 孙犁在《白洋淀纪事》中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

C. 《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都被精心编制在这部作品中。

D. 沈从文在作品《鸭窠围的夜》中,认真地思考了民族衰败的原因和前途的希望之所在,它以不可言说的魅力将人们带入一个神圣而高远的境界。

8. 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作品主要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父亲的病》中有很多奇特药引,如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以及败鼓皮丸,但它们都没有治好父亲的病。

C. 《狗•猫•鼠》一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小隐鼠,同时揭露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D. 《藤野先生》一文回忆了作者去日本求学的过程,他经历了“藤野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和“匿名信事件”,感觉受到侮辱,决定“弃医从文”。

9. 关于名著《朝花夕拾》中描述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朝花夕拾》中,只有   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我”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A. 寿怀鉴             B. 父亲               C. 藤野先生           D. 范爱农

10. 关于《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中的人物长妈妈和鲁迅是同一门的邻居,鲁迅在她的影响下,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B.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 《二十四孝图》批判了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

D. 《狗·猫·鼠》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了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

1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这部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刻画了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琐碎愚昧但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阿长深切的怀念之情。

B.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所见的“无常”的形象,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世间,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C.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效仿的故事”,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之类,而有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D. 《五猖会》记叙了父亲在“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让“我”背书,背不出就不许去看,等“我”背完书去看时,已没有了原来的兴致。

12. 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 它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 鲁迅讨厌猫的原因只是因为在鲁迅小时候知道是猫吃掉了他的小隐鼠。

D. 鲁迅小时候很喜欢看迎神赛会,最喜欢的是很有人情味、装束奇特的“白无常”。

13. 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 《风筝》           B. 《无常》           C. 《父亲病》       D. 《藤野先生》

14.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的是

A. 《琐记》           B. 《无常》           C. 《二十四孝图》           D. 《狗•猫•鼠》

【填空题】

1. 名著题。

(1)《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___________》,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的《_________》,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展现的故事是__________,这个故事出现在《朝花夕拾》的《________》一文中,该文着重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撰写一本_____________(体裁)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原题目为《_____________》。

3. 填空。

《白洋淀纪事》是 _____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 _____和 _____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

4. 名著阅读。

读完鲁迅的《朝花夕拾》,我们记住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_______,她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的人;我们记住了那位“给我纠正解剖图”的异国老师_____________,他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的人。

5.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原名《______》,这部作品在温馨和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认识了一位高而瘦,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他是__________。阅读《______》,我们认识了一位治学严谨、没有任何民族偏见的日本老师。《_______》一文写了“我”日本留学时认识的朋友,这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但是在黑暗的社会无法立足,内心悲凉痛苦。《________》一文则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文中记述“我”急切盼望观看迎神赛会,而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阅读经典作品,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感悟和经验,也启迪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6.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他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的10篇文章。一些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他身边的人物和故事。比如小时候家里的女工____(人名)给他买《山海经》,闰土的父亲教他在冬天的百草园里____(故事情节);青年时期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时,____(人名)给予他教诲和鼓励。

7. 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也有的被鲁迅拉入了“黑名单”,请各举一例,并结合具体情节陈述理由。

“朋友圈”——人名: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名单”——人名: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从下列《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中的篇目中选择一篇,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

A.《荷花淀》  B.《芦花荡》  C.《一个戴水獭帽子的朋友》  D.《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我选择______(选项)中的______(人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写出鲁迅《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人物:

(1)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文中的“她”是____。

(2)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这是对____的外貌描写。

(3)“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____说。“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父亲!!!父亲!!!”

10. 请阅读下表,完成表格。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1)
《藤野先生》 (2) 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治学严谨
(3) “我” 父亲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不该,就是犯了罪…… 很爱父亲

 

11. 完成下面的读书摘记卡。

摘抄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摘抄2: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摘抄3: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1)该选段选自我国作家______的《朝花夕拾》,原书名_____,选段中的“她”是:____。

 

(2)结合以上摘抄,分析选段中的人物形象::____

 

 

12.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过很多人影响他人生的人物,小明同学列了一个图表比较人物信息,表格中还有四个内容,请你帮他补完整。

人物 人物提示 人物姓名 相关事件
黑瘦

八字须

戴着眼镜

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胳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简述题】

1. 作者在《朝花夕拾》中记述了很多儿时学习生活的过往,说说哪个情节是与你有相似的经历?

2. 《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3.《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朝花夕拾》这部作品中人物众多,作者对其褒贬态度亦不相同。请从下面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①藤野先生   ②陈莲河   ③范爱农

5. 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是饱含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的鲁迅。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6.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不乏“讲故事的人”,他们极大地调动了鲁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述关于“美女蛇”的故事。请你再举出两个。(须有篇名、人物、故事)

(2)有人说《朝花夕拾》中有“小鲁迅温馨的回忆,大鲁迅理性的批判。”请结合《朝花夕拾》相关篇目内容,简析这样评价的依据。

7.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就好像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你读了《朝花夕拾》应该有这样的感觉。请仿照示例,写出你自己的感受。(不少于50字)

[示例]我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弄坏墙的情节,不禁联想到我小时候也是充满好奇拔母亲栽的南瓜而弄坏墙的事,被父母呵斥、批评。小鲁迅对世界的好奇,我也感同身受。

8.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一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请结合《五猖会》或者《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语段阅读】

1. 阅读《朝花夕拾》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段一】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文段二】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是徐伯荪的学生。

【文段三】

他不但活波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1)三个文段中的“他”依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刻画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如长妈妈、衍太太、寿镜吾先生请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2.名著导读。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

(1)选文中的“她”是指______,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

(2)选文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2)“写作”是鲁迅的人生转折点,请概述他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

4. 阅读小说《荷花淀》选段,回答问题。

【甲】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裏,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他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A,对他说:

“A,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A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乙】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A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

①甲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_(填人名),父亲说的“光荣事情”是指__________。

②结合全篇小说分析乙段中的“她们”是不是A所说的“落后分子”?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B

【解析】

B.“衍太太在我父亲临终时叫我一直呼唤父亲”的做法对作者有害。这样让父亲去世前不得安宁,作者认为应该让父亲安静地离去。“冬天我们想吃冰,她鼓励支持我们”的做法有错。衍太太心术不正,吃冰对孩子的身体不好,这是衍太太在使坏,纵容孩子。故选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考点13 名著阅读-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https://www.0516ds.com/5889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