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7日
资源编号 58880

考点8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2023-09-27 七年级上册 0 3,29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考点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咏雪》,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英雄儿女

B. 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C.公欣然曰/不以为然

D. 差可拟/千差万别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兄妹两人的回答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谢太傅对兄妹两人的回答没有作任何评价,只是“大笑乐”,你认为他“笑乐”的内涵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二)阅读《咏雪》,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  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文章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气氛?根据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

(2)俄而雪骤           (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B.“未若柳絮因风起”从这句话中的“未若”可以看出谢道韫具有敢说敢为的个性。

C.“公大笑乐”,表明他们的回答让人觉得太可笑了。

D.文末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B. 太丘舍去(去:去到)

C.待君久不至(待:等待)

D.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乃:副词,才)

B.相委而去(而:连词,表顺承)

C.则是无礼(则:副词,表强调,就)

D.下车引之。(之:助词,无实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也暗示文中内容与守时相关。

B.从“怒”到“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态度的变化,表明友人也是知错能改的人。

C.“入门不顾”四个字,表现出元方在语言和道义上战胜对方后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

D.文章简短却内容丰富,刻画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五)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与人期行(               )                        去后乃至(         )

相委而去(         )                              元方入门不顾(         )

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 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无信。

②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六)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期日中(     )

(2)下车引之(     )

(3)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七)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三省吾身 省吃俭用 不省人事         发人深省

B.传不习乎 一脉相传 言传身教         代代相传

C.温故而知新 一知半解 明知故犯         真知灼见

D.不舍昼夜 舍己为人 锲而不舍         舍生取义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理解: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所以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理解: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乐之”才能有更大的热情,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兴趣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啊!

3.①⑦⑧段中多次提到“乐”,请简要概括孔子快乐的来源。

4.语段中多次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传不习乎

(2)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博学而笃志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一句是讲学习方法,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趣。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C.第(6)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

(九)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节选自《论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思而不学则殆____                         (2)人不堪其忧____

(3)三军可夺帅也____                         (4)温故而知新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态度的角度阐述,强调学习的关键是要思考。

C.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询不倦等。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B. 吾日三省吾身(日:平日,日子)

C.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D. 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2.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被列为“四书”之—。

B.“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学习态度,别人不了解自己没有关系,不因此恼怒就是君子。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

D.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求仁的途径。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亦在其中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这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B.孔子认为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C.孔子指出如果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疑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迷惑。

D.孔子认为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管仲不谢私恩

韩非

管仲束缚,自鲁之(到)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城市名称)封人(边防人员)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任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韩非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封人窃谓仲曰____                      (2)如之言____

(3)封人之____                            (4)将何以报我____

2.读完此文,你觉得管仲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江仆射年少

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客曰:“此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不得尔             (2)王徐举首               (3)非唯围棋见胜。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王 手 尝 不 如 两 道 许 而 欲 敌 道 戏 试 以 观 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年少戏乃不恶。

4.《江仆射年少》被编在《世说新语》“方正”第四十二篇,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选文这样编排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寇准求教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①严:敬重。②具待:备办接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闻(         )     (2)自(          )   (3)喻(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2)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

…………

参考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

1.B

2.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示例一:“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都跟“撒盐空中”比较接近。示例二:“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有丰富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4.示例:①为孩子们能够积极踊跃地抒发见闻感受而“笑乐”;②为侄子的才思敏捷和直率冒失而“笑乐”;为侄女的聪颖敏慧、巾帼不让须眉而“笑乐”。③为谢家后辈爱学上进、后继有人而“笑乐”。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考点8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https://www.0516ds.com/58880.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