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考点8 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咏雪》,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英雄儿女
B. 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C.公欣然曰/不以为然
D. 差可拟/千差万别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兄妹两人的回答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谢太傅对兄妹两人的回答没有作任何评价,只是“大笑乐”,你认为他“笑乐”的内涵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二)阅读《咏雪》,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 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文章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气氛?根据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
(2)俄而雪骤 (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B.“未若柳絮因风起”从这句话中的“未若”可以看出谢道韫具有敢说敢为的个性。
C.“公大笑乐”,表明他们的回答让人觉得太可笑了。
D.文末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B. 太丘舍去(去:去到)
C.待君久不至(待:等待)
D.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乃:副词,才)
B.相委而去(而:连词,表顺承)
C.则是无礼(则:副词,表强调,就)
D.下车引之。(之:助词,无实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也暗示文中内容与守时相关。
B.从“怒”到“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态度的变化,表明友人也是知错能改的人。
C.“入门不顾”四个字,表现出元方在语言和道义上战胜对方后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
D.文章简短却内容丰富,刻画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五)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与人期行( ) 去后乃至( )
相委而去( ) 元方入门不顾( )
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 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无信。
②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六)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期日中( )
(2)下车引之( )
(3)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七)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三省吾身 省吃俭用 不省人事 发人深省
B.传不习乎 一脉相传 言传身教 代代相传
C.温故而知新 一知半解 明知故犯 真知灼见
D.不舍昼夜 舍己为人 锲而不舍 舍生取义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理解: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所以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理解: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乐之”才能有更大的热情,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兴趣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啊!
3.①⑦⑧段中多次提到“乐”,请简要概括孔子快乐的来源。
4.语段中多次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传不习乎
(2)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博学而笃志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一句是讲学习方法,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趣。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C.第(6)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
(九)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节选自《论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思而不学则殆____ (2)人不堪其忧____
(3)三军可夺帅也____ (4)温故而知新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学习态度的角度阐述,强调学习的关键是要思考。
C.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询不倦等。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B. 吾日三省吾身(日:平日,日子)
C.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D. 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2.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被列为“四书”之—。
B.“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学习态度,别人不了解自己没有关系,不因此恼怒就是君子。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
D.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求仁的途径。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亦在其中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这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B.孔子认为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C.孔子指出如果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疑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迷惑。
D.孔子认为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管仲不谢私恩
韩非
管仲束缚,自鲁之(到)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城市名称)封人(边防人员)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任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韩非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封人因窃谓仲曰____ (2)如子之言____
(3)封人怨之____ (4)将何以报我____
2.读完此文,你觉得管仲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江仆射年少
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客曰:“此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不得尔 (2)王徐举首 (3)非唯围棋见胜。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王 手 尝 不 如 两 道 许 而 欲 敌 道 戏 试 以 观 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年少戏乃不恶。
4.《江仆射年少》被编在《世说新语》“方正”第四十二篇,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选文这样编排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寇准求教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①供帐,大为具待②。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①严:敬重。②具待:备办接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闻( ) (2)自( ) (3)喻(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2)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
…………
参考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
1.B
2.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示例一:“撒盐空中”好。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都跟“撒盐空中”比较接近。示例二:“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有丰富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4.示例:①为孩子们能够积极踊跃地抒发见闻感受而“笑乐”;②为侄子的才思敏捷和直率冒失而“笑乐”;为侄女的聪颖敏慧、巾帼不让须眉而“笑乐”。③为谢家后辈爱学上进、后继有人而“笑乐”。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