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分析
七年级历史 2023.6.2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大运河开通后,“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由此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文化交流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有利于经济发展
2.隋唐时期,“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 )
A.注重门第家世 B.公开公平竞争 C.关注道德品质 D.取士方式多样
3.下表是某书第一章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这种现象表明唐朝( )
A.海陆交通十分便捷 B.民族交融蔚然成风
C.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D.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5.唐朝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诗中所述场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朱温废唐
6.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
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 C.民贵君轻 D.分化相权
7.岳飞的英雄事迹一直被民众传颂,以下材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岳飞的是( )
①岳飞手书原作 ②电影《满江红》 ③《宋史•岳飞传》 ④岳飞塑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南宋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9.《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这种混乱局面结束于( )
A.蒙古草原统一 B.西夏与金灭亡 C.元朝建立 D.全国统一
10.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没有来自朝廷的诏旨,行省官员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 )
A.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对后世影响力非常大 D.使地方官员丧失财权
11.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开元通宝 C.交子 D.会子
12.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下列情境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宵夜 B.在茶馆听人讲《水浒传》的故事
C.在饭馆里品尝新鲜的玉米 D.在瓦子的勾栏里观看《牡丹亭》
13.包含了散曲、杂剧等表演,反映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是( )
A.诗歌 B.宋词 C.元曲 D.小说
14.“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上,最后是在航行方面。”下列促进“航行”的重大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5.据下图所示目录,可以判断该单元的阶段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6.《三字经》有“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的记载,其描述的历史史实是( )
A.阿骨打建立大金 B.赵匡胤建立宋朝
C.朱元璋建立明朝 D.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7.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B.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D.有利于选拔有才学的人
18.下列属于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是( )
A.曲辕犁和筒车发明与使用
B.引进占城稻、甘薯等高产作物
C.苏州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D.商贸活动频繁出现有名的商帮
19.“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两句诗词对应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郑成功、戚继光 B.郑成功、玄奘 C.鉴真、戚继光 D.鉴真、玄奘
20.“伤寒咽痛。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最有可能搜集并记载该处方的人是( )
A.贾思勰 B.毕昇 C.李时珍 D.宋应星
21.土地和赋税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中,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巢起义 C.元末农民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2.我国古代人口在明清时期进入大增长时期,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1/3。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②玉米甘薯的普遍种植
③大量原始荒地森林被开垦 ④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自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至五十三年,清政府多次检查复核应毁书籍。清政府禁毁书籍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统治 B.打击汉人 C.压制文人 D.选拔人才
24.京剧是在徽调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并加以创造和改进而形成的。京剧作为一个新剧种逐渐形成在于( )
A.雍正年间 B.乾隆年间 C.道光年间 D.咸丰年间
25.清代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1分,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分解)中书省之政(权力)归六部。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于皇帝的秘书班子。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宋”的建立者。据材料,宋朝为分“守臣”权力采取了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该举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明太祖定都在哪里?据材料二,归纳明太祖为改革中央官制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它”是指哪一机构?据材料概括其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它”的设立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清三朝的共同历史作用.
27.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之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两汉至唐代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举一例唐代对外交往的史实。据材料指出宋朝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并举一例元朝开创对外交通“新局面”的表现。
(2)据材料二,图一所示航行最远到达了哪里?图二“广州十三行”的设置与清朝哪一对外政策有关?该政策产生了什么不良后果?
(3)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发生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可知,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之间的交通,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也就有利于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大运河巩固了国家统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考查文章、不以门第为标准,以才能学识为标准,反映的是科举制公开公平竞争的特点,B项正确;科举制不注重门第家世,排除A项;关注道德品质、 取士方式多样与题干“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表达内容不一致,排除CD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