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梳理
中国古代史
【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了解隋唐的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科举制创建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科举制创建的过程:
(1)创立(隋朝):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完善(唐朝):①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
②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3、影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二)知道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隋炀帝,605年开始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概况:(1)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了解唐朝民族交融的史实(新)
民族政策 | 开明(唐太宗被誉为“天可汗”) | |
民
族 交 往 方 式 |
册封 | 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
军事 | 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 |
和亲 |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 |
|
行政 |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 |
民族交流成果 | 唐穆宗时,立唐蕃会盟碑。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了解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新)
1、宋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兵 (军事上) |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
权 (政治上) |
1、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 |
钱
(财政上) |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
2、宋朝的统治特点:重文轻武。
(二)了解宋代商业贸易(变化考点)
1、商业都市
(1)概况: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清明上河图)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
(2)市的变化:
①街道和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打破了坊市界限。
②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
④城乡之间的市镇发展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影响: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海外贸易
(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5)外贸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造船业、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使用;政府鼓励政策等)
3、纸币出现
(1)原因:商贸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南宋货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4)影响: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三)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其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
1、元朝行省制度
(1)目的:为了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
(2)地方:设立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行省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称为“行省制度”。(盐城属于河南江北行省)
(3)影响: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元朝对西藏的管辖:
(1)措施: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2)意义: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3、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1)措施: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四)知道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概况: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代表人物:
①苏轼(北宋):豪迈而飘逸。(豪放派)
②李清照: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婉约派)
③辛弃疾:南宋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
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豪放派)
2、元曲
(1)内容: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人物: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关汉卿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目的: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1、全面改革官制(特点:分权与制衡)
(1)在地方: ①废行省,设“三司”。 ②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 ①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设五军都督府
(3)设厂卫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
2、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1)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2)影响:禁锢了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二)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平交往)
1、背景:明朝国力雄厚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3、成就:从刘家港出发,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世界航海史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也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
(三)知道戚继光抗倭斗争(暴力冲突)
1、背景: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2、戚继光抗倭经过: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东抗倭。
3、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4、评价:戚继光伟大的民族英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四)知道明代重要的科技著作
1、《本草纲目》: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面总结了我过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明代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五)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东南)(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清朝在台湾建制
(1)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1684年,清朝(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六)知道清朝对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辖
1、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南)【顺达康班雍驻乾噶钦】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1751年,清朝(乾隆)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清朝(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金瓶掣签制度、修建须弥福寿庙)
2、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北)
(1)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3)乾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清巩固边疆的方式:册封、平定叛乱、设置机构、颁布章程等方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