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40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1)“草长____(莺 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诵 颂)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满天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粹的快乐?
(2)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________。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①(由来 诞生)。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②(尊老爱幼 扶老携幼),每个人都神采奕奕,一起到空旷之处放风筝。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一项体育运动。
(3)①清明虽属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影响面要大得多,因为清明节属于中国传统的祭祀习俗之一。②后人与前人生死相隔,浓浓淡淡的情绪总会泛起。③世人推重孝道,意味着发扬并追怀祖先的美德。④后人懂得感恩,就像游子渴望回到故土。⑤不独国内,全世界的华人都要在这一天祭奠先人、英烈乃至华夏始祖。缅怀先人,慎终追远,这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文化仪式。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括号内的字形选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系缚(xì fù) 较量(jiào) 草长鹰飞 吟诵
B.系缚(jì fù) 较量(jiào) 草长莺飞 吟诵
C.系缚(xì bó) 较量(jiǎo) 草长鹰飞 吟颂
D.系缚(jì bó) 较量(jiǎo) 草长莺飞 吟颂
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由来 尊老爱幼 B.由来 扶老携幼
C.诞生 尊老爱幼 D.诞生 扶老携幼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风筝不但是人们的玩具,而且还与军事有关。
B.风筝不但与气象有关,而且还是人们玩具。
C.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D.早期的风筝多与气象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4.从第三段中找出有语病的句子,标上序号,并且改正。(2分)
________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5.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有关风筝的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上联:少年乘风①________
下联:纸鸢②__________逐云飞
A.①牵线舞②载梦 B.①拨丝线②载梦
C.①牵线舞②轻巧 D.①拨丝线②轻巧
6.下面诗句所描写的传统节日最适宜放风筝的一项是( )(2分)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7.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诗言志,文载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关雎》就在“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两句中,通过写水鸟和鸣引出下文对善良美好女子的思慕;《子衿》中“一日不见,③__________”抒发了女子对心中恋人的深深思念;而《式微》中“④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写为了养活不劳而获的贵族,劳役们不得不在露水中劳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⑤__________”表达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海内存知己,⑥__________”描写了朋友之间跨越空间的友谊;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了一个“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绘了鱼儿“佁然不动,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的情态,让他体会到了与鱼儿嬉戏的乐趣。
8.《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对这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的经典做了梳理与讲解。本期班刊以“走近《诗经》”为主题,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6分)
(1)【任务一:辨析正误】下面对《经典常谈·(诗经)第四》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
B.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C.《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之上。
D.《毛传》只在有比的地方标出,不标赋、兴;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比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比较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了。
(2)【任务二:理解运用】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诗经》名句与理解相符。(4分)
A.以雎鸠的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
B.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
C.现在化作成语“投桃报李”,用来比喻互相赠答,礼尚往来。
D.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6分)
乙卯重五①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④,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②粽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④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小重山·端午元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②沅(yuán)湘:二水名,沅水和湘水的并称。这里指代屈原。
9.《乙卯重五诗》中,“榴花忽已繁”中的“繁”字用得精妙,说说妙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曲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和古诗,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甲】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后登进士第,为监察御史。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①,地又荒疠②,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③,一寓诸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装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有删改)
[注释]①窜斥:贬逐。②荒疠:指南蛮瘴疠之地。③堙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
【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1.下列加点字与“心乐之”的“乐”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二人者奇其才 B.凄神寒骨 C.皆若空游无所依 D.一寓诸文
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柳宗元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经常在诗文中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正如甲文中所说的“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B.柳宗元因王叔文政治变革失败,直接被贬至永州,《小石潭记》正是他在永州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之一。
C.从甲文中可知柳宗元屡遭贬谪,虽寄情山水与诗文,仍郁郁而终,客死他乡,终年四十七岁。
D.乙诗首句的“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艰辛的悲怨心情。
13.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后人评价【乙】诗第四句“榕叶满庭莺乱啼”,一个“乱”字一语双关,“物之境”与“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作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甲】文中柳宗元的身世经历,再联系课文《小石潭记》,分析【乙】诗中作者会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9分)
【材料一】
62.9%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初高中生这一比例更高。在2019年3月18日举行的2019年世界睡眠日大型科普启动会上,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提醒全社会关注孩子们的睡眠问题。
《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7万人中进行了一次线上调查,被调查对象主要是6至17岁青少年儿童。调查通过对青少年的睡眠时长、睡眠障碍、醒后状态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睡眠状况评分为7.14分。
“这是一个刚刚及格的分数。”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高雪梅教授称。调查显示,周一至周四晚上23点仍有8.64%的学生忙于作业。6至12周岁孩子的睡眠时长应该在9至10小时,13至17周岁的青少年睡眠时长应在8至9小时。而调查却显示:我国有62.9%的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13至17周岁的青少年(初高中阶段)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81.2%,而6至12周岁孩子的这一比例则为32.2%。“这足以说明,青少年儿童普遍睡眠不足,睡眠时长年龄差异显著。”高雪梅说。
那么,究竟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睡眠?
调查发现,繁重的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占67.3%;其次是电视、手机、电脑等产品,占 27.1%;噪音、声光、空气等睡眠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儿童睡眠状况的影响占24.8%;同时,家长的睡眠状况对孩子的影响则占18%。还有种类繁多的课外辅导班、家庭晚餐习惯不规律、游戏、运动、疾病等,也是影响孩子睡眠状况的因素。
(节选自《北京日报》2019年3月18日)
【材料二】
2021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0-2020)》显示,10余年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稳中有降,抑郁检出率与10余年前相比保持平稳,但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倡导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然而本次研究发现,95.5%的小学生睡眠不足10小时,90.8%的初中生睡眠不足9小时,相比2009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小学生周末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10-20分钟,初一、初二年级减少约20分钟,初三以及高中阶段下滑更为严重,减少40-60分钟。
本次调研发现,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和个人心理素养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表现为人际关系越好,饮食习惯越健康,运动频率越高,心理弹性越大,青少年抑郁水平越低,睡眠质量越高。
《报告》建议青少年以吃好、睡好、运动好为目标,全面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号召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相结合,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选自《红星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生的就寝时间、睡眠时长、学校作息时间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通知要求,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时20分,初中生不晚于22时,高中生不晚于23时。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教育部特别强调,作业、课外辅导、游戏都要为孩子的睡眠让路。这个堪称“史上最强”的睡眠令一出,就惹来坊间热议,拍手叫好的很多,冷眼旁观的也不少。
(整理自《网易新闻》)
17.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超六成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初高中生这一比例更高,全社会应关注青少年睡眠问题。
B.课业压力过重、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种类繁多的课后辅导等因素造成了青少年睡眠不足。
C.2010年-2020年这10余年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稳中有降,抑郁检出率与10余年前相比保持平稳,但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说明了睡眠对心理健康没有一点影响。
D.“史上最强”的睡眠令对中小学生的就寝时间、睡眠时长、学校作息时间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18.阅读材料(一),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分析材料(二)划线句中加着重号的“约”能否删去?请说明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教育部“睡眠令”的出台,是以青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这项政策的落地执行有赖于社会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作为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你将会怎么做?谈谈你的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13分)
那些染绿的鸟鸣
孙晋芳
①好山有好鸟。竹山,林木葱茏,蔚然深秀,该是鸟儿们的天堂,那鸟鸣也该如山林般茂盛吧。我兴致盎然,然而一直到山顶,似乎并无鸟鸣的痕迹。
②满心疑惑,怅怅下山。在观景台偶一抬头,一对老鹰从南飞来,很快掠过树林消失在了山那边。那君临天下般的威严令人心生敬畏,只是没有听到鹰叫。但竹山有鸟飞过,我这样安慰自己。
③夜幕下的竹山,无边的寂静。无星无月,天空幽深似海,远山连绵如兽。光照里,花枝摇曳,树影斑驳,竹林山壁笼着金辉,像一幅油画,几多朦胧,几多神秘。蓦地,一声鸣叫破空而来,驻足谛听,半晌又叫了一声,再半晌又一声……悠长而孤单。几分钟后,叫声短促,由远而近,似在应答。竹山也有鸟叫,聊可慰藉。
④夜静更深,一只失眠的布谷鸟开始夜游,叫声由东而西,由西而东。这是我熟悉的“王八打够”,又最陌生,这种鸟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主,只闻其声,从未睹其真面目。今晚这只,可是旧时相识?一声声,不疾不徐,清亮真切,仿佛就盘旋在房前屋后。布谷鸟,又叫杜鹃、尸鸠、杜宇、郭公、子规等,传说是古蜀国君主杜宇冤化而成,有杜鹃啼血之说,是诗词歌赋里的常客,从遥远的《诗经》里一路唱到现在。这种鸟好像从来都不合群,那叫声总让人觉得孤独哀切忧伤。听到那叫声,一些句子便蹦了出来:“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⑤鸟儿当是人类最永恒的伴侣。儿时,掏鸟蛋、孵小鸟,将幼鸟放在被窝里。也曾用麻绳拴住麻雀腿拎着玩,直到麻雀逃走或死去;也曾吃过灶火里烧得焦黑的麻雀。丝毫没意识到那是毁灭,是杀生。鸟鸣里有着童年的味道。
⑥在城市,鸟声渐稀。各种声音在耳畔肆虐。偶尔的鸟鸣如将一粒石子投入大海,微弱得几不可闻。诸多污染,使鸟儿们生活得战战兢兢,一不小心某块透明的玻璃便断送了它们的歌喉。
⑦夜,除了寂静还是寂静。布谷鸟的叫声如一首小夜曲,带我入梦。
⑧被一片鸟声唤醒,犹疑梦中。揉揉眼凝神听,真真切切的一鸟啁啾、群鸟和鸣。唧唧啾啾,嘁嘁喳喳,喈喈嘎嘎……有的激情无限高声呐喊,有的心情愉快放喉歌唱,有的羞怯腼腆低吟浅唱,有的比赛似的对唱,有的像在窃窃私语地讨论着什么。或低沉短促,或高亢悠长,或舒缓柔曼,像一支大型交响乐。布谷鸟是乐队的主角,沉稳悠扬的歌声无处不在;那粗粝洪亮又单调的一定是被称为“吉祥鸟”的喜鹊了,可是曾好心送喜却被锁在金笼的那只吗?那水灵灵、脆生生、娇滴滴的该是画眉了,声音里透着青花细瓷的质感……还有那些不知是什么鸟的歌唱,无论哪个声部都清灵悦耳,好像在清泉里浸润过似的。
⑨好久没有这样静心地聆听过鸟鸣了,那些如水般清澈空灵的歌吟,一波一波地漫过来,多少疲惫得以抚慰,多少污浊得以荡涤,多少郁积因之清爽,多少困顿因之消解。聆听鸟鸣其实是聆听自然,聆听自然其实是聆听自己的心灵。恍惚间,如庄生梦蝶,物我相忘,不知今夕何夕。
⑩佳音盈耳,清风入怀,身体放松,心灵纯净。在城市蛰居久了的人,羡慕“瓦尔登湖”的宁静,却害怕失去拥有的东西,没有逃离文明生活的勇气。那么,来竹山吧,来看看那无处不在的绿,来听听鸟鸣,听听那些染绿的鸟鸣,给心灵放个假。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20年11期,有删改)
2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作者从大森林中听到了哪些“染绿的鸟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全文来看,以“染绿的鸟鸣”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分析第⑤段插叙在文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赏析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结合选文、链接材料及自己的成长体验,谈谈你的理解。(3分)
【链接材料】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美国第一任桂冠诗人沃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7分)
26.“人才遍于草野,英雄竞于激流。”我们的国家总有一批为我们遮风挡雨、负重前行的人。小圳带你走进校园文学社,一起写作吧。
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命题目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网络热句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脊梁”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A:叙述你生活中的一次经历、见闻或感受,来表现“脊梁”的主题;
任务B:写一篇演讲稿,号召全校学生做社会的“脊梁”;
任务C:写一封信,给你认为可以称得上“脊梁”的人。
要求:①根据自选的任务,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将对应的选项用2B铅笔涂黑。②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套作。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8分)
1.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题意可知:
系缚:拴着,系着;读音为jì fù;
较量:比较力量、本领的高低(常指用竞赛、斗争等方式);读音为jiào liàng;
草长莺飞:莺:黄鹂。花草生长,群莺飞舞。形容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所以应为“莺”而非“鹰”;
吟诵:吟咏歌诵;吟颂:讴吟歌诵。这里是形容读诗歌,所以应用“吟诵”;
综上所述应选B。
2.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第①处,“由来”意为从发生到现在或事物发生的原因、来源;“诞生”意为(人)出生,也比喻事物形成。在句中可知应该是讲成语的来源,所以应该用“由来”这个词语;第②处,“尊老爱幼”意为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扶老携幼”意为搀着老人,牵着小孩子。形容很多人成群结队而行,所以在句中是写得大家出来放风筝的场景,所以应该填入的是“扶老携幼”,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