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48146

江苏省新沂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04-08 八年级下册 0 1,33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古诗文默写。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周南》)

(2)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秦风》)

(3)式微式微,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

(4)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5)坐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6)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在浩瀚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坐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缄默(jiān)        草长莺飞        消声匿迹

B.羁绊(jī)       亢奋(kàng)      戛然而止        海枯石烂

C.蓦然(mù)    褶皱(zhě)        叹为观止        目空一切

D.斡旋(wò)    载途(zài)         周而复始        人情事故

3.根据语境作答。

在疫情的压力下,健康的珍贵格外( A )。我们需要倡导呼吁,创造外部条件,让更多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抵御病毒的屏障愈加牢固。疫情过后,也不要忘记这些好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遵守咳嗽喷嚏礼仪,使用公筷公勺,排队保持适当距离……虽然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也有利于文明素养的进步。疫情是一时的,而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会让我们( B )。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凸显   显著   终生受益   多多益善

答:A处: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语序排列正确一项是(   )

①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⑤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A.②③①④⑤                 B.④②⑤①③                  C.②③⑤④①                 D.①⑤④②③

5.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C.按作品产生的时代先后排列,下面作品的顺序是:《诗经》《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核舟记》《朝花夕拾》《回延安》。

D.《社戏》中的“归省”指回家探望父母,省,探望、问候,多指对长者;“铁头老生”中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

二、阅读(54分)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节)

注释:①鞠:养育、抚养。②讽:暗示、煽动。③讦牾:触犯。④夭促:指短命。

6.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愈  过  华  以  为  刺  史  阴  相  党  上  疏  治  之。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愈生三岁而孤                       ②孤常读书,自以大有所益

B.①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②尔安敢轻吾射!

C.①汴军乱,乃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①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愈,人臣,狂安敢尔,固不可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的父亲为官有很好的政绩,受到百姓的爱戴,在他离职的时候,县里的百姓在石头上刻下他的事迹来歌颂其美德。

B.韩愈跟随兄长韩会在岭外生活,从小就勤奋读书,等到长大后全面贯通了诸子百家的学问,考中了进士。

C.韩愈一生屡遭贬谪,虽内怀至忠,但得罪皇帝;后来因为皇亲贵戚和显贵们为他求情,才被赦免,贬官到了潮州。

D.韩愈人生坎坷,三岁便失去父亲,一直跟随哥哥嫂子生活,他推崇佛教,才华却始终无法施展。

(二)(5分)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______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人生态度。

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10分)

向知府直到下午才回来,换去了大衣服,仍旧坐在河房里,请鲍文卿父子两个进来坐下,说道:“我明日就要回衙门去,不得和你细谈。”因叫小厮在房里取出一封银子来递与他道:“这是二十两银子,你且收着。我去之后,你在家收拾收拾,把班子托与人领着,你在半个月内,同令郎到我衙门里来,我还有话和你说。”鲍文卿接着银子,谢了太老爷的赏,说道:“小的总在半个月内,领了儿子到太老爷衙门里来请安。”当下又留他吃了酒。鲍文卿同儿子回家歇息。次早又到公馆里去送了向太爷的行,回家同浑家商议,把班子暂托与他女婿归姑爷同教师金次福领着。他自己收拾行李衣服,又买了几件南京的人事:头绳、肥皂之类,带与衙门里各位管家。

……

又过了几日,在水西门搭船。到了池口,只见又有两个人搭船,舱内坐着彼此谈及,鲍文卿说要到向太爷衙门里去的。那两人就是安庆府里的书办,一路就奉承鲍家父子两个,买酒买肉请他吃着。晚上候别的客人睡着了,便悄悄向鲍文卿说:“有一件事,只求大爷批一个‘准’字,就可以送你二百两银子。又有一件事,县里详上来,只求太爷驳下去,这件事竟可以送三百两。你鲍大爷在我们大老爷眼前恳个情罢!”鲍文卿道:“不瞒二位老爹说,我是个老戏子,乃下贱之人,蒙太老爷抬举,叫到衙门里来,我是何等之人,敢在太老爷跟前说情?”那两个书办道:“鲍太爷,你疑惑我这话是说谎么?只要你肯说这情,上岸先兑五百两银子与你。”鲍文卿笑道:“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我怎肯瞒着太老爷拿这项钱?况且他若有理,断不肯拿出几百两银子来寻情。若是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连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伏侍太老爷,凡事不可坏了太老爷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几句说的两个书办毛骨悚然,一场没趣,扯了一个淡,罢了。

12.鲍文卿是一个怎样人?请结合小说中具体事例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用笔善于在跌宕中见波澜,向知府说“我还有话和你说”,请联系后文,向知府要说什么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两个“书办”所说所做中,你能够体会到当时社会怎样的风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2分)

国家公祭鼎

①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一起参加揭幕的还有13岁的阮泽宇,他的祖辈惨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随着拉动丝带,幕布徐徐降下,一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呈现眼前。

②汉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鼎”字说:“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可见“三足鼎”的器型具有代表性。国家公祭鼎采用三足两耳的器型,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的圆鼎楚大鼎(又称铸客大鼎)为原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既保存古代青铜器的古朴之美,宏伟壮观,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有纪念碑、和平大钟、灾难墙等其他纪念物相协调,又与祝贺、庆典用的大克鼎”“大孟鼎”“毛公鼎等器型相区别。

③国家公祭鼎高1650mm,鼎上外口径1266mm,内口径1156mm,鼎耳高498mm,鼎足高915mm,底座为高450mm,长宽各2000mm的黑金沙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④国家公祭鼎的设计充分凸现了“南京元素”,设计团队包括中国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工业学院等。据设计者之一、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邬烈炎介绍,鼎上颈部和两耳侧面纹饰以南京市常见绿色植物的枝叶为图案元素,象征着绿色和平、生命重生;铜质底座部分铸有南京标志建筑城墙图案,象征首次国家公祭举办地;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⑤国家公祭鼎鼎身正面刻有160字铭文记述历史,后侧左右用287字记事。

⑥在国家公祭鼎正面,用骈文体写成的铭文共160个字,魏碑简体字,内容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鼎浑然一体,体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增强了公祭的感染力、震撼力、历史传导力。铭文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强烈谴责之情,对遇难同胞表示痛悼、祭奠之意;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表达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维护和平、圆梦中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⑦国家公祭鼎的后侧左右两边则铸有记事,共287个汉字,楷体简体字。详细记载了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和兴办首次国家公祭的事实。

⑧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为何需要设置国家公祭鼎?其意义有三:

⑨一是国家重器体现国家礼仪。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首次以国之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以鼎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有助于突出祭祀主题,体现国家礼仪,营造庄重氛围。

⑩二是铸鼎记事纪念国家公祭。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铸鼎记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制,更能表达公祭活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的现实意义。

⑪三是铸鼎铭史强化历史记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敢有代表性的一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巨大创伤,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之痛。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15.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国家公祭鼎高1.65米,重2014公斤,采用“三足两耳”的器型。

B.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C.国家公祭鼎正面铭文共160字,楷体简体字,内容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

D.设置国家公祭鼎有国家重器体现国家礼仪、铸鼎记事纪念国家公祭和铸鼎铭史强化历史记忆等意义。

16.选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国家公祭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第⑤⑥⑦段能不能调换顺序?请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5分)

沙漠里的玫瑰

①一位朋友最近从北非旅行回来,送给我一份礼物。打来漂亮的包装盒,里面赫然躺着一把干草。朋友说,这叫沙漠玫瑰,很著名的。我疑惑地看了看朋友,朋友又说,自己看看说明书吧。

②说明书是英文的,配上手头的英汉辞典,总算弄明白了:这种草其实是一种地衣,形状如松针。假如把干涸的它浸泡在水里,一个星期后,它就会复活。如果让它分开水,它又会慢慢枯萎如旧。从礼品的封装时间看,这把草已有两年没有绿过了。朋友解释说,最少的封装了一年,而最长的,有十年之久,但价格贵了很多。

③我寻出久已未用的金鱼缸,注满净水,将其浸入,略带些激动地等着奇观的到来。

④第一天,那些草没有任何动静。第二天,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仿佛它们有了一丝丝绿意。第三天,我确信看到了一丝绿色。第四天第五天,我看到绿色一点点地伸展蔓延,它的身体仿佛春天的少女,渐渐圆润起来。

⑤第七天是星期六,早上睡到九点多才起床,洗漱完毕,恰好有一朋友造访,便领着他到阳台上去看那把草。此时,一株丰满圆润、完全复活了的沙漠玫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浓绿的玫瑰正开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我情不自禁地惊叹:“啊,多么漂亮的沙漠玫瑰。”朋友在一旁见状,笑道:“干嘛呀,不就是一把草吗?啥时改叫玫瑰了?”

⑥我一愣,反映过来,忙把前因后果讲给朋友听。

⑦朋友走后,我一个人静下来想了想:因为渴望,所以人们愿意把一把青草叫做玫瑰;因为坚韧,人们把它当做礼品,表达自己的祝福。然而,在完全不知内情朋友的眼里,那把草只是他所看到的一把草。他不知道这一把绿意对黄沙的意义,他不理解我苦苦守候了一个星期,亲眼目睹了一丛生命复活时的心情,就在那个时刻,他更不能够理解,我对坚韧的生命力、对大天然伟力产生的由衷的敬畏。

⑧我们看普通的人,许多时候也像我那位朋友,只看到平庸无华的一面。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株沙漠玫瑰,每一次暂时的枯萎,都酝酿着下一次复活时更热烈的绽放。

19.文中哪些词语能够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文章有关内容,抓住特点,为“沙漠玫瑰”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第二天,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仿佛它们有了一丝丝绿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和意义。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株沙漠玫瑰,每一次暂时的枯萎,都酝酿着下一次复活时更热烈的绽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3分,含书写3分)

23.每个人都是一道亮丽风景线。因为有我,亲情多了一丝温暖,友情多了一份关爱,旅途多了一处风景……

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1)君子好逑             (2)所谓伊人

(3)胡不归               (4)青青子衿

(5)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需要注意“逑、衿、寥、凄、怆、邃、撼”这几个字词的书写。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江苏省新沂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4814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