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江苏省各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总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语文试题
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使用0.5mm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并写出相应的题目。(10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______________》)
(3)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5)妇姑相唤浴蚕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建《雨过山村》)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7)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林间自在啼。 (欧阳修《画眉鸟》)
(8)《〈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①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xuàn( )丽多彩的世界。②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 A (娴雅文静/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③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 )的心田,如花朵点zhuì( )了寂寞的生活。④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高尚的情操,诗化我们多彩的生活。
⑴ 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xuàn( )丽 干涸( ) 点zhuì( )
⑵ 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A处____________。(1分)
⑶ 请找出上面语段中的一个病句,并提出修改意见 。(2分)
我选第____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性学习(9分)
文海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开卷有益】
阅读对人大有裨益。下面对阅读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的确如此。阅读小说,___________;阅读科普作品,___________;阅读名人传记,___________;阅读诗词,___________。阅读,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挖掘人生的深度。
①你能学到各种新的知识 ②你能窥探到成功的秘诀
③你能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 ④你能激发更丰富的想象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2)【深情朗读】
下面是某学生的读书感言,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你认为画线句中哪一个词语需要重读?为什么?(2分)
阅读,是一种感受。走进春天,朱自清笔下清脆的鸟鸣、静谧的乡间,令我们醉心不已;走进夏天,刘湛秋笔下热烈而粗犷的雷雨浇灌灼热的大地,令我们酣畅淋漓;走进秋天,史铁生笔下淡雅的菊花诉说着母亲静默的爱,令我们感慨万千;走进冬天,老舍笔下秀气的小山,澄清的河水,让我们内心有了着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发现】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请仔细阅读下面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探究发现(至少两点)。(2分)
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
(4)【阅读辩论】围绕“网上阅读”的话题,班上同学展开了一场辩论会,正反方激烈交锋。下面是“网上阅读辩论会”的正方辩词,请你写出反方辩词。(3分)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我方相信,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4~6题。(9分)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①立沙际②,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选自《全唐诗》)
【注】①候吏:驿站管理者。②沙际:水边。
4.这首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颈联“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桑中生李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④。”目痛乃小疾,亦行⑤自愈。众犬吠声⑥,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⑦,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
【注】①南顿:古县名。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④豚:小猪。⑤行:不久。⑥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是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⑦翕赫:轰动、惊动。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南 顿 张 助 于 田 中 植 禾 见 李 核 欲 持 去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植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间一岁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1分)
猫(节选)
郑振铎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选自《郑振铎选集》)
动物的麻烦(节选)
康拉德·劳伦兹
当我还是个学生时,和父母住在维也纳的一处公寓。我在家里养了一只雌性僧帽猴,她的名字叫格洛丽亚。她住在我书房中一个宽敞的大笼子里。我在家且能够照看她时,就会让她在房间里面自由活动。当我出去的时候,就只好把她锁在笼子里。她一进笼子就百无聊赖,想方设法尽快逃出来。有天晚上,我出去的时间比较长,到家后就去开灯,但房间仍然一片漆黑。可是格洛丽亚咯咯笑了起来,笑声不是从笼子那边传过来的,而是来自窗帘的方向。
毫无疑问,肯定是她干的好事。我去找了一支蜡烛,点上后回到房间,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格洛丽亚把笨重的青铜床头灯从底座上插着,没有被拽掉,又把床头灯举到了鱼缸的最高处,并将其当做破城槌,砸开了鱼缸的玻璃盖,床头灯也沉到了水里。电流就这样短路了!下一步,或是早一步,格洛丽亚弄开了我书橱的锁(她能运用如此细小的钥匙真是一项惊人的成就),把施特吕姆佩尔医学教科书的第二卷和第四卷取了出来,拿到鱼缸边上,然后把书撕成碎片后丢到了鱼缸里。书的封面被丢在地板上,里面一页纸都没了。鱼缸里的海葵很郁闷,触须上都是纸屑……
这些事的有趣之处在于,她会全神贯注于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为了她的“试验”,格洛丽亚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对于她这样的小动物,独自完成这种成就是值得褒奖的,当然,代价也太昂贵了。
有一次我沿着多瑙河散步时,听到了一只渡鸦响亮的叫声,我也叫了一声回应它。这时,处在高空的大鸟收起翅膀冲了下来,速度快得让人窒息,我感到一股气流向我涌来,突然它张开了翅膀减速,落在我肩膀上时,轻若鸿毛。这一刻我觉得它所做的一切坏事都得到了补偿,我养的这只渡鸦不知撕坏了多少书、多少次捣毁鸭窝。这种奇妙的感觉,并不会因为重复经历而消失,哪怕天天都这样,我仍然感觉这事很神奇。奥丁的神鸟对于我,就像别人家的猫狗一样,是宠物。我和野生动物之间建立起了真正的友谊,对此我已经习以为常,只有在某些特别的情况下,我才意识到这是多么的独特。……
你能否理解,我所忍受的所有这些麻烦和烦恼,换来的补偿不仅仅是科学成果,还有很多很多?
(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
11.两文都提到了动物惹下的麻烦,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⑴《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动物的麻烦》:僧帽猴把“我”的房间弄得一片狼藉;
⑶《动物的麻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味文中划线句子,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⑴“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请结合文本,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写出这只猫逃到屋瓦上时的心理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种奇妙的感觉,并不会因为重复经历而消失,哪怕天天都这样,我仍然感觉这事很神奇。”句中的加点词“奇妙的感觉”该怎么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文都与动物有关,都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和启迪。 为了向同学们推荐阅读相关的名篇佳作,请你参照示例,从下面文章中任选一篇,写一段推荐语。(3分)
①《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 ②《猫的故事》(梁实秋) ③《安恩和奶牛》(约翰尼斯·延森)
【示例】《猫》: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作者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更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所选篇名 《___________》 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16分)
远行的苹果
任随平
①文化广场上,满载苹果的四辆大货车同时启动,送行村民的欢呼声霎时间充满广场——全村二十吨红富士苹果将远销尼泊尔。
②目送车辆出村后,村民们再次回到文化广场。驻村干部刘站长紧紧握住村主任六叔的手,对中湾村苹果走向国外表示祝贺。六叔转身向广场村民代表深深鞠了一躬,抬起头那一刻,我看到六叔眸中满含泪花。我知道,这泪花中最为硕大晶莹的一颗,当属广大村民用勤劳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这财富里,有汗水,有辛劳,也有政府连片种植的谋划和引导。
③我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听父亲讲,我出生那年土地包产到户,土地贫瘠,父亲弟兄六人一年辛苦劳作后仍是生活拮据。我四岁那年,父亲弟兄六人经过商议,共同承包村里十亩山地苹果园,实行统一管理,分户劳作。那年中秋节,父亲从山上带回一黄挎包“国光”苹果,我们一家人就着昏黄灯光分食苹果。我和姐姐每人分得一颗大苹果,谁也舍不得吃,将半红半绿的苹果拿在手中,摩挲着,把玩着,似乎端详一件宝物。父亲看着我们,意味深长地说:“真正要改变贫穷,还是要从想法开始,这不,刚刚承包了果园,孩子们就能吃到新鲜苹果了,秋后,苹果卖了还能有个好收成!”那一晚,整个屋子始终飘荡着苹果馨香,似乎每一缕游动的空气送过来的都是芬芳和甜蜜。
④那一年,苹果成熟,满园飘香却增添了父亲他们的愁眉。一百多公里的羊肠山道,蜿蜒曲折,龙卷蛇形,加上那段时间阴雨绵绵,拖拉机到不了果园,附近镇子上的果商没法运输收购。父亲弟兄几个只能每天晨起采摘两架子车,艰难地行走在弯弯曲曲、陡峭无比的山路上,人力运送到镇子上去卖。无尽缠绵的雨水把崎岖的山路拨弄得更是险象环生。好几处弹石路段被雨水冲毁,层出不穷的滑坡常常会阻断道路,阻塞交通。但父亲他们每天就这样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如蚂蚁搬家,把苹果输送出山村。最终,我家换取了七百五十元的“天价”收入。
⑤后来,看到父亲几人尝到苹果种植的甜头,有村民也开始零星栽植苹果树,没几年,苹果开始挂果,多多少少有了额外收入,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上世纪末,政府经过多方勘测论证,决定在全县推广苹果连片种植,山东烟台的红富士种苗来到村里,覆膜、修剪培训费用由政府投资,村民们喜出望外,劲头十足,因为切切实实走上一条致富之路。近几年,村级道路由国家投资全部硬化,货车能开到田间地头。每年深秋时节,苹果成熟,尤其是“国光”苹果经霜而红,一颗颗似羞红了脸,于繁茂的绿叶间躲躲闪闪,果香溢满园。
⑥冬季修剪,春季施肥,夏季套袋,深秋采摘,冬闲时节培训学习,苹果种植管理走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之路;政府牵头,村级合作,果农与果商定价,苹果销售走出一条水到渠成的销售之路。而今,苹果已成为甘肃静宁农民创收的一张标签。每当春日暖风和煦,徜徉在静宁大地的每一处山野,仿若置身辽阔的苹果花海,清幽而淡雅,馨香染肺腑,洁白的苹果花犹如舞动双翅的蝴蝶,蹁跹而舞,令人遐思万千。
⑦秋风劲吹,每一枚果叶都带了浓浓秋阳温暖的问候,飒飒而落,像一枚枚熟透了的金币,落在大地怀抱里,亦落在父老乡亲融融的胸襟里。明春,必将花香馥郁。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09日;有删改)
14.为什么中湾村村主任六叔“眸中满含泪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 我和姐姐每人分得一颗大苹果,谁也舍不得吃,将半红半绿的苹果拿在手中,摩挲着,把玩着,似乎端详一件宝物。(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馨香染肺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结尾写“明春,必将花香馥郁。”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17分)
18.下列相关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生活中,敬辞与谦辞的使用,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敬辞表示对别人的敬重,如“令尊”“高见”“垂询”;谦辞用于自我,表示谦恭,如“见谅”“奉陪”“家严”。
C.“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四十不惑”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是非,而不至于迷惑。后来因此用“不惑”作为四十岁的代称。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杏花雨”,即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指春雨。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其中清明时节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或称杨柳风。在这里引申为春风。
19.下列相关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花夕拾》中,除了《二十四孝图》外,鲁迅先生还提到了三本印象深刻的书,分别是《鉴略》、《天演论》和《山海经》。这三本书分别出自篇目《五猖会》、《琐记》和《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对这三本书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B.白洋淀是孙犁生活和战斗的地方,他的散文《荷花淀》,用富有诗情的笔调,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C.《念奴娇 ▪ 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 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诗句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愁绪,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20.你喜欢艾青的诗歌,并写了一篇读后感想放入班刊中,同学帮你找了三幅配图,你决定用哪一幅图片,并给出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熟悉的歌词让大家想起古典名著《西游记》,请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请概括白龙马成为取经队伍成员的过程,并简要评价白龙马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尔泰说:“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请结合《西游记》的某个人物和相关情节,谈谈你对“坚持”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含书写分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走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善恶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
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5分,请认真书写。
…………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⑴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海日生残夜 次北固山下
⑶秋风吹散马蹄声
⑷奇文共欣赏
⑸闲看中庭栀子花
⑹何当共剪西窗烛
⑺始知锁向金笼听
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句1分,共10分。多写、漏写、错写不得分)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