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5日
资源编号 38244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2-11-22 七年级上册 0 3,00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

A.七国之乱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八王之乱

2.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     )

A.炎黄战蚩尤        B.春秋争霸             C.秦统一全国        D.赤壁之战

3.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

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

4.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5.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     )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8.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11.推动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背景是(     )

A.民族交融趋势的出现                B.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汉族大臣的大力支持                D.各族人民不断发动起义

12.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的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

13.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

A.十六国时期,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

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D.鲜卑姓氏改汉姓

14.我国古代众多的石窟艺术中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浮雕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影响极大的(     )

A.民族文化    B.儒家文化    C.佛教文化    D.道教文化

15.下列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     )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③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佛教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1614分,1712分,1816分,1913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2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2分)

(3)材料一中的“周郎”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3分)

(4)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4分)

 (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是(4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什么启示?(答出两点即可)(4分)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右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3分)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6分)

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和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此时期科技文化承上启下,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科技显辉煌】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2分)

(2)材料一中的图二是哪?

(3)材料二中的两幅作品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两幅作品的作者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分)

【感悟传文明】

(4)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想?(4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5.B D B C D     6-10.…………

二、非选择题(16题14分,17题12分,18题16分,19题13分,共55分)

16.

(1)赤壁之战。

(2)魏国、蜀国和吴国。

(3)周瑜  诸葛亮。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https://www.0516ds.com/3824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