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泰兴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注意:
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1.你如果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应该去( )
A.云南元谋县 B.陕西西安 C.北京周口店 D.浙江余姚
2.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尧 B.黄帝 C.禹 D.舜
4.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 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 B.商 C.周 D.秦
6.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
7.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商朝西晋 B.商朝战国 C.战国东晋 D.战国陈朝
8.西周时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9.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 )
A.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7世纪80年代
C.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8世纪80年代
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其思想对后世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非攻”“节俭” C.“以法治国” D.“仁政治国”
1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12.战国初年,晋国被哪三家瓜分( )
A.韩、赵、魏 B.齐、楚、燕 C.秦、楚、齐 D.吴、赵、韩
13.“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 B.法治思想 C.仁政思想 D.教育思想
14.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5.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 )
A.“春秋无义战”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
16.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7.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奖励军功 B.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C.确立县制 D.改革户籍制度
18.李萌萌同学在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好讲道理,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接近(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9.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20.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什么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刀币 C.布币 D.蚁鼻钱
21.《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勾践 D.楚庄王
22.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民贵君轻 B.中央集权 C.有教无类 D.无为而治
23.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国之道
C.《孙子兵法》 D.儒家的经典
24.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于(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25.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材料一 如下图
(1)材料一中图1文字名称是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图2字体的名称是什么?该字体何时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概括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在政治方面有何主张?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3)根据材料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6.“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
材料一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成都平原)沃野,都从太守来。”
——四川灌县二王庙楹联
(1)材料一所描述的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3)材料三体现了孟子保护自然资源的主张,他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27.以史鉴,可以知兴替。秦亡汉兴,可以为镜鉴。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加强封建统治,在政治方面创立了什么制度?为防御匈奴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2)根据材料二,概述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的建立者是谁?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是什么?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
1、A
【解析】
【详解】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典型代表,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