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6日
资源编号 35766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10-21 八年级上册 0 1,99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炫目(      ) jiǎo(      )洁 澄明(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2分)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2分)

2、名著阅读考查。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没有采访以下一位红军领导人?(2分) (      )

A、朱德           B、彭德怀        C、周恩来          D、徐海东

(2)下面这段话,是出自某本名著正文前的“作者的话”。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判断这段话最可能出现在哪本书中?(2分)

这件事促使我在一段时间内更多地思考了一个科普作家的道德问题。首先,科普创作要有正确的动机,方能有佳作。从事科学事业无论是科研还是科普的人,若将目光倾注于名利,则未免可悲可叹。我们应该记住乐圣多芬的一句名言:“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这是的经验之谈。”

A、法布尔《昆虫记》                    B、卞航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C、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D、李鸣生《飞向太空港》

(3)班级开展“跟法布尔学观察"的阅读专题探究活动,有同学发现《昆虫记》的三个片段隐藏了“观察”的奥秘。请根据以下文字材料,说说你对如何做个“观察家”的感想心得,150~200字。(6分)

片段1:我持之以恒的观察有了初步的满意的结果是在六月的第一个星期,我突然发现母鸡一动不动,输卵管垂直地插入土层里。它并不在意我这个冒失的观察者,久久地待在那同一个点上……为了保险起见,我又继续察了两天。(选自《田野地头的蟋蟀》)

片段2:我把一只要蜕变的幼虫的一个翼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我看到上面有一束呈扇形辐射开来的粗壮翅脉,其间夹杂着另外一些苍白而细小的翅脉。最后,还有许多很短的横线,更加细微,弯成人字形,补足了这个组织。(选自《灰蝗虫》)

片段3:啊!瞧它那副滑稽相,嘴上还叼着一只长烟斗!这烟斗如马鬃,棕红色,几乎笔直,其长无比,以致橡栗象只好斜着身子,让它伸直,免得折断,像头前伸出一支长矛似的。这么长的一根尖桩,这么一个怪鼻子,橡栗象用它来干什么呀?(选自《象态橡栗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神支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

B、那些不愿再向任何人提起的牵挂,在黑暗的角落里潜滋暗长。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被压在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

D、文章写到此,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耐人寻味。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冬小麦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播种完毕,因为出土的幼苗必须经历一整冬的雪压霜欺,最后才能在来年的5月扬花吐穗,孕出果实,倘若要躲掉那个刺骨的冬天,执意把它播种在温暖的春天,最终也只能徒长枝叶,永远不会结出一粒果实。雪压霜欺对冬小麦来说,是一段不能缺失的经历,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种种磨难,倘在逆境中。

(1)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对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到关于生命的哪些启迪?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杨树使你联想到那些人物或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岑参的《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②西使还已到晋昌》,完成各题。(6分)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③。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④。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一作“武城”,即凉州。下文的“晋昌  瓜州”都是地名,即今甘肃敦煌。②宇文判官,岑参的好友。③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④敝裘( bi qiu):破旧的皮衣

6、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题目“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闻宇文判官西使还”意思是听说朋友出使西域返回。

B、首联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漫漫春雨,声声鹂鸣,令诗人流连忘返。

C、“边柳挂乡愁”一句中“挂”字化抽象为具体,把游子那种浓浓的乡愁形象化。

D、“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抒发了诗人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4分)

(韩)信知汉王長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①,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跪拜送迎,吉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生乃与哈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日:“如我能将几何?”信日:“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业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太史公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注释】①鞅:闷不乐。②、灌:指周勃、灌婴。③血食:享受蔡品。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畏忌,嫉妒)             B、如我能将几何(将军)

B、臣多多而益善耳(更加)                     D、何为为我禽(被)

9、用“/给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业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认为韩信招汉王嫉恨的关键原因是什么?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体现他的这种性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散文完成12-14题。(8分)

与虫共眠

刘亮程

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卑小动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隐秘处酣然而睡。

我身体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一点也不知道。

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被这么多虫子认识。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对我的血和肉体的味道赞赏不已。有几个虫子,显然乘我熟睡时在我脸上走了几圈,想必也大概认下我的模样了。现在,它们在我身上留了几个看家的,其余的正在这片草滩上奔走相告,呼朋引类,把发现我的消息传播给所有遇到的同类们。我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血液沸腾,仿佛几十年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

当千万只小虫呼拥而至时,我已回到人世间的某个角落,默默无闻做着一件事。没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认识几个人,不知道谁死了谁还活着。一年一年地听着虫鸣,使我感到了小虫子的永恒。而我,正在世上苦度最后的几十个春秋。面朝黄土,没有叫声。

(选自刘亮程散文《遥远的村庄》,略有改动)

12.在文章作者描写了虫子怎样的生命状态?请加以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文中第一段和第三段两处使用了“酣然”一词,两者入睡的原因虽然不同,但都写出了酣畅入睡的状态,体现了生命的安适。

B.“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几倍翟晓的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的近乎虚无,我们对你们说些什么呢?”句中的“可怜”可怜“微弱”“虚无” 表现虫子的渺小,表现作者对虫子的怜悯之情。

C.在第四段中,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想象小虫子们美好的世界,表达出作者的欣羡与认可。

D.“我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的血液沸腾,防风几十年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一句,写出我在虫界得到认可,受到欢迎,甚至有了成为名人的感觉,不再感到孤独。反衬在人世间,人们因相互隔膜而寂寞孤独。

E.作者通过写自己在田头与虫一夜共眠,醒后思考虫与人的生命状态,表达对自然,对人生的看法。

(四)阅读《永远的汪曾祺》,完成下面小题。(16分)

永远的汪曾祺

①汪曾祺一生,寸步没有离开过中国的世俗,在数十年生活的波涛中,他总是被十分随意地卷来抛去,在诸多的芸芸众生的故事中,他始终扮演着一个平常老百姓的角色,他甚至认为,“当了一回右派,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尽管他年轻时也曾陷入过深深的苦闷,乃至晚年,曾经一度难以摆脱沮丧与无奈,但是他最终接受了现世生活的全部,且显得波澜不兴。

②这决定了汪曾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长期的平民化生活使他特别教感于生活的细节。他总是睁着一双睿智的眼睛,来看待并关注生活的冷暖。他的作品无一不忠实于现世生活,他说过:没有生活的启发,我就写不出。汪曾祺将精深的人生体验赋予了自己的文学,也传递给了读者。

③汪曾祺既得人生之精义,于是他也就具备了坚韧的心理承受力。他的这种状况外在的表露常常被人说为“淡泊”。他不擅以大喜大悲怪诞离奇制造效果,却以一种轻声的叹息慑服了人。人世间的悲哀、可怜、萎琐,一切乏人兴趣甚至让人鄙薄的行为作派,一旦到了他的笔下,就顿生出脉脉的怜情和绵绵的酸涩,就变成了人类共同的苦恼和弱点的暗示,变成了人性涨落的一种提示。他习惯于把人世间的痛苦嚼碎了,咽到肚里,而后缓缓化解成那种味,这是一种微甜、微苦、微涩、微酸的五味相融的味,是一种经久永恒的味,痛恨,但不咬牙切齿;欢乐,但不得意忘形。他习惯于勇敢地承受世事,然后涵化丑,融化恶,这使他与他的文学具有了独特的人格力量。

④最可敬是汪曾祺与他所观察以及所表现的人物始终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尊重他笔底的人物,将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他始终记住老师沈从文对他的告诚:“千万不要冷物”。他的作品,无不充满着对世道人心、人类命运的关注,那种浸润作品的淡淡的苦涩,已明显表现了他人道主义的基本主题。

⑤许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汪曾祺作品的人性美,可以说汪曾祺是当代最擅写人性的作家。他总是这样一往情深、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人世间的情义,哪怕是点滴的,稍逊即逝的。他十分崇尚沈从文对生活、对人、对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之心爱着。与他的老师一样,他有着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倾心、永远诚实的赞颂的感情。看似冷静如水,其实灼烈如火。

⑥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求平实,不矫情。这个性情中人,深深爱着生活。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它的痴迷,通俗说法:“随遇而安”。这种大平和心,使他变成一根草,一株树,一条河流,一潭池水,与天地人达成了最为相宜的默契。

⑦他尤其向往苏轼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不少人提到过汪曾祺文章的“水性”,“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水是曲线的,流动的,自由的,漫散的,自然的,生动的,这确实好象造就了汪氏文章的流动的韵律和自然的品格。生活太喧闹,太浮躁,人活得很疲倦,很累,需要安静,需要清凉,需要滋润。汪曾祺的“水性”便以从容而自然名士风度,营造出了一种滋润的声音,滋润的颜色,滋润的气息,滋润的光明,滋润的人生与人性。

⑧汪曾祺不失为中国文坛的一位名士。

15、文中写道“长期的平民化生活使他特别敏感于生活的细节”。正是因为汪曾祺的细节记忆,那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才会让人读来满口生津,请写出这句话出自我们初中学过的汪曾祺先生的哪一篇散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名士”旧时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请简要概括汪曾祺文学作品的特点。(概括三点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汪曾祺的“水性”风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汪曾祺文章的“水性”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请选用第⑦段中的相关短语分别作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是一篇悼文,既然汪曾祺先生已经去世,为何还要以“永远的汪曾祺”为题?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每个人对英雄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在疫情期间,我们会觉得医生是英雄;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父母就是我们的英雄;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也可以成为英雄。那么,在你的眼中,谁是英雄呢?

请以“我认为  是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xuan皎 cheng     (2)不记其数不计其数     (3)集中,专白绢

【解析】第(1)小题,考查字音和汉字书写。第(2)小题考查字形正误,注意区分同音字“记”与“计”。“记”是记载、记录之意。“计”是计算、统计之意。原句意为咏月的诗人多,已统计不出人数了。据此可知“不记其数”中“记”是错别字,应改为“不计其数”。第(3)小题考查词语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即可。

2、

(1)A

(2)B

(3)通过阅读《昆虫记》的三个片段,我发现了法布尔“观察”的奥秘。要想做“观察家”,要想观察有所得,第一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去观察,这是观察的基础。观察的对象不能随我们心意变化,只有我们保持耐心,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变化。第二要细心,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或现象可能都会牵引着大秘密,只有细心观察,才不会错过精彩。第三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热情的基础,保持好奇心才能把原来枯燥的观察坚持下去。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3576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