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的皇帝是( )
A.咸丰帝 B.慈禧太后 C.宣统帝 D.光绪帝
2.割台湾给日本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割地给日本
4.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B. C. D.
5.在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主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6.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做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运动是( )
A.强学会成立 B.《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国闻报》创办
7.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历时103天,没有什么影响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裁撤了冗官,提高了政府效率 D.建立海军,巩固海防
8.晚清时期,统治集团为实现求强求富而开展的自救运动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图一、图二中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C.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逐渐深入内地 D.晚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
10.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1.下列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都要向列强赔款 B.都向列强割让领土
C.都允许列强驻军 D.都允许列强设工厂
12.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A.A B.B C.C D.D
13.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迹
C.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D.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
14.很多诗词中有浓缩的历史,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2)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3)圆明园中进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4)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A.(1)(2)(3)(4) B.(4)(3)(2)(1)
C.(1)(3)(2)(4) D.(4)(2)(3)(1)
15.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年方法,今年是2021年,在干支纪年法中是辛亥年,上一个辛丑年是1961年,那么再上一个辛丑年发生的大事(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6.某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下图的年代尺,对此年代尺中A、B、C、D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战争发生的根源是广州虎门销烟 B.战后中国所有地区对外国列强开放
C.战争中圆明园遭到列强极大破坏 D.战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7.以下是王芳同学整理的关于“戊戌变法”的课堂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背景 B.人物 C.经过 D.结果
18.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应该出现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20.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表明( )
A.中国在清朝已实现工业现代化 B.洋务运动展现了王朝中兴景象
C.洋务企业可适度抵御外资扩张 D.一只供列强饱餐的肥羊诞生了
21.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旗昌、英国太古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等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共同议定各条航线上的统一价格。这反映了洋务企业( )
A.部分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是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相抗衡
22.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这里的“握旧物”和“新其心”分别是指( )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2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攸关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4.近代前期,在下列侵华活动中,美国没有参与的一项是( )
A.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B.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某同学学习某历史事件后,画的思维导图如下,你认为空白处应该填(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12分)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映……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然。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图二说明:2021年3月19日,应美国之邀,中美展开高层战略对话。会中美国趾高气扬的指责中国内外政策。中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正气的指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1)材料一中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是指哪三次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开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材料二提到的“割台湾”是指近代史上哪一条约的签订导致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这次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分离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回归的?(3分)
(3)材料三图一中的条约是在哪场战争后签订的?“每个中国人赔偿一辆白银”具体指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对比两张图片,同是辛丑年,中国人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4分)
(4)综上所述,从外交的角度思考,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四:谭嗣同临刑前的壮语
材料五: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1)根据材料一、二,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3分)
(2)根据材料三所述,梁启超认为中国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3分)
(3)材料四中“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3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3分)
2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2分)
(2)材料一反映的是指哪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3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大片领土被割占,这个国家是谁?(4分)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启示?(3分)
29.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答。(14分)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
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inqi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早灾之时,该局承达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询于时事大局有裨。”
——朱萌贵《朱萌贵论招商局》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招商局广大员工深明大义在江阴、上海十里铺、马当等六处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献出船舶18艘……招商局员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抢运人员物资入川,千方百计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全力。”
——张后铨《试论招商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招商局“大义”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大义”之举在当时的历史作用。(6分)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D项正确;咸丰帝时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改革吏治,镇压太平天国,排除A项;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光绪时期的实际统治者,排除B项;宣统帝是清朝末代皇帝,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C项正确;《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排除A项;《北京条约》中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排除B项;《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排除D项。故选C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