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预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8日
资源编号 32060

【暑假预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08-20 八年级上册 0 88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暑假预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单元测试卷汇总(含答案解析)

年级上册语文第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水笔答题,要求字迹工整。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匀称(chèn)   上溯(shù)         洨河(xiáo)        金蜣(qiāng)

B.轩榭(xuān)         庑殿(wǔ)          天堑(qiàn)        沉檀(tán)

C.嶙峋(lín)            汴京(biàn)        遒劲(jìn)          重幔(màn)

D.镂空(lòu)           罅隙(xià)          喧嚣(xiāo)        镏金(lí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题跋   簇拥    擅长           巧妙绝伦         俯仰生资

B.摄取   蔓延    喧嚣           维妙维肖         自出心裁

C.斟酌   瞻仰    顾忌           摩肩接踵         因地制宜

D.序幕   雄跨    记载           重峦叠障         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一夜市推行以来,深受市民喜爱,也得到很多外国友人的青睐,常常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B.这幅气势磅礴的浮雕作品惟妙惟肖,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艰苦奋斗历程。

C.目前仍有部分校外辅导机构不思进取,自出心裁,玩弄一些花样,企图逃过主管部门的检查。

D.全省中学生曲艺大赛中,我校以别具匠心的构思获得一等奖。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当然,电磁弹射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高功率的电磁电动机会对舰载的电子装置产生干扰。

②与现役的蒸汽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系统的优势非常突出。

③其次,电磁弹射系统还能满足为下一代航空母舰提供更多弹射能量的需要,解决了当前蒸汽弹射器弹射能接近设计极限的问题。

④电磁弹射是指以电磁力为加速手段、在短距离内使飞机达到或接近起飞速度并实施起飞的一种发射方式。

⑤首先,电磁弹射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而且控制调节的范围很广,适合弹射多种不同起飞重量的飞机。

A.④③①⑤②    B.②⑤③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⑤③①

6.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填空。(2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的《昆虫记》,《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7.古诗文默写。(6分)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3)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 (朱敦儒《相见欢》)

(4)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2分)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来源:21cnj*y.co*m】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材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版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出处:】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各题。(6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请从炼字角度说说“悠然”词妙在何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4分)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①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②馈饷:粮饷。

1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委而去之 ____________        ②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

③镇国家   ____________        ④连百万之军 ____________

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里之城                                          B.夫环而攻之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连百万之军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列 侯 诸 将 无 敢 隐 朕 皆 言 其 情 吾 所 以 有 天 下 者 何?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2分)

根据(乙)文我们可以概括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属分享利益和①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4分)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nī)”,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17.文章主体部分以    为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6分)

①走进家门,只要简单传达几句语音指令,机器人“管家”就能打开空调、调节温度;站在“魔镜”前,镜子不仅能实时进行“肌肤体检”,还能提供“护肤小指南”……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形形色色的“黑科技”不仅“走”上企业生产线,更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一幅生动的智慧生活画卷正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AI成为工作生活“知心拍档”

②此次“云展会”上,国内数字音乐服务商酷狗音乐展出的“便携AI音箱”引人关注。对着音箱发出唤醒指令,就可以启动人机交互功能,音箱不仅能根据具体歌曲、歌手名等语音指令进行播放,还能了解用户听歌习惯,智能推荐其可能喜欢的歌曲

③构建“用户画像”、根据需求精准推荐、智能推荐使用场景……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不仅能读心,也成为与人类分工合作的伙伴

④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线下智慧体验馆一侧,几台憨态可掬、外形各异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总结科目学习情况、分析薄弱领域……内置娱乐、学习等多种功能模块的机器人,将有望成为家长的“小助手”,为孩子的学习安排提供建议和参考。

⑤大会期间,2020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也正在举办,来自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多支参赛队伍围绕无人驾驶等领域“一决高下”。通过AI辅助驾驶,在智能汽车领域已不再是“科幻情节”。

疫情期间智能科技大显身手

⑥面对暴发的疫情,智能科技成了人们的“眼”和“手”,不仅仅在抗疫“战场”上发挥出重要作用,也实现了各类疫情防控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

⑦进入“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微信界面,复诊患者填写此前就诊信息,审核通过后所需药品当日或次日就能通过快递配送上门;在“专科门诊”分类下,患者还能够在线问诊,与医院的专科医生进行一对一交流。

⑧疫情期间,慢性病、常见病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有所不便。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迅速“上线”,方便人们“宅家”取药就诊。

⑨腾讯提供的人工智能辅诊方案在疫情期间为医生快速提供辅助诊断的参考;中新天津生态城一小区的“无接触智能测温通道”能够自动检测人员体温;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里,企业复工、公寓酒店入住等信息一目了然……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积累,智能科技不仅在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和便民惠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疫情防控中“崭露头角”。

点亮“智慧”仍需补齐短板

⑩智能“路标”已经亮起,为了打通前往未来的“智慧之路”、推动智能科技驶上“快车道”,专家建议从多方位发力,打造应用场景,规范数据使用。

⑪“目前,智能科技产业的应用场景数量还不够多,高端技术在场景应用层面创新不足。”世界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周胜昔表示,未来要在人工智能、5G、车联网、区块链、VR/AR等重点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模式转变为新动能、新增长点。

⑫数据共享是智能科技发挥效用的重要基础,很多“城市大脑”也是依托数据资源共享实现的。业内专家认为,为了让数据更好为智慧生活“赋能”,完善数据使用和共享的法律法规、建立互联网安全互联标准尤为重要。

⑬“建议相关部门推荐各机构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通体系内与体系间的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融合、服务融合和行业能力提升。”廖杰远说。

⑭陈旭辉认为,目前各地大多已对数据共享在立法上进行了规范,下一步应强化落实前期颁布的相应法律法规,使得数据共享真正实现。

(有删改)

2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列举文中智能科技在现阶段已知的作用和在未来生活中将发挥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加点句中“多方位发力”指哪些措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一幅生动的智慧生活画卷正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便携AI音箱的人机交互功能,是指人发出指令,音箱进行播放;音箱“了解“用户听歌习惯,智能推荐其可能喜欢的歌曲。

C.“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不仅能‘读心’,也成为与人类分工合作的‘伙伴’”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廖杰远建议相关部门推荐各机构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通体系内外的“数据孤岛”。

25.根据文中提到的智能科技的某一项作用,举例说明,居家学习期间智能科技对你网上学习的帮助。(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6.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③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析:A项“溯”读音为sù,C项“劲”读音为jìng,D项“镂”读音为lòu。

2、C

解析:A项中“资”应为“姿”,B项中“维”应为“惟”,D项中“障”应为“嶂”。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暑假预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32060.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