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考点1 微粒的性质(小、动、隙 谐音:小东西)
1、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看不见。
2、微粒在不停的运动。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①应用:用微粒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
用微粒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
②微粒运动实验的证明
资料:浓氨水显碱性,有强烈的挥发性。酚酞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溶液变红。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微粒间有空隙
①微粒间空隙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固体和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
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
②微粒间空隙大小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A、温度升高,微粒间空隙变大,温度降低,微粒间空隙变小。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空隙变大。)
B、压强增大,微粒间空隙变大,压强减小,微粒间空隙变小。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空隙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2 构成物质的微粒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氨气等都由分子构成;
少数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等都由原子构成;
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释: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的性质。
②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3、原子:
①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无轨运动。所有原子都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无中子)。
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较近的电子层,依次向外排布:
第1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2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个,n为电子层数)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排布规律:
每一横排,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除稀有气体外,每一纵列,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④相对原子质量
i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 ”,可省略。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实际质量,实际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构成原子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电子质量忽略不计,
故近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离子
①概念:在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因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②形成过程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形成离子过程中,原子质子数不变,所以原子的种类不变;核外电子数改变,化学性质改变。
金属原子若失去最外层电子,则电子层数减少1层,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电子层数不改变。
④离子符号的意义:
⑤需要掌握的离子符号
氢离子H+、钠离子Na+、锌离子Zn2+、铜离子Cu2+、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
氢氧根离子OH–、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铵根离子NH4+
考点3 元素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理解:
(1)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2)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如C-12、C-13、C-14原子同属于碳元素)
(3)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元素种类不变。(如钠原子Na、钠离子Na+属于同种元素)
(4)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辨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吗?
错误,如水分子H2O和氖原子Ne都具有10个质子,但不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要求质子数相同,且均是原子。
3、元素的含量分布
地壳中前五位: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生物体内前五位:氧O、碳C、氢H、氮N、钙Ca。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特殊:某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物质。
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
(4)数字+元素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几个原子。
如:5O:表示5个氧原子; 3Ne:3个氖原子。
5、元素周期表
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作了元素周期表。
②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③元素周期表:
排列规律:每周期从左往右依次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第七周期例外)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