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事项:
1.全卷试题8页,答题卡4页,共12页,21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答卷前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写在文后方格内。(3分)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gēng( )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 ),掀起万丈狂lán(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qiàn( )在门框( )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 )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选自《回忆鲁迅先生》《黄河项》《老王》)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C.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热切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高贵的精神品质。
D.《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0”。
②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声打破了中国在运上沉寂多年的“0”记录。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0”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0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藤菇云升起,速盖了这个“0”的荒原。
⑤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0”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了一个又一个的“0填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①④②③⑤ B.①④③②⑤ C.③①⑤②④ D.③⑤①④②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传染源还没有找到,传播致病的机理以及病毒变异情况还不清楚。(三个“还”,均为介词)
B.医疗工作者们终于战胜了新型冠状病毒,武汉挺过来了。(“终于”副词,“了”助词)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篮!(叹词)
D.但不知为什么,每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连词)
5.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利,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起用他。
材料二: 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中途学后,遭到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等冷朝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汁多吃几块,都使他觉得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急了他可以要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他会作出板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说,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给点破衣服,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老舍《骆驼祥子》节选,有改动)
(1)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爱占小便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面划线的词,表现了子什么性格特征?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字短语)概括:他利
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7分)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的《竹里馆》)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体现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8~11题。(13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欲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特,大兄何见事之晚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①“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②待之,君宜顾③之”遂往诣蒙。酒甜,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④“?”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⑤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⑥之,拊⑦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孔融被收,中外①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翼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世说新语·言语篇》
注释:①尚:还,仍然。②故意:这里指原来的态度、眼光,③顾:拜访。④虞:意料,预料。⑤因:于是,就。⑥就:靠近,接近。⑦拊:轻拍。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即刮更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说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肃造次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言多务,孰若孤?(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知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乙】文中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给他出谋划策之后,鲁肃的态度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甲】【乙】两文中,鲁肃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否相同?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6题。(共14分)
(1)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2)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3)“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4)“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的神情说
(5)……
(6)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7)她说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特别重的租,地说:“广的苛捐杂税对瑞民特别重,广西军特别欺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8)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上煮粥,她对我们道数,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地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于米送给地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9)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地的房子和篱笆都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篱笆当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来做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10)粥吃起来十分香,因为确是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30里,下山15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11)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オ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1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13)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米,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14)“不要掉队呀!”
(15)“不要落后做鸟龟呀!”
16)“我们顶着天啦!”
(17)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18)在“之”宇扬的路上一步ー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选自《老山界》,有改动)
12.“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难”在哪里?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瑶民一家对红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2)和(18)两节写景的观察点有何不同?请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在朗读时加了重音,会起到一定的表达作用。请说明下列句子明读时的重音应该在哪几个词上并简述理由。(2分)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水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2分)
材料一: 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动,以纪念为国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 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国攻杀;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眼琮,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妙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共13分)
老屋
周克式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富。靠西头的几问,至今还盖着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味,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重的大门也是油斑,绽开一条条深深浅的裂,好似老人头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掌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倦地落在树上,仲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鳴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模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抚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声我回家的呼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一一炊烟轻笼的老屋,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的一那,一种久违的感党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爽炎的酷暑下挥破土的情景,他们头顶满天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像春燕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父亲总会喜形色地拍门,或者指指屋上的皮、横,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全寓银窝不自己的狗
(8)几十年岁月,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联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月,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走到哪里它就眼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情悄地从窗口进来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我家乖乖郎……我迷迷入睡了,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駁地见证这里曾经氤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的阳光射在老的房顶,染成一片热的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父亲抚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师菜吸猪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追捉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间,邻家小任劝我拆除老屋,盖时尚气派“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7.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地坐在堂屋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站在老屋门口
18.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描写细感人。请对第(7)段描写父亲的画线句加以品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4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变得爱和老师、家长顶嘴,不听话、很“叛”,有时很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而故意抬杠、我行我素……
请以“回首我的“‘叛逆’生活”为题作文。要写出自己对“叛逆”生活的回顾与思考,积极运用学到的写作技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反衬等。
要求:(1)文体:记叙文。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要工整,不出现错别字和病句,否则将被扣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羹 澜 嵌 pài kuàng yǔ (共3分。每个0.5分)
2.D(《朝花夕拾》是散文集)(2分)
3.C (2分)
4.A(副词)(2分)
5. 示例: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面对烦恼,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战胜烦恼,有所作为,甚至取得成就。(2分)
…………
2021年溧阳市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