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
A.农民起义推翻旧政权 B.少数民族入侵 C.世袭继承 D.外戚政变夺取政权
2.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写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面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
A.汉文帝、汉景帝 B.隋文帝、隋炀帝
C.唐高祖、唐太宗 D.唐太宗、武则天
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相关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选举制
4.贞观时期,名将、名相辈出。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 )
A.姚崇、房玄龄 B.房玄龄、杜如晦
C.宋璟、杜如晦 D.姚崇、宋璟
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赞的人物是( )
A.唐高宗 B.唐高祖 C.唐太宗 D.武则天
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唐太宗( )
A.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简法轻刑,修定法律 D.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7.“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
8.赋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是( )
A.陈胜 B.吴广 C.黄巢 D.张角
9.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安史之乱的爆发 B.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C.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D.五代十国的出现
10.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其中被称为“画圣”的是( )
A.徐渭 B.张择端 C.赵孟颊 D.吴道子
1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12.“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日交往的是( )
A.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B.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C.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真心照太清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13.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啼妆”的特点: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此现象反映了唐朝( )
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诗歌创作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
14.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朝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的“西天”指 ( )
A.朝鲜 B.天竺 C.日本 D.波斯
15.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具有“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的特点。这里的“他”是唐朝的(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 李清照 ·
16.“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中“越瓷”是( )
A.白瓷 B.唐三彩 C.青瓷 D.青花瓷
17.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唐代商业繁荣,贸易往来频繁
B.武则天成为皇后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C.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D.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18.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A.五代十国的更迭 B.安史之乱的影响
C. 宦官专权的严重 D.农民起义的破坏
19.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代指北方黄河流域并存的五个政权
B.十国中的十个政权全部都在南方 ·
C.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是宋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0.北宋时期,与其并立过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下列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阿保机一一契丹 B.元昊一一西夏
C.阿骨打——金 D.铁木真一一辽
22.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如图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北宋钱币 契丹钱币 西夏钱币
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2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4. “宋代甚至不能收复被契丹族所建王朝占领的十六州,在1005年还同意向其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材料反映的是( )
A.宋夏议和 B.澶渊之盟 C.郾城大战 D.宋金议和
25.唐末以来,一向是“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宋太祖登位以后,有鉴于此,随即策划了一幕历史剧。这就是( )
A.陈桥兵变 B.宋辽议和 C.玄武门之变 D杯酒释兵权
2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满江红》里的词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夏建立 B.元朝建立 C.金灭北宋 D.宋金和议
27.“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28.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柏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A.蒙古族 B.藏族 C.回族 D.白族
29.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
30.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立了宜慰使司都元帅府,元帅府由中央的哪一机构直接统辖( ) ·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中书省 D.北庭都元帅府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小题,共40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
31.(12分)春秋战国时期开凿的运河基本上是出于军事征伐和争霸的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南北分裂,运河的发展有一定后退。开凿大运河就需要有一个大一统的政权,隋代恰逢其时,从开皇四年到大业六年26年的时间里隋政府开凿、疏浚的运河,西抵长安、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总长二千余公里的南北大运河,沟通了河、海、江、淮、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今八个省市,形成了以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轴心,向东北、东南扇形辐射的水运网。规划严密、布局合理,在世界水运史上是一件伟大的工程。此后元明清不断完善的运河也没有超越隋唐大运河的框架,因此大运河的开凿隋朝贡献最大。另外秦汉大一统时期没有大规模兴建运河的原因有,北方为经济重心,南方开发极其有限,国家不管是漕粮供给还是军事征伐都以关中为基地,间歇性调关东(还是北方)粮食。其次,秦国的国事重心还没有顾及到全国性水运网上就亡了。汉朝一直奉行黄老之道,虽然兴水利,但没有做开凿大运河的国家工程。汉之后的朝代更迭频繁,没有为大运河的贯通提供历史机遇。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8分)
①隋朝大运河是我国最早的运河。 ( )
②大一统是大运河开凿的重要条件之一。 ( )
③隋朝大运河奠定了中国古代大运河的主体框架。 ( )
④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 )
(2)从材料中归纳秦汉时期没有修建大运河的原因有哪些? (4分)
32. (14分)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七年级历史 第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4分)
(2)根据材料指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宋太祖解决宰相权力过大问题的办法是? (2分)
(4)宋太祖时期在地方分别设置哪些机构以分知州权力和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分)
(5)上述解决“权”和“钱”的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2分)
33.(14分)“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南方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政府重视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力则是农业生产的最重要投入因素,因此,人口的增长与削减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进步与否,甚至是决定经济繁荣的首要因素。历朝人口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的变化,往往也反映了不同时间内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表现。(2分)结合所学指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二:“……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宋史》
(2)根据所学判断材料二中“稻”是哪国的什么品种? (2分)
材料三: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更)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 ——《梦梁录》
(3)材料三中的“市”出现了哪些新的形式? (2分)和前代相比有什么变化? (2分)
材料四: (宋高宗) 市舶之利(利润)最厚(丰厚),若措置合宜(措施得当),所得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周一良《新编中国通史》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南宋时期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是什么? (2分)
材料五: “宋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5)为解决材料五中的问题,两宋时期出现的新型货币分别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徐州市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