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10课《竹节人》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
竹节人(节选)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玩竹节人很热闹?用“ ”画出来。
2、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 )
A、玩竹节人得到的乐趣 B、竹节人的玩法
C、上课下课玩竹节人的方法不同 D、同学们都喜欢竹节人
3、能形容选文中同学们表现的词语有( )(多选)
A、深思熟虑 B、兴致盎然 C、聚精会神 D、如痴如醉
4、从“后面的同学不知趣”中的“不知趣”可以体会到( )
A、同学们不喜欢学习 B、玩竹节人对同学们的吸引力巨大
C、同学们不尊敬老师 D、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看“我们”玩竹节人
二、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5、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切下 A、qiē B、 qiè________
②毽子 A 、jiān B、jiàn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________和________。
②写跳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________做跳绳。写踢毽子,写了________以及踢毽子时念儿歌 的事。
7、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8、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参考答案
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了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踩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2、D
…………
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竹节人》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