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讲义
重点易错字读音
烟渚(zhǔ) 苏轼(shì)
会写的字
德:左宽右窄,不要丢了“心”上的一横。 组词:道德 品德
鹊:“昔”上下有空袭;“鸟”略长于左部,横平。 组词:喜鹊 鹊桥
蝉:左小右大,“虫”小而偏上;“单”最后一笔要长。 组词:蝉联 蝉衣
多音字
宿 | sù (宿舍)
xiù(星宿) |
泊 | bó (停泊)
pō (湖泊) |
本节课重点字词
建德江 惊鹊 鸣蝉
词语释义
烟渚:雾气笼罩的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卷地风:从地面翻卷而来的大风。
别枝:横斜的树枝。
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社林:社庙丛林。
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近义词
泊—停 愁—忧 低—矮 书—写 鸣—叫
反义词
移—停 暮—晨 低—高 近—远 散—聚 夜—昼
词语拓展
含“月”字的四字词语:月明星稀 九天揽月 花容月貌 花好月圆 披星戴月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朗读节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参考译文
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