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可下载打印)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11001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可下载打印)

2021-04-13 八年级下册 0 1,24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分值: 100分 时间: 90分钟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冽(liè) 诣太守(zhǐ) 往来翕忽(xī)

B.阡陌(mò) 为宫室(wéi) 八分有奇(qí)

C.蒹葭(jiā) 窈窕(tiǎo) 垂髫(táo)

D.溯游(sù) 为坻(chí) 峨冠(gu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惊异)

B.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C.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D.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3.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乃记之而去”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观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D.而竖其左膝

4.下列各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

B.便要还家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其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说明和议论。

C.“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诗经》共分赋、比、兴三大类。

6.某学校开展“走近名著,学写对联”活动,学校为此征集对联,请根据所给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      下联:赏美文如(          )春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全、都)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引领)

8.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处处志之。

B.径寸之木。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箬篷覆之。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他描绘这个想象中的世界有何用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穷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者。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垠:尽头。②睥睨(pìnì):城上女墙。③梁(lì):屋的正梁。④箭:泛指竹子。⑤中州:泛指黄河中游地区。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3)益奇而坚(              )

(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14.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时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写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西湖遇上雪

施立松

①生在南方,长在海岛,生命中有雪的日子不多。如果有,就一定得留给西湖,留给孤山,留给断桥。

②这些年,总是去杭州,走西湖成了我的“业余爱好”。可是,遇到春花秋月,看惯曲院风荷,却一直遇不到雪。每每走在断桥,总觉得西湖欠我点儿什么,或者是我欠西湖点儿什么。

③那天,是奔着雪消息去的杭州,可阳光好得让雪消息成了又一则谎言。以为这一年又要与雪擦肩,收拾行囊时,发现窗外飘起了大朵大朵的雪花,密密麻麻,仿佛谁抖开了装棉絮的袋子,漫天都是轻盈的飞絮。

④向西湖。伞收背囊里,不想撑开,走在雪中,任雪花在青衣上印白花,濡湿一片,又印上一片,花一层层消失,又一层层印上。倒是帽檐上薄薄地压一层,长发上也有,像黑色绸缎上跳跃着几丝浪花白。眉上沾了几枚,化了,溜到颊边,像泪。鼻尖也哈了几朵,然后就变红,像雪人脸上的红萝卜。

⑤白堤上行人不多,却都兴高采烈的,都是我的同路人,踮着脚尖走,跳着舞步走,踩的都是雪花的节奏,仿佛矜持地走着就对不住漫天的飞雪。雪一落路面便化了,只留亮亮的一道痕。两旁的草地上,雪轻轻悄悄地稳下身形,草用枯黄的小手臂护着她们。慢慢地,雪便把草掩在身下了。枯草正需一床雪被暖暖地盖着,好孕育一个青青的梦。柳树的枝条太瘦,接不住雪花,只不断地滴下水珠子。荷也用褐色的指掌捧一朵朵雪花,她们是在听雪吧,还是雪要借枯荷听雨声?一群麻鸭还在湖中欢快地游着,不时吆喝上几声,像是山歌,又像与同伴耳语。鱼早沉到水深处去了,他们忙忙地啄来啄去,是想尝尝雪的滋味吗?

⑥断桥的雪,是要等残了才看的,那就去孤山吧。孤山的梅花早斟了一盏梅香等着了,远远地闻着就醉了。红梅艳艳地映着白雪,妖娆得像上了浓妆、抹了脂粉的女子,惹得人心里痒痒的,难怪那风雅至极的林逋要迎娶她,这新娘委实太迷人。白梅最是可怜,娇怯怯地藏在雪后,只是那红的黄的蕊,悄悄地探出来,还有那香,是藏也藏不住的。

⑦曲径被雪掩埋,两行脚印清晰地书写着工整的对偶句,让人实在不忍踩上去,生怕零乱诗句的工整和诗意,只好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就着脚印,亦步亦趋。孤山下那一片完整的雪地,厚厚的,软软的,让人想躺上去打几个滚儿,可又怕踩坏它,只伸手轻轻拈起一片,放到唇边,凉凉的,沁入心脾的冰爽。

⑧该驾一叶小舟,披一张蓑衣,温一壶酒,像张岱那样,在茫茫苍苍的湖上,看只剩淡淡一痕的断桥,遇三两痴绝之人,把酒言欢。可我,哪有那份风雅,只好在咖啡屋前抖一抖满身的雪花。咖啡屋正对着断桥,雪仍在落,断桥那盛大的爱情,在雪中增厚。浊世的悲欢,凡素的冷暖,由一朵雪花开始,渐渐被掩埋,只任一场爱情从洁白剔透出发,不去想能走多远。即便雪残了,不也仍是一段轰轰烈烈的爱吗?

⑨生命里的雪不多,有这一场,与西湖、与断桥、与孤山分享,便是生命的轻舞飞扬,便是人世的雪月风花。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5.作者写了西湖哪几个地方的雪?

 

16.从全文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法?简要分析。

 

17.第⑥段开头写道:“断桥的雪,是要等残了才看的。”请找出与之相照应的段落。

 

18.本文最后一段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作文。

题目:        让我陶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答案:D 解析:A项中,“诣”应读yì;B项中,“奇”应读jī;C项中,“髫”应读tiáo。

2.答案:A 解析:“异”的意思是“对……感到惊异”。

3.答案:A 解析:例句和A项中的“而”都表顺承;B项中的“而”表并列;C项中的“而”表转折;D项中的“而”表并列。

4.答案:C 解析:A项和B项中的句子都是省略句;C项中的句子是定语后置的倒装句;D项中的句子是判断句。

5.答案:D 解析:《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类,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

6.示例:沐(坐、浴)

二、(一)7.答案:A 解析:B项中“绝境”指与世隔绝的地方;C项中“具”的意思是详细;D项中“延”的意思是邀请。

8.答案:D 解析:A项中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B项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C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D项中的“之”是代词,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

9.(1)答案:(里面)土地平坦广阔,房舍都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可打印)下载: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如充值、下载等遇到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可下载打印) https://www.0516ds.com/1100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