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用诗词原句填空。(10分)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也是酒酿的故乡,《行路难》中,面对精心陈列的饯行酒,李白却“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其内心愁苦,可见一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久谪归来,意难平,面对好友劝慰,借酒振奋精神“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水调歌头》中,苏轼在中秋夜举杯遥祝,希望普天之下家家团圆,“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其乐观博爱,明月可鉴;《岳阳楼记》中,文人骚客“登斯楼也,则有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其愉悦心境,隔空可感;《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与亭中客人共饮三大白,难怪舟子感慨“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其故国之思,令人叹惋。
2.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写成“蝉”,结合知识卡片向他们解释为什么用“女”字旁的“婵”。(4分)
知识卡片
婵娟: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中多用于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 最早见于张衡的《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 |
3.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 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___先___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因为少时曾就读于洞庭湖畔,所以没有亲身登临过岳阳楼,何以仅凭一幅图画就以如椽大笔写下千古奇文?
B.岳阳楼汴河街春节庙会被湖南省文化厅列为全省十三家春节特色文化地区。
C.苏轼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被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
D.据天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春祭大典也是范仲淹第五届文化旅游节的一部分。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杂然而前陈者
A.水落而石出者 B.朝而往
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而年又最高
6.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方框中要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_。(2分)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个四字横批。横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2分)
7.学完《醉翁亭记》以后,九年级(1)班拟组织“了解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下面任务由你完成。
(1)主持人在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3分)
欧阳修宴饮________________,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 ________________,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崔颢置身________________,吟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激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在“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3分)
文化名人 | 范仲淹 | 欧阳修 | 杜甫 |
名人的“字” |
A.希文 B.子美 C.永叔
(3)前面提到的历史名人都胸怀大志,心忧天下。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一副,续写下联。(4分)
①上联:两袖清风心忧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
8.尖角诗词社拟召开诗歌朗诵会,请你设计朗读脚本。(6分)
请你仿照示例,为李白《行路难》一诗设计朗读脚本。提示:要从重音和语调的抑扬两个角度任选一句来设计(示例语句除外),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示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重音:这句诗应重读“金”“清”“十千”“玉”“珍”“万钱”等词语,表现了宴席陈设奢华食物精美,突出了宴席的华美。
抑扬:这句诗语调应扬起来,用高昂的语调来读,因为这一句用夸张的笔法极写宴席的华美精致,欲抑先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4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7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5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晨起”二字呼应标题“早行”,点明旅途中思乡的心绪,“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使用白描手法捕捉最真实的感受,纯然写景,虽无一字言“苦”,但辛苦愁思亦在其中。
C.颈联描写的槲叶、枳花,具有山野情趣,使得诗人忘却思乡的愁绪,同时点明秋季早行之早。
D.尾联诗人由眼前所见想到昨夜故乡之梦,同时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照应,首尾圆合。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中“杜陵梦”指什么?请简要描绘诗人“杜陵梦”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4分)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围绕诗题中的“过”字,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
会稽黄中立①,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②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选自刘基《尚节亭记》)
【注】①会稽:地名;黄中立:人名。②婉婉焉:柔美的样子。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4分)
①好植竹( ) ②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
③其西南诸峰( ) ④名之者谁( )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两处)。(2分)
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4)根据【甲】【乙】两段文字以及平时积累,完成“亭”文化探究表格。(4分)
亭名 | 亭名由来 | 寓情于亭 |
爱晚亭 | 杜牧诗句:① | 游览枫叶美景、激扬文字,抒发揽胜感怀之心情。 |
醉翁亭 | ② | 自问自答,闲适自在,表达③ 之情趣。 |
尚节亭 | 亭建于竹林间 | 通过描写“竹”,运用④ 的表现手法,流露对君子以节立志之赞美。 |
探究结果:“亭”不仅是休憩之所,取名也有讲究,亦为古人怡情寄趣之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13.语文课上开展“心忧天下范仲淹”群文阅读活动,老师选择了与范仲淹相关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16分)
【甲】
群斋即事
三出专城鬓如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选自《范仲淹全集》)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全集·岳阳楼记》)
【丙】
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②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域青涧以据贱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③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④的十之三,他所减不与。诏以为康定军。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三-范仲淹》)
【注】①砦zhài: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②钤qián辖:节制管辖,宋代武官名。③鄜城:地名。④籴dí:买进(粮食)。
(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三出”写出了诗人仕途坎坷,“鬓如丝”写出了诗人青春已逝,表达了哀怨之情。
B.颔联写出诗人借诗酒来排遣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淡泊之意。
C.颈联“迟”字写诗人观菊赏月自得其乐的生活,反映了诗人有意归隐而流连美景的心境。
D.尾联化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诗人以失马塞翁自比,是对自己几度贬谪的人生境遇的写照。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量贼众寡________________ ②诸砦既废________________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的尾联与乙文中的哪句话表达了一致的思想境界?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4分)
(6)苏轼这样评价范仲淹:“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请结合乙、丙两文谈谈范仲淹政治情怀的体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10分)
14.岳阳楼醒目处的廊柱上书写着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认为正确的“忧乐观”是什么?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100字以内。(10分)
…………
参考答案
1.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箸、拔、婵娟、旷、辱、偕、痴”等字词容易写错。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