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桃花源记》-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28日
资源编号 93627

第03讲《桃花源记》-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2025-01-27 八年级下册 0 79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第01讲《社戏》-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第02讲《大...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

03讲《桃花源记》

一、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抒情、议论、说理,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记”分为碑记、游记、杂记、笔记等多种类型。

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文体。

杂记是古代一种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文体。

笔记是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三、创作背景

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写作年代大约是421年,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田园十六年了。

元熙二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美好情趣。

四、字音字形 

舍(shě)船    豁(huò)然开朗     屋舍(shè)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

衣着(zhuó)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yāo)还家          妻子邑(yì)人

遂(suì)      间(jiàn)隔        为 (wèi )具言所闻      叹惋(wǎn)

语(yù)云       不足为(wèi)外人   及郡(jùn)下            诣(yì)太守

遣(qiǎn)人   刘子骥(jì)

  五、课文朗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六、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规:计划。

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7.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8.属:类。

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0.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1.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2.具言:详细地说出。

13.叹惋:感叹、惋惜。

1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15.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16.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7.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二)通假字

1.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2. 具答之             具:通“俱”,详尽。

(三)一词多义


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寻病终                   副词,不久。
2.舍
便舍(shě)船            动词,离开。
屋舍俨然                 名词,房屋。
3.中
中无杂树                 中间。
晋太元中                 年间
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
4.志
处处志之                 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                 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5.之
忘路之远近                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这件事。
处处志之                  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6.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词,对,向。
7.遂
遂迷,不复得路            最终。
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8.得
便得一山                  看见。
得其船                    找到。

9.闻
鸡犬相闻                 听见。
闻有此人                 听说。
10.其
欲穷其林             这
其中往来种作         代词,代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得其船   自己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代渔人。

(四)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变化,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一种语言现象。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有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现在的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

词义缩小:随着时代的变化,原有意义范围逐渐变得狭小。

词义转移:即古义表示甲事物,今义表示乙事物。

褒贬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

1.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2.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及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不足

古义: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里,如“不足为奇”。

今义:不充足,不满。
6.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信。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8.屋舍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9.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今义:似乎,好像。
10.豁然开朗

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义:乐观,畅快。
11.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12.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

今义:局外人。
13.林尽水源

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

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
14.缘溪行

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15.后遂无问津者

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16.寻向所志

古义:做标记。

今义:志气。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请。

今义:延伸,延长。
18.便扶向路

古义:沿、顺着。

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19.悉如外人

古义:全,都。

今义:熟悉。
20.咸来问讯

古义:全,都。

今义:一种味道。
21.既出,得其船

古义:已经。

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22.未果,寻病终

古义:随即,不久。

今义:寻找。
23.寻向所志

古义:以前的,旧的。

今义:方向,对
24.未果,寻病终

古义:实现。

今义:果实,结果。

…………

参考答案

九、核心理解

1.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第一部分(第1段):发现桃花林——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3段): 访问桃花源——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风尚。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桃花源是虚构的)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第03讲《桃花源记》-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下册自学提升讲义(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3627.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