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测试时长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考号等认真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选择题答案,请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请用0.5毫米黑色钢笔或墨水笔直接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或答题纸规定区域以外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1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济南的冬天》中有秀气的山和篮水晶似的水,山水中贮蓄着老舍温暖的记忆;《雨的四季》中有自然平静的冬雨,没有北风那般咄咄逼人;《咏雪》中有轻盈灵动的雪花,让人感受到才女的cōng 慧。冬日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美妙和生活醇美。
(1)请任选下面的一幅字临写在田字格里。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贮蓄_____ cōng_____慧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一个错别字。_____ 改为 _____
2.根据要求,完成活动任务。
2025年2月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即将在哈尔滨开幕,班级拟开展以“走进亚冬会,感受运动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完成相关任务。
(1)根据下表提示,写明会徽构图内容或寓意。
构图内容 | 会徽寓意 |
A._____ | 象征超越自我,奋力拼搏的精神 |
整体线条组成了一个变体汉字“九” | B.__________ |
外部轮廓线条组成了一个草书的“合”字 | C.__________ |
(2)请仿照示例,选择一个运动项目,并写一句话表现这项运动的特点或魅力(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冰球——被击飞的冰球宛如一颗流星,在冰面上飞驰。
运动项目:滑冰 滑雪 冰壶
答:我选择_____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文名句填空。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②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借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54分)
(一)(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霁①雪
【唐】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注释】①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4.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所展现的画面。
5.尾句“又得书窗一夜明”隐含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解释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君子之行:
③无以广才: ④遂成枯落: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8.联系画线句说说你对文中“静”字的理解。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弈秋①,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②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③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注:①弈秋:人名。②鸿鹄:天鹅。③弗若:不如。
请从《诫子书》中找一句话送给画线句中的“一人”作为座右铭,并说明理由。
【知识链接】
座右铭,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用来激励、警戒、提醒自己。
(三)(9分)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八戒跳下马来:“你们且休讲闲口。等老猪试看有多少厚薄。”行者道:“呆子,前夜试水,能去抛石,如今冰冻重漫,怎生试得?”八戒道:“师兄不知。等我举钉钯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动,便是冰厚,如何不行?”三藏道:“正是,说的有理。”那呆子撩衣拽步,走上河边,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手也振得生疼。呆子笑道:“去得!去得!连底都锢住了。”
(选自《西游记》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材料二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选自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之《敢问路在何方》)
10.从材料一看,猪八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精神品质。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所在章节的回目上看,通天河结了厚厚的冰是自然天气造成的,取经队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B.材料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的日常遭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体现出取经之路的漫长与坎坷。
C.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漫在《西游记》中的童话的气氛。
D.《西游记》的人物形象让人称道,无论是师徒四人,还是各路神佛妖魔,都各具性情,令人难忘。
(四)(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春节是维系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选自2024年12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淮安人过年有个习惯,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春节,年前必定彻底打扫卫生,过去称之为“掸尘”。贴春联也大有讲究:在大年三十晚上,吃饭前贴;贴在大门上满载着财源福气进门的期待;贴在水缸 、米囤上,寓意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吃喝不愁。初一不能扫地,动剪刀,早上起来要吃了糕才能说话,话称“开口糕”。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两种的,其中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选自2024年2月9日《淮安宣传》,有删改)
【图二】说明:
“反向春运”也被称为“反向团圆”,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地方过年。
13.下面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春节蕴含了丰厚的内涵,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B.淮安过年有“掸尘”、“吃开口糕”、“初一不能扫地,动剪刀”等习俗。
C.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一定是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
1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我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原因。
15.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内容,说说你由此产生的感受或认识。
(五)(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棉被里的花生
佚名
①在北方,乡下的女人一年四季极少能真正闲下来。农忙时扑在田里,耕种着一亩三分地;农闲时守在家里,炕上地下,都是把好手。北方的农村,冬天的冷是那种彻骨的冷,家家户户的土炕上,被褥统一在炕脚处码成高高的“被垛”。夜里睡觉,稍稍富裕点的家庭,每人总要盖上两三床棉被。
②母亲就是那个忙碌的乡下女人,季节在变,母亲的忙碌不变。深秋一过,天气转凉,粮食进仓了,田野里荒芜了。母亲带着收获的喜悦和作为一个农民满满的成就感,正式回归了家庭。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母亲的忙碌在炕上。母亲的忙碌就是从翻新土炕上的那些被褥开始的。先是奶奶的,再是父亲的、我们的,最后才轮到母亲自己的。
③母亲坐在土炕上,把旧棉絮慢慢扯开,用事先弹好的新棉花,一点点融入旧棉絮中重新加工整理。母亲有时坐着,有时跪着,有时还要猫着腰……整理棉絮的过程,母亲不急不躁,偶尔会望向窗外。风刮起一片干枯的树叶,穿过被面和被里间的空隙,飘向了远方。那一刻,母亲有些愣神儿。直到叶子远离了视线,才重新做起手中的活计。
④经过两三天的晾晒,被面和被里总算干透了,没了水分,变得柔软。母亲用她那双经年劳动早已不太柔软的手,把柔软的被面、被里、棉絮贴在一起,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母亲手里的针线,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它们在被子上游走,带着特有的节奏感,不出三五分钟,已经笔直地完成了一趟从起点到终点的使命。
⑤一床床旧棉被,在母亲的手中幻化成一幅幅新作品,重新回归我们的视野,继而又来到我们的身上。夜里,松软的棉絮,带着些微的馨香,抵挡了冬日的严寒,也明媚了沉沉的梦乡。
⑥家人的棉被翻新过了,母亲并没着急翻新自己的那床棉被。她在等待,等待远方的一个包裹。那个远方,在北京的大兴,当地特有的沙质土壤,盛产花生——那里是母亲的故乡。每年秋后,地里的花生成熟了,晾晒好了,姥姥都会叮嘱老姨给母亲寄花生。姥姥家那片肥沃的土地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花生——个儿大,皮儿薄,果实饱满,入口微甜。收到包裹的母亲,脸上现出孩子般的惊喜,眼睛竟有些湿润了。“一晃儿,八年没回家了。”母亲微微叹了口气,小声叨咕着。
⑦姥姥家的花生,成了我们姐弟可口的零食,更是母亲翻新棉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母亲盖的棉被的被角里,要缝进姥姥家当年产的新花生。母亲重复着之前的流程,洗被面、被里、絮棉絮,做被子,最终那些精心挑选的花生,被母亲细心缝进了被角处。小时候的我,完全搞不懂母亲的怪异举动,母亲并不解释,喃喃地跟我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离开妈去远方,自然就懂了。”
⑧经年累月的田间劳作,透支了母亲的健康。我上高中那年的秋天,母亲突发脑梗,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打着点滴,有些神志不清。夜里,盖着医院的被子,母亲哭闹着不得安睡。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收效甚微。迷蒙中,母亲忽然喊出家乡的名字,又接连喊了几声“妈”,听到那一声声含糊不清的呼唤,我们瞬间热泪盈眶。姐姐茅塞顿开,火速跑回家,取回了母亲盖的那床棉被。
⑨棉被盖在母亲身上的那一刻,缝进被角里的花生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听到熟悉的声音,母亲渐渐睡熟了。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母亲。
(选自2023年12月21日澎湃新闻,有删改)
16.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的主要特点。
17.第③自然段中写道:“那一刻,母亲有些愣神儿。”请依据语境,揣摩并写出母亲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不超过60字。
18.文中第⑥段母亲说:“一晃儿,八年没回家了。”如果选择句中一个词语加重语气朗读,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19.文末写道:“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母亲。”联系全文看,“我”具体读懂了什么?
…………
参考答案
1.(1)生活醇美/轻盈灵动
(2) xù 聪
(3) 篮 蓝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
从“生活醇美”和“轻盈灵动”两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工整书写在田字格中即可,注意“醇”“盈”的规范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聪慧:cōng huì,聪明;有智慧。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