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专题05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备注:标红的题目为该考点对应练习★★
一、对比阅读:
选文一: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法国]雨果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戚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思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 宽25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7岁,是1863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15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是凌晨4点钟。
周国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辩。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在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只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起航,船上载着500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古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
选文二:
桥(节选)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由选文-中“照例”一词可知,哈尔威船长往常走的航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文二中“咆哮”一词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____手法。
2.“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00尺,宽25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7岁,是1863年造的。”选文一中具体介绍这般大轮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选文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突然”“惊醒”等词说明事发突然,出乎人们的意料,为后文人们的惊慌失措埋下伏笔。
B.从“像泼”“像倒”“咆哮”“势不可当”等词,可以读出洪水的凶猛。
C.将洪水的凶猛与人们的表现穿插着写,更能突出洪水的凶猛和人们的惊慌失措。
D.选文多用短句,是因为短句在表达时更能突出当时雨很大。
4.比较两篇选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选文在表达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进行了环境描写。
B.两篇选文虽然都有环境描写,表达的效果却不尽相同,但都烘托了人物形象。
C.两篇选文都有环境描写,它们都是为推动故事情节、衬托人物内心服务的。
D.除了环境描写,两篇选文没有其他相似之处了。
5.关于环境描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中的环境描写只有一段,只出现一次。
B.《桥(节选)》中的环境描写是和人们的表现穿插进行的,环境描写散落在全文中。
C.《桥(节选)》中的环境描写多用短句子,甚至是一个词就成句。
D.《“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中的环境描写是描述性的句子居多。
6.两篇选文中都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请记录在答题卡上。说说这对刻画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试着用上环境描写,表达当时的场景或人物的心情。
①萌萌兴高采烈地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带着40度的高烧,拖着两条沉重的腿,来到了医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新年礼物
侯发山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尿,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晩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晩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⑪“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⑫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天去镇上赶集了……”
⑬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⑭“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⑮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8.小说第①段用大量笔墨来写越来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第⑪段中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请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边是已经答应了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来的回家的火车票。你认为李娟该怎么办?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②在广场,在车站,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深为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鲜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小儿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为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贫寒凄苦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攒动( ) 淙淙( ) 一瞥( ) 惆怅( ) 情不自禁( )
14.本文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联系上下文,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最后一段中“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这句话。并根据文章内容,仿照这句话的句式再续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天。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晚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8.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 人暴怒喊叫 水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拟人
2.突出大轮船的大和年轻,也为下文它发生不幸,出乎人们的意料埋下伏笔。
3.D 4.D 5.A
6.①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②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15海里。
③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