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新中国的筹备会议,以下哪一项不是在这次会议上确定的( )
A.国旗 B.采用公元纪年 C.国徽 D.以北京为首都
2.《六亿人民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3.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新中国成立之际,新政协筹备会向社会发出征集国旗图稿的通知,平均每天收到国内外100多幅国旗图稿,设计者以工人和职员最多。这主要反映出新中国的成立( )
A.得到人民广泛支持 B.激发了人民建设热情
C.受到国际普遍欢迎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5.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篇”中,主人公争分夺秒,克服艰难,确保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顺利升起。与这一情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解放南京 B.开国大典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6.《人民日报》刊发的报道《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中,记载了记者对几位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有的说,今天要来看看这“万年不遇的大喜事”。这“万年不遇的大喜事”( )
A.使人民看到了和平民主的希望 B.加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标志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 D.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7. 1949年,“人民”成为最为流行的词语,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战争彻底结束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D.我国完全消灭了封建制度
8.下图是20世纪中叶西藏经历的三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其中,第一次社会变革( )
A.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B.百万农奴翻身得到解放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保护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9.在北线以友邦为邻几乎没有设防,却集中了全国大部分重工业,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直接暴露在美国的军事威胁之下,甚至中国首都也在美国轰炸机的活动半径之内。中国的战略后方和政治经济中心顿成前线。材料可用来研究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 )
A.原因 B.过程 C.方法 D.影响
10. 1950年美国侵略中国主权的事件有( )
①出兵朝鲜 ②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④帮助蒋介石打内战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面两图是电视剧《三八线》剧照,左图展示了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六班班长冻死在阵地上的情景,下图则是该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下面两图所示内容生动地诠释了( )
A.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D.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12.黄学禄在《历史的跨越》中提到:“战争的胜利,使神州大地上‘崇美、亲美、恐美’的空气为之一扫,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八面威风,打出了持续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东部边境的稳定和安然。”据此可知,材料中的“战争”( )
A.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D.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13.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所著的《清长之战》里说:“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这是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4. 1953年,朝鲜政府以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的名义授予(或追授)黄继光等12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为他们颁发了“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以表彰他们的功绩。根据材料判断黄继光所属的部队是( )
A.中国人民志愿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新四军
15.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参战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图谋不轨 B.飞蛾扑火 C.保家卫国 D.越俎代庖
16.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
A.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B.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变得较为恶劣
D.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7.他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他”是( )
A.彭德怀 B.罗盛教 C.邱少云 D.黄继光
18.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这两个梦想得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土地改革 B.五四运动和三大改造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19.新中国建立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及西藏的和平解放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D.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0.为了深入研究土地改革,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的档案
B.亲历土地改革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的资料
D.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21. 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土地改革 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抗美援朝 D.西藏和平解放的实现
22.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所述事件对农业产生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基本消灭了剥削制度
C.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D.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3.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关于土地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A.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
C.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D.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24.下图为复旦大学某工作队队员1951年11月24日工作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几天”的工作是为了( )
这几天我和村干部一起,看着人们丈量土地。由于土地并不是一块块方方整整的,有时还要议论核算究竟有多大面积。还请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农鉴定土地的肥沃程度、离水源的距离等等。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分土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C.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D.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5.对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下列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中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有坐热呢,又被收走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时间 | 主要内容 |
1月13日 | 傅作义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结束 |
3月5日 | 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完成了新形势下工作重心的转移 |
4月23日 | 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
9月21日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 |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数千年的封建压迫,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1)根据表中的大事记,概括促成新中国成立的有利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小历同学还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进一步研究,你能否为他再补充一则文献史料,并说明理由。(4分)
27.(12分)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我们国家从此今非昔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抗美援朝。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是刚刚站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强大的美国互为主要对手进行的一场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较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提高。……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摘自毛健《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4分)
(2)观察材料二《纸老虎》的漫画,指出作者创作的意图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6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选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来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材料二 “敬爱的毛主席,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劳动,现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地改革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进了土地改革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地改革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我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据材料一,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后,中国的土地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这种变化对农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三,分析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29.(14分)一座座丰碑,承载着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图1 人民英雄纪念碑 | 图2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 图3 抗美援朝纪念碑 |
(1)图1中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其建立的目的是什么?(4分)
(2)图2中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3)图3中是抗美援朝纪念碑。参加这场战争的中国军队叫什么?他们获得了什么称号?瞻仰了这些纪念碑后,你有何感想?(6分)
…………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国徽审查小组确定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设计的国徽方案。国徽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定的,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的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确立了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ABD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定的,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