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04日
资源编号 94005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统编版)

2025-02-03 八年级下册 0 73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

第六单元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8分)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青春(yùn  yù)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青年强,则国家强。百年前,一批热血澎湃的青年擎起真理的火炬,开辟经天纬地事业的宏伟画面仍(lì  lì  zài  mù)。百年后,无数意气风发的青年担当历史的重任,(yǒnɡ  yuè)投身民族复兴的征程。时光流转,时代巨变,青春一脉相承,无论现在,过去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念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火然实践中绽放(xuàn  lì)之花。”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奋斗,许岁月以不朽的荣光。

 ⑥ 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新时代青年须在青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青春的能动力和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选编自新华社5月3日《总书记心中的新时代好青年》,有删改)

(1)按拼音填写生字词。(4分)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2)第三段空白处应填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⑤底气  ⑥奔走  ⑦创造    ⑧澎湃        B.⑤底色  ⑥奔走  ⑦创造力  ⑧嘹亮

C.⑤底色  ⑥奔赴  ⑦创造力  ⑧澎湃       D.⑤底气  ⑥奔赴  ⑦创造力  ⑧嘹亮

(3)画线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将“的生力军”去掉                                    B.把“还是”改成“又是”

C.把“始终”改成“始终一直”                          D.把“现在”和“过去”调换顺序

2.(7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 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体现了他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5)李白的《送友人》中有山有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分)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你班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3分)

【材料一】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材料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

(3)“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列举一例。(4分) 

二、阅读(共46分)

(一)名著阅读

4.(4分)【做笔记,写心得】小明在阅读中摘抄了以下语段,请你针对语段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读书心得。

阿尔焦姆,亲爱的哥哥:

告诉你,亲爱的哥哥,我还活着,虽然并不十分健康。我大腿上挨了一枪,不过快治好了。医生说,没有伤着骨头。不要为我担心,很快就会完全治好的。出院以后,也许会给我假,到时候我一定回家看看,妈那里我没有去成,结果却当上了红军。现在我是科托夫斯基骑兵旅的一名战士。我们旅长科托夫斯基的英雄事迹你们一定听到过。像他那样的人,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我对他是十分敬佩的。妈回来没有?要是她在家,就说她的小儿子向她老人家问好。请原谅我让你们操心了。

你的弟弟 

(二)诗歌鉴赏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2分)小西同学在朗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时,重读了“俱”字,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很妙。请分析其妙处。

6.(2分)本诗通过“群童抱茅”和“_______”的铺叙,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我们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一位_______的诗人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

7.(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执策而临之(     )

(3)君遣之(     )        (4)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8.(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9.(2分)【甲】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4分)【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甲】文:

【乙】文: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 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 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 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从树篱上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枝干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影响。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朦胧的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11.(2分)请根据文章进行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时间 小杏树的生长过程 “我”的情感
二月 萌芽发生 期待
三月
四月 花自凋零 担忧→③→感动

12.(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的“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与朱自清《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都是写花的静态美。

B.第⑥段中“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不仅表明作者对这场大风记忆深刻,更主要的是表现出作者对这棵小杏树无时无刻的关切。

C.“我”一路见证小杏树的成长,图文记录,感受它的外形美,领悟其精神美。

D.小杏树与周围的草木和谐共存,心无旁骛地生长,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13.(3分)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

14.(3分)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15.(4分)作者称“窗前的杏树”为“小杏树”,你如何理解这个称呼?

(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养不良的患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这些营养不良的患儿中,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24.08%—30.23%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上海市专门做了一次调查,在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分别约有10%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孩子肚子虽然不饿,可是大脑缺少能量,难免出现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的现象,影响到学习质量。

③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营养学家认为,一般来说,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进食过快不利于身心健康。吃得过快,吃饭只能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④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根本不吃。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⑤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选自中国营养学会网站)

材料二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是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宝塔的形式表现出来。

(图文选自中国营养学会网站)

材料三

①早餐应该包括以下四类食物:谷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类。同时,还要做到粗细搭配、软硬搭配。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吸收。如果早餐中都有上述四类食物,则早餐营养充足,质量很好;如果仅有其中三类,则早餐质量较好;如果只有两类或两类以下则早餐质量较差。

②午餐在一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长期对午餐不重视,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肥胖,并易患消化道压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③晚餐吃得过饱过好都是不健康的。吃得过饱,会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易使胰腺功能衰竭,诱发糖尿病。并且,晚餐后人通常活动量小,会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就会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有毒物质,容易诱发大肠癌。同样,晚餐吃得过好,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和高脂血症等。

(选自中国营养学会网站)

16.(2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以宝塔图的形式呈现,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居民操作。

B.材料一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

C.如果忙起来偶尔不吃午餐,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并易患消化道压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D.以上三则材料主要呼吁人们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均衡膳食。

17.(4分)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2)晚餐后人通常活动量小,会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

18.(4分)妈妈为读中学的小清设计了一份早餐食谱,为使这份食谱更加均衡科学,请结合三则材料,在下列食物中选择一种填入表格,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炸鸡腿150克        荞麦面100克      红烧牛肉 70克

早餐食谱

鸡蛋50克、全脂牛奶300ml、

苹果100克、(        )

我选择: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50分)

19.我们每天的生活忙忙碌碌,年复一年,步履匆匆,无暇他顾,忘记了感受四季变化的快乐,忘记了感受亲人关爱的幸福,忘记了感受同学友谊的可贵,忘记了感受人间社会的温暖……让我们放慢脚步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吧!

请以《生活需要放慢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姓名,校名的信息。

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

参考答案

1. (1)     孕育     历历在目     踊跃   绚丽(2)C(3)D

【详解】(1)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在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踊跃:犹跳跃、欢欣鼓舞貌;形容情绪高涨、热烈,争先恐后。

绚丽:灿烂美丽。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400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