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江苏省扬州市2025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8日
资源编号 102655

【真题】江苏省扬州市2025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07-08 中考 0 38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真题】江苏省扬州市2025年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资料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2025年中考各科最新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共7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全...

扬州市202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写好座位号。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是我国几位科学家及其部分研究领域,其中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是( )

A.徐光宪,稀土元素分离技术研究

B.屠呦呦,抗疟药物研究

C.王泽山,火炸药等高能材料研究

D.侯德榜,制碱工艺研究

2.科学发展常以如题图所示的方式推进、循环。公元前5世纪,有哲学家猜想: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这属于( )

A.观察现象 B.提出问题 C.建立假说 D.实验验证

3.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某气体可以避免食物因氧化而变质,该气体可以是( )

A.N2 B.O2 C.HCl D.H2O

4.锌肥是一种微量元素肥料,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下列物质属于锌肥的是( )

A.KCl B.ZnSO4. 7H2O C.(NH4)2SO4 D.Ca3(PO42

5.ClO2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lO2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6.四氯化钛(TiCl4)是制备钛白粉的主要原料。TiCl4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7.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或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铜绿:单质铜为绿色

B.干冰:干净无杂质的冰

C.石灰石:CaCO3经煅烧可制备生石灰

D.水银:汞(Hg)是液态的银(Ag)

8.常温下,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柠檬汁:pH=2.5 B.食盐水:pH=7 C.肥皂水:pH=10.2 D.油污净:pH=11.2

9.碘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的元素符号为I

B.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C.碘原子核内有53个中子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10.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氧化镁 B.金 C.金刚石 D.水

11.《天工开物》记载:“凡蓝五种,皆可为淀。”“蓝淀”用于染布,色泽浓郁且洗涤不易掉色,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16H10N2O2,下列关于C16H10N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分子中含氧分子(O2

C.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

D.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5

12.红磷在O2中燃烧生成P2O5,其转化可表示为.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13.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2CO+2XN2+2CO2,X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 C.N2O4 D.NO2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1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沉淀 D.干燥氢气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S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燃煤烟气中含少量的SO2,可用Na2SO3处理,方法如下:步骤一,将烟气通入Na2SO3溶液,发生反应①Na2SO3+SO2+H2O=2NaHSO3;步骤二,加热NaHSO3溶液,发生反应②2NaHSO3Na2SO3+SO2↑+H2O。

16.下列物质的排放会引起酸雨的是( )

A.SO2 B.CO2 C.CO D.CH4

17.步骤二中反应②的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8.关于用Na2SO3处理烟气中SO2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一的作用是吸收烟气中的SO2

B.向Na2SO3溶液中快速通入热的烟气,有利于SO2的吸收

C.与烟气中的SO2相比,步骤二释放出的SO2较为纯净

D.该处理方法中Na2SO3可循环使用

1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0.某催化剂可实现H2O与O2反应制备H2O2。向容器中加入100gH2O和适量催化剂,并不断通入O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在20℃、40℃和60℃下进行实验①、②、③,测得H2O2的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计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该催化反应的影响

B.实验①说明:20℃,在0~3h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该催化反应持续进行

C.比较实验①、②可知,在0~3h内,40℃比20℃对该催化反应更有利

D.实验③中2h后,H2O与O2不再反应,生成的H2O2开始分解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21.被誉为“中国运河第一城”的扬州,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创新活力。

(1)“产业科创名城”激发澎湃动能。

①特种工程塑料用于制作无人机起落架。塑料属于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②夏季穿着智能纤维制作的衣物,出汗后衣物的透气性变好,有利于吸湿排汗,说明汗水会使智能纤维的孔隙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生态宜居名城”绘就崭新图景。

①小秦淮河保护更新工程使水质提升。在河道中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后,河水中硝酸盐含量降低,避免了河水的富营养化,说明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的营养元素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扬州市将瘦西湖打造为“零碳”景区,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这里的“零碳”指的是________。

(3)“文化旅游名城”展示独特魅力。

①古文献《食经》中记载了“碎金饭”的做法,制作时用到的食材有鸡蛋、食用油、大米,其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_。

②隋炀帝墓葬考古发现了铜铺首(题图)、萧后凤冠等文物。铜铺首采用了鎏金工艺,即在青铜表面镀金。通常条件下,铜、金两种金属中耐腐蚀性能更好的是________。铜铺首材料中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填“金”或“青铜”)。凤冠表面有一种疏松的“粉状锈”,主要成分为Cu2(OH)3Cl。为避免“粉状锈”蔓延,可用氧化银进行脱氯处理,氧化银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崇文尚教名城”赋能时代新篇。博物馆科普研学活动中,同学们对“粉状锈的产生展开研究。有同学提出:导致青铜器产生“粉状锈”的因素,除了O2和H2O外,还有含氯离子的物质。为验证该观点,设计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实验1,将青铜片置于潮湿空气环境中;实验2,将青铜片置于________的环境中,相同时间后观察现象。

22.太空中,宇航员的每一次呼吸都离不开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化学反应。

(1)空间站模拟地球的大气环境。

①法拉第认为,空气进入肺部,碳与氧立即结合,即使外面天寒地冻,我们也能通过呼吸迅速产生二氧化碳。一切反应都恰到好处地进行着。呼吸与燃烧有着巧妙且惊人的相似之处。”他的观点是,伴随呼吸过程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维持人体的体温正常。

②成年人每次呼吸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部分)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图中成分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快速深呼吸时,人体血液中的CO2含量会减小,此时人体血液的碱性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空间站源源不断为呼吸提供O2.备用装置可应急提供O2,其原理是:NaClO3固体受热分解产生O2;均匀添加于其中的适量金属锰(Mn)在O2中燃烧生成氧化物,有助于快速产生O2.添加金属Mn的作用是________。

(3)空间站需及时处理产生的CO2.

①中国空间站构建了高效循环的生命保障系统,如题图-2所示。该系统中发生反应CO2+4H2CH4+2H2O。每转化44gCO2,需从外界补充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有科学家提出循环系统的改进方案;如题图-3所示。该方案中物质Y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3.实验室模拟超细碳酸钙的制备及测定。

(1)制备CO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CO2.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下列装置中(如题图-1所示),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_,制备CO2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2)制备超细碳酸钙。利用硫酸钙(CaSO4)悬浊液、氨水(NH3·H2O)和CO2制备碳酸钙,发生反应2NH3·H2O+CO2+CaSO4=CaCO3+(NH42SO4+H2O。

①硫酸钙微溶于水。配制硫酸钙悬浊液时,需持续搅拌,目的是________。

②已知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易被氨水吸收。制备碳酸钙时,向硫酸钙悬浊液中加入氨水和CO2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通入CO2,再加入氨水

B.先加入氨水,再通入CO2

(3)碳酸钙样品成分测定。某碳酸钙样品含有少量杂质成分,为分析样品的成分,取一定量的样品和纯净的CaCO3固体,分别加热,测定两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的质量变化,得到其残余率(残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2所示。

①表示纯净的CaCO3固体在温度升高时残余率变化的曲线为________(填“a”或“b”)。

②曲线a在260~400℃时残余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

24.电镀行业产生的废水主要含FeCl2、FeCl3和HCl,pH约为1,经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

(1)化学沉淀法处理。向该废水中加入略过量的石灰乳,使铁元素完全进入沉淀。

①石灰乳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FeCl2与Ca(OH)2反应生成Fe(OH)2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生成的沉淀经处理可得到Fe2O3,写出Fe2O3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吸附法处理。用燃煤发电后得到的粉煤灰可吸附该废水中的铁元素,示意图如题图-1所示。

①粉煤灰颗粒在水中带一定单位的电荷,其所带的是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一定量的废水中加入NaOH溶液,废水中H+数目会减少,酸性减弱,则一定体积溶液中H+数目越少,pH________(填“越大”或“越小”)。

③室温下,设计实验测定废水初始pH分别为2、2.5、3、3.5时,粉煤灰对废水中铁元素的吸附效果。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取4份等体积、pH约为1的废水,________,调节pH分别为2、2.5、3、3.5,________,适当搅拌,吸附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溶液中剩余铁元素的质量(可选用的试剂:盐酸、NaOH溶液)。

④测得③中废水初始pH与铁元素去除率(铁元素去除率=)的关系如题图-2所示。pH在2~3.5之间,随pH减小,铁元素去除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25.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能产业技术主要包括氢气的制取、储运及应用。

(1)分析H2的性质。查阅资料,汽油与氢气的部分性质如题表所示。

题表

①与汽油相比,除爆炸极限范围更宽外,表中支持“H2在使用时更需注意安全性”观点的数据还有________(填编号)。

②对比表中单位质量发热量与单位体积发热量的数据进行分析,除安全性外,氢气不宜直接运输的原因还有________。

(2)电解水制氢。有研究认为,一定条件下电解水的过程中,某电极上发生的变化如题图-1所示。

①“阶段一”中,生成的“”是一种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

②“阶段三”中,气泡从电极表面脱离后,在溶液中向上运动时,所受压强逐渐减小,体积逐渐增大。从微观粒子的视角,对气泡体积增大进行解释:________。

③相同条件下,若电极表面的气泡难以脱离,则不利于氢气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

(3)甲酸(HCOOH)分解制氢。常温下,甲酸是一种液态物质,可通过反应Ⅰ制备H2,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2↑+H2↑。

①制备H2时,部分甲酸会发生反应Ⅱ:HCOOH分解为H2O和另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仅考虑以上两个反应,若有92%的甲酸发生反应Ⅰ,计算500吨(t)甲酸可制得H₂的质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高效利用能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发电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太阳能、风能等无法实现及时或稳定的能源供应,通过它们产生的过剩电能制氢,再供给有能源需求的地区使用,如题图-2所示,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该过程中HCO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徐光宪的稀土元素分离技术研究主要涉及化学元素的分离与提纯,属于材料科学领域,其核心是物质分离而非能量变化,故A错误;

B、屠呦呦的抗疟药物研究属于药物化学范畴,重点在于天然产物(如青蒿素)的提取与药效研究,与能量转化无直接关联,故B错误;

C、王泽山的火炸药等高能材料研究聚焦于含能物质的开发。火炸药在反应时通过剧烈氧化释放大量热能、光能和气体,属于化学能的储存与快速释放,故C正确;

D、侯德榜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是工业上生产纯碱的化学工艺,核心是物质转化与工艺优化,能量变化并非研究重点,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有哲学家猜想: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说,故选C。

———预览已经结束,开通会员后可免费下载高清完整版资料———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真题】江苏省扬州市2025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102655.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