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遵守社会规则
1.关于法律的相关知识,下列图示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对于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3.潍坊市公安局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测评通告。从监测情况看,目前,城市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道路交通违法率依然较高,文明出行,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之所以如此强调交通秩序( )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良好的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有序化状态④社会秩序的内容由社会规则确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2020年4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三十六条写明,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对此,不少民众纷纷表示赞同,并呼吁大家积极遵守这一新规,让我们的地铁一路清净。由此可见( )
A.这一新规限制了乘客使用电子设备的自由
B.这一新规旨在维护良好的乘车秩序,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
C.这一新规可以消除乘客之间的矛盾
D.这一新规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了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转
5.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
①他律比自律作用大 ②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规则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④应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图公共场所人们不良行为的数据显示( )
A.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B.有了社会秩序能够杜绝混乱、化解矛盾
C.公共场所需要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D.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必须靠强制执行才能维持
7.卢某在单位楼道捡到严某的手表,答应归还,但后来又反悔了。卢某的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8.礼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承,“有礼”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基因。新时代的青年要做到文明有礼。因为有礼( )
①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②是法律规定人们必须做到的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④是社会进步的唯一评价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2022年8月8日,成都一男子在街头欲持刀伤人,执勤辅警发现后迅速上前制止,制止过程中辅警被刀划伤。危急时刻热心市民“铲子哥”、“牌子哥”、送菜骑手、外卖小哥和路人合力将歹徒制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底线
③青少年要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以免惹祸上身
④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2020年1月,江西泰和县人民法院对公诉机关泰和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的于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作出一审宣判,判处被告人于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于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B.于某的行为触犯了民事法律
C.罚金属于附加刑 D.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属于附加刑
11.下列对漫画中的行为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他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B.任何违法行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准则
D.自由应该在法律范围之内
12.小斌因使用暴力手段抢劫他人财物构成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小成的爸爸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上述两个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是( )
A.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B.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D.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13. 2021年5月29日晚,南京新街口地区吉某驾车撞人并持刀捅人,“南京胖哥”在内的多名热心群众面对持刀嫌疑人挺身而出。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要做到( )
①敢于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②不计后果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讲究策略,见义“智”为 ④不予理睬,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案例与违法类别相匹配正确的个数是( )
①顾某酒后多次恶意拨打110,被公安机关拘留8日——民事违法行为
②陈某抢劫银行——刑事违法行为
③孙某打球时,误伤他人眼睛,被判赔偿8500余元——民事违法行为
④王某销售无标识含有“冰墩墩”图案的台灯,被罚款5000元——刑事违法行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5.黄某隐瞒疫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致使疫情扩散,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黄某这一违法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
A.行政违法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 C.民事违法性 D.严重社会危害性
16.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违法案例:李某因贩卖公民个人财产信息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赵某因开车不慎撞坏了李某的房屋遭起诉,人民法院判其恢复房屋原状;秦某散播网络谣言被拘留15天。对上述行为的违法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
B.刑事违法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C.刑事违法 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D.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旷课、辱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持刀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以下是陈某的变化轨迹。
(1)根据以上材料,请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陈某的行为危害。
(2)从道德的角度看,陈某应有的反思是什么?
(3)从法律的角度看,陈某的变化轨迹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何警示?
18.中学生王某,读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升入八年级后,他更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九年级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儿义气”,他参与打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方刺成重伤,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
(1)上述案例中王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王某从一般违法行为发展成为犯罪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3)为了你和你的同龄人远离违法犯罪,请你提出四点合理化建议。
19.时政点评题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诚信基本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培养和发扬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持续深化诚信宜传教育,发挥诚信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2022年1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发布了2021年度“诚信之星”。
运用时事或教材知识,对上述新闻进行点评。
20.【走进社会 文明你我】
2022年,一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蓬勃兴起,让南充这座美丽的城市更加富有人文和精神底蕴。某校学生会组织“创建文明城市 争做文明市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右图漫画“将心比心”体现了文明城市创建中道德新风尚的培育和践行。
结合材料,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这幅漫画体现的道德品质是:
(2)请你结合漫画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争做文明市民,为文明南充作贡献?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的正确认识。
①: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①说法正确;
②:违法行为不包括不良行为,②说法错误;
③:诉讼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③说法正确;
④:没收违法所得、驱逐出境属于附加刑,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 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