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
道德与法治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4单元(统编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变化”可概括为( )
①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决定力量
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③我国经济实力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 )
①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③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④完全依靠政府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的概念间关系可以用下图来加以描绘的是( )
A.I科技创新 II制度创新
B.I对内改革 II对外开放
C.I改革 II创新
D.I全面创新 II科技创新
4.对以下两组数据所反映的信息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注:全球创新指数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创新能力的指标。
A.创新水平高低代表发展质量高低
B.创新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
C.创新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创新
D.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
5.某社区创新“居民说事”制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下图是该“居民说事”制度的主要流程。该制度体现的理论知识有( )
①人民能够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②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唯一形式
③“居民说事”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一种创新尝试
④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下列对“公民参与”表述正确的是( )
①王某向人大代表反映社区停车难问题——民主监督
②李某参与本城市公交价格调整听证会——民主决策
③向某参与本县人大代表换届投票活动——民主选举
④田某对企业随意排污的行为进行举报——民主协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从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到《尚书》中的“以公灭私”,再到西汉贾谊《治安策》中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从明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到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B.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我们的价值观,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C.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青少年责无旁贷,必须身体力行
D.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8.“用生命坚守初心使命”黄文秀,“深藏功名不负铮铮誓言”张富清,“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一大批“时代楷模”,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犹如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无所畏惧、屹立不倒。这些楷模( )
①传递美好情感,彰显国人风貌
②凝聚爱国追求,守望精神家园
③积极承担责任,博取荣誉与回报
④发挥榜样力量,鼓舞国人奋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从“独生子女”到“全面二孩”,再到“全面三孩”,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这种调整和完善( )
①目的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②有利于适应人口形势的新变化
③是立足国情作出的科学决策
④可消除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对下框的时事进行归类,最适合的主题是( )
A.乡村振兴新突破 B.垃圾分类新时尚 C.治理污染新成果 D.绿色发展新举措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希望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这有利于( )
A.每个干部都积极行使维护民族团结的权利
B.消除广西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提高广西经济发展水平
C.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权,促进自主发展
12.“2023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经济创新导航”10月19日在香港举行。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香港作为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特区政府会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出台。这有助于( )
①促进大湾区经济协同发展
②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统一
③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
④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3年,15岁的小新读九年级,与本班同学一起畅想未来。以下同学们的愿景与新时代发展的节点相符合的有( )
①小宇说:“寒假回家,去领略家乡人民投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面貌。”
②睿睿说:“我23岁大学毕业后,积极投身于祖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小新说:“30岁的我们,就可以见证到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④小凯说:“30年后,我们再相聚,举杯同庆富强民主文明的强大国家,高歌赞颂和谐美丽的现代化祖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下图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1万亿元。我国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
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马英九一行。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记载着历代先民迁居台湾、繁衍生息,记载着两岸同胞共御外侮、光复台湾。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这告诉我们(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B.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一家人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前提
D.台湾与祖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重任
16.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这段话对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启示有( )
①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③实现中国梦,要把国家梦想融入个人梦想之中
④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漫画一体现当前我国还存在什么问题?(1分)
(2)实现漫画一到漫画二的转变,请你从国家、社会、农民等角度提三条建议。(6分)
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中国高度”成就非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温度”惠及中华儿女:保障性住房发展迅速,让人民居住更安心,平安中国建设蹄疾步稳,让群众更安乐。
(1)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速度”、“中国高度”和“中国温度”的成绩单。(6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八条规定,教育行政、市场监管、民政等有关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结合电信网络诈骗受害群体的分布等特征,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的宣传教育。为此某实验中学举办了“加强对未成年人反电信网络诈骗”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学校“模拟政协”社团成员的小圆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撰写了一份提案。
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帮助小圆把这份提案补充完整。
(2)请你帮助小圆完成案由。(4分)
(3)请你帮助小圆完成解决方案。(10分)
19.(12分)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美丽”写入了党的基本路线。党中央挥毫泼墨为美丽中国构建一幅新的生态蓝图:到2028年6月,我国要全面建立河长制,将河流治污当作“一盘棋”来下: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提出“蓝天保卫战”等。
材料二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白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1)实现材料一中的生态蓝图要坚持什么发展道路和国策?(2分)
(2)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保护坏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你认为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6分)
(3)保护坏境决不能影响经济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坏境保护的关系?(4分)
20.(13分)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学习二十大 奋斗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
【学习笔记】同学们整理了如下的学习笔记:
(1)根据你的学习体会,将笔记所缺内容补充完整。(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中,选填下列内容,仅填字母)(5分)
A.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B.实现高质量发展 C.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E.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学习实践】在周末开展了走访红色李巷活动:简介:李巷村位于溧水,是个偏远小山村,曾是中共苏皖区委、苏南行政公署、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等苏南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
走访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同学们开展走访红色李巷活动的意义。(8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开启和辉煌成就。
③④:分析题文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实力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③④说法正确;
①: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故①说法错误;
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故②说法错误;
2.A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共同富裕。
①②③:分析题文可知,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说明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完全依靠”说法太绝对,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实行惠农富农政策,也需要当地村民努力奋斗,故④说法错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