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走进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体现的社会关系与其建立的基础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儿行千里母担忧,夜半灯前念远游。”——血缘关系
B.“同乡同姓仍同榜,喜见烟中跨灶楼。”——地缘关系
C.“两心宜一体,同舍又邻居。”——业缘关系
D.“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业缘关系
2.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下列做法属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是( )
①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②多参观红色景点,传承革命精神
③参加志愿服务,共建文明武冈④阅读经典名著,提高文学修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中国乡村数字经济标杆拼多多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优势助农兴商,通过直播分享推荐好物,带动农产品销量。截至2021年12月,拼多多平台上单品销量超10万单的农产品达到6000余款,同比增长43%,单品销量超100万单的农产品多达50余款。这反映了( )
A.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C.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平台
D.网络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4.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到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宣传 B.就垃圾分类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C.在风景区的石壁上刻励志语 D.和同学们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5.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明辨是非,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②遵守网络规则,传播网络正能量
③网络是法外之地,在网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④法不可违,散布网络谣言构成犯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边漫画中的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下列能帮助他走出困境的有( )
①彻底远离网络 ②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④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2022年国庆假期,小韩观看了电影《万里归途》,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中国外交官在北非撒侨、救援侨胞的故事。小韩了解社会的方式是( )
A.通过社会调查 B.通过课堂学习 C.通过新闻媒介 D.通过自我观察
8.下列诗句不能正确反映社会关系建立依据的是( )
A.“僻巷邻家少,茅喜并居”一一地缘关系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一血缘关系
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一血缘关系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一地缘关系
9.下列时事,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2022年“清朗”专项行动将重点开展打击网络谣言、规范网络直播等十方面任务。 |
A.参加社会实践 B.保障生命健康 C.净化网络环境 D.平等对待他人
10.网络主播李子柒曾经自导自演古风美食视频,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作品受到新华社、央视的点赞,这是因为( )
A.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C.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中吸引粉丝无数 D.传播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正能量
11. 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作为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应做到( )
①抵制诱惑,拒交网友 ②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④传播网络正能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图是小明假期生活的一天。下列观点是同学小亮给小明的劝告,你认为合适的( )
①必须远离网络,才能保证身心健康 ②合理使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③不要沉溺网络,学会科学安排时间 ④网络资源无限,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某市个别网民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煽动对立情绪,扰乱疫情防控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2022年9月10日,该市公安局对相关人员依法予以查处。这警示我们( )
①要拒绝上网,抵制不良信息 ②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③要遵守道德和法律,做守法公民 ④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同学们利用腾讯会议上网课,用钉钉APP交作业,通过强基四川APP进行体育打卡锻炼,通过百度查找有用的资料……由此可见( )
①为我们学习知识提供了方便②扩大了人际交往圈
③线上教学可以取代在校教育④拓宽了求知的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2022年10月12日,航天员刘祥、陈冬、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这体现了( )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拓宽了人们交往的范围
C.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16.某校道德与法治兴趣小组活动探究时,为了证实“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列举了一些事例,你认为能作为论据的是( )
A.近日,行政执法人员对违规黑网吧进行了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B.面对重庆山火,众多网民使用互联网进行募捐、公益众筹等慈善活动
C.某市公安机关加大了对贩卖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D.某市政府开通微信公众号等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鼓励市民反映意见和建议
17.材料一 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在网络上交朋友、发祝福、玩游戏、抢红包、学习、问医、购物……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材料二
(1)通过材料一,谈谈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积极作用?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给漫画中的青少年提出几条建议,帮助他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8.信息社会时代,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得益于直播带货的发展,线上线下消费模式相互融合的步伐加快。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改变原有的消费模式,直播带货打通了线上线下众多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购物体验……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材料二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电子邮件、微博等渠道加强与民众互动;民众通过网络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政治生活。
材料三 武昌一中学生小强(化名),小学时成绩很好,进入中学后成绩出现波动,心情不好的小强从此迷上网游,每天上网10个小时以上,成绩迅速下滑,他无视老师和父母的劝说,选择了自暴自弃。
(1)依据材料一、二说说网络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2)写出材料三中小强与父母,小强与老师的社会关系类型。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19.时政点评。
由于疫情的原因,考虑到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福州的各所学校于2022年10月和12月两次开展线上教学。网课期间,同学们在线学习,在钉钉、智学网等平台上上交作业,在线解答问题,线上批改作业。
请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0.(2023上·陕西榆林·八年级统考期末)走进社会生活
【浅谈认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要学会在平衡中和谐共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共绘美好未来。
(1)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你有怎样的认识?
【发表观点】
2022年7月9日,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大会发布了《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青少年网络素养总体平均得分为3.56分(满分5分),略高于及格线。
看到上述材料,小秦不禁感慨: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高。
(2)对此,同学们围绕“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展开讨论,请发表你的观点。
【释疑解惑】
近年来,网络直播打赏乱象频发,对未成年人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这一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对此,小秦产生疑问:治理网络直播打赏乱象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为此,小秦搜集了以下资料:
部分网络直播平台责任意识缺失,虽然上线了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但大多形同虚设;有的为了牟利,甚至向未成年人提供含有暴力、色情、低俗内容的动漫产品,引诱其打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监管缺位,多因忙于生计而疏于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
(3)结合上述资料,请你为小秦释疑解惑。(写出两点)
…………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关系。
C:“两心宜一体,同舍又邻居。”体现的是地缘关系,故C错误;
A:“儿行千里母担忧,夜半灯前念远游。”体现了母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故A正确;
B:“同乡同姓仍同榜,喜见烟中跨灶楼。”体现了地缘关系,故B正确;
D:“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体现的是业缘关系,故D正确;
本题逆向选择,故本题选C。
2. 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