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盘点及训练(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1日
资源编号 90731

专题8 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盘点及训练(统编版)

2024-12-21 五年级上册 0 44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盘点及训练(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盘点及训练: 专题1 易错字音、多音字-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基础知...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盘点及训练

专题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方法】

1.注释研读法。

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读文言读物,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猜读法。

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由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可以根据已知的内容猜测它的意思。

3.片段或全篇抄读法。

在通读后,为帮助理解和记忆,可边读、边抄、边思、边记,摘段录句或照录全文,这也是许多人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4.注译抄读法。

这是一种费时较多的读法,看上去比较笨,但实际上极有好处。抄一句原文;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有时还可对词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说明;然后翻译一遍。

【主要考查题型及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方法如下:

1.词语解释题。

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大多运用直译的方法。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一般没有特殊要求的时候采用前两种方法会容易一些。

4.体会道理题。

有些古代寓言小古文,会要求写出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解答这类题型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关联词语帮助思考,如“我们要……不要……”“我们应该……不应该……”“我们不能……要……”等。

【实战演练】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古人谈读书(二)》,完成练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文补充完整。

2.结合古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让你想到的成语有(   )(多选)

A.三心二意     B.走马观花     C.眼观六路      D.一目十行

4.说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最重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有哪些关于读书的好方法?请写出两条,让大家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少年中国说(节选)》,完成练习。

选文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选文二: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1.下列哪个事物不是作者用来比喻中国少年的?(   )

A.潜龙            B.鹰隼          C.百兽          D.奇花

2.对“少年中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中国是说中国历史并不长。     B.少年中国指充满活力的中国。

C.少年中国是指由有志青年组成的中国。D.少年中国是指中国有许多少年儿童。

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B.象征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

C.象征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景象。   D.中国少年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4.选文二和选文一有许多相互照应的句子。照样子,从文中找到一个相照应的句子写下来。

例如:“少年人如乳虎”让我想到了“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人固有之,国亦宜然”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老年人与年轻人性格不同,那么少年中国与腐朽的清政府也不同。

B.作为腐朽的清政府就像老年人一样,常喜事,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

C.少年中国则如年轻人,喜好新鲜事物,觉一切事皆可为。

D.腐朽的清政府就像老年人一样,风雨飘摇,腐朽不堪。

6.作者用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老年人”与

“少年人”反复对比分析,表现出未来“少年中国”的_________。

7.结合材料,说说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曹冲称象》,完成练习、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选自《三国志》

1.解释加点词。

(1)欲知其轻重 _________     (2)欲将轻骑逐 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杨氏之子》,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__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处对话的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有人说这处对话精妙极了,你觉得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人生小幼》,完成练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②专利:专注集中。③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⑤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A.坚固的     B.一定         C.坚决地        D.同“故”,因此

②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

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

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

①七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二十岁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四)阅读《猿母中箭》,完成练习。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②等候。

  1. 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付子已 ()               A.完毕。     B.已经。

(2)乃拔箭堕地而死  ()      A.接着。     B.于是,就。

  1. 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概意思。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阅读《拔苗助长》,完成练习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①谓:对……说。②其人:他家里的人。③予:我。④往:去,到。⑤槁:草木干枯,枯萎。

1.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A.怜悯       B.担心,忧虑

(2)今日病矣  ()                     A.生病       B.劳累,疲劳

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概意思。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_,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胯下之辱》,完成练习。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从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候列传》

1.请从上面故事中提炼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若虽长大       若:___________     众辱之曰    辱:___________

一市人皆笑信   笑:___________     以为怯      怯: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然而,韩信面对别人的侮辱,选择了忍受“胯下之辱”,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父子性刚》,完成练习。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

肉回,陪客饭。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选自冯梦龙《广笑府》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遣子入城市肉     市:___________  (2)谓子曰     谓:___________

(3)值一人对面而来   值:___________(4)遂挺立良久   遂: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姑持肉回,陪客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古人谈读书(二)》,完成练习。

1.心到、眼到、口到;岂不到乎

2.说  随意

3.A B

4.在“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重点写出“急”的意思,大意正确即可)

5.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6.示例:(1)浏览法。先大体浏览全书,确定书是否可读,然后再有重点地读。

(2)摘记法。读的书中有优美的句子可以摘记下来,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写作水平。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五年级上册 专题8 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盘点及训练(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073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