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 江苏专用)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01日
资源编号 89392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 江苏专用)

2024-12-01 九年级上册 0 91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 江苏专用)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 江苏专用):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可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碳                 B. 硫                 C. 镁                 D. 铁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常用的方法是(  )

A. 沉淀               B. 过滤               C. 吸附               D. 蒸馏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 水的蒸发           B. 钢铁生锈           C. 人体呼吸           D. 食物腐烂

4.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5.装有液态CO2的灭火器可用于图书馆灭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O2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

B. 常温常压下CO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C. CO2一般不会对书籍造成损害

D. 液态CO2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保存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海洋中最多的物质

B. 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C. 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 电解水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

7.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 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 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 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

8.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O2

B. 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可分离液态空气获得O2

C. 闪电使空气中少量O2转变为臭氧(O3),该反应中氧原子的数目不变

D.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原理:

9.下列实验的原理与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B.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 验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性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是体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D.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激性气味的气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12.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肥皂水使硬水软化为软水                  B. 用氢气燃烧实验说明水的组成

C. 用托盘天平称取3.16g高锰酸钾              D. 用点燃方法除去CO2中的CO

13.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或除杂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振荡            B.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加水溶解后蒸发

C. 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D. 除去CO2中的CO:通入氧气后点燃

14.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硝酸铵溶于水后温度降低

B. 用絮凝剂明矾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 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 用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可配制成200mL的医用酒精

15.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①加热铜片;②隔绝空气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

16. “生命吸管”水处理装置可将太湖水直接转化为饮用水,工作原理如下。

(1)“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离子交换树脂”可将硬水软化,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___________的化合物。

(3)“超滤膜”具有极小空隙,只能允许水分子和离子通过。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滤细小的颗粒物        b、过滤大肠杆菌        c、过滤钠离子

17.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

(1)“碳”减排: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不可行的是_______ (填字母)。

A. 停止使用煤和石油                          B. 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 多骑共享单车出行                          D. 践行光盘杜绝浪费

(2)“碳”捕集:

①自然界“碳捕集”主要利用绿色植物的_______作用吸收CO2

②工业上“碳捕集”主要从工业废气中捕获。CO2浓度越高,捕集成本越低。燃煤电站用_______(选填“纯氧”或“空气”)进行燃料燃烧,可以产生高浓度的CO2

(3)“碳”封存:“湖泊”封存技术是将CO2送入3000米深海海底变成液态CO2湖,此过程中CO2分子的性质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改变。

(4)“碳”利用:工业上常用CO2和NH3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尿素【CO(NH2)2】和H2O,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18.研究小组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催化剂碘化钾(KI)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使用1%H2O2

体积/mL

加入碘化钾(KI)

质量/g

反应200s时产生的

氧气/mL

反应400s时产生的

氧气/mL

实验1 10 0 5 8
实验2 10 0.05 25 55
实验3 10 0.08 51 92

(1)实验1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1、2、3均需控制相同的温度,目的是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1和实验2,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对比实验2和实验3,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KI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X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19.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

①自来水厂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来除去天然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生活中常用______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③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有______(填字母)。

A.助燃性      B.可燃性      C.易溶于水

(2)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

①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该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碳单质和硫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写出的名称:______。

③为了防止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______(填字母),应践行“低碳”生活。

A.臭氧层被破坏      B.温室效应增强       C.增加

20.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选用发生装置C和B相比的优点除了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外,还能______(任写一条)。将仪器a中的液体放入圆底烧瓶需进行的操作有______。

(4)实验室用含杂质20%的大理石(杂质不参与反应)10g最多能制得CO2约多少升?(写出计算过程,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约为2g/L)

一、选择题

1.水与空气是生命之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 水电解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C. 蒸馏水一般不宜长期饮用                    D. 空气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下列制取、收集并存放CO2的图示,正确的做法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入石灰石

C. 收集CO2                     D. 存放CO2

3.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 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是味

C. 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 自来水出厂前要用药剂杀菌消毒

4.要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

A. 硬水和软水一石灰水                        B. MnO2和Fe3O4—观察颜色

C. 蒸馏水和食盐水—蒸发                      D. CO2和N2一燃着的木条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C.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 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会溶解得更多,利用这一性质生产汽水

6.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

A. 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氧化镁

C. 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 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出现

7.下列区分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碳粉和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并观察

B. 水和双氧水:观察液体颜色

C. 氦气和氧气:伸入带火星木条并观察

D. 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加水溶解后测溶液温度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 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 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体积分数小于21%

D. 夏天鱼池内用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

9.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备、收集并验证NH3的性质。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①中试管口有水雾或水珠出现            B. 装置②用于收集NH3

C. 装置③中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蓝                D. 装置③中倒置漏斗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

10.将不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固体混合加热,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能从图中信息得出的是(  )

A. 实验中高锰酸钾在t1℃时开始分解            B. 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大于高锰酸钾

C. 曲线c表示氧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D. 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1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12.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O2中燃烧”,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为                B. 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 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O2            D. 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O2未耗尽

13.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                    B. 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

C. a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D. c点时溶液中溶质一定只有CaCl2

14.某化学实验小组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0~300s内,两个容器中酸的含量均越来越少

B. 0~100s内,反应I、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 反应I、Ⅱ最终产生的CO2的体积均大于10a mL

D. 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比100~200s内少5a mL

二、非选择题

15.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下: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

(2)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了X和O2的_______不同。

(3)结合流程推测,O2和煤反应两个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写出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参考答案

1. D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故选:D。

2. D

【详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沉淀(除去水中较大的难溶性杂质)、过滤(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杀灭水中的微生物)等,没有用到蒸馏操作,故选D。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沪教版 江苏专用) https://www.0516ds.com/8939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