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1日
资源编号 84542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2024-09-11 八年级上册 0 85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卷+期中卷+期末卷(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5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páo,pán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微倾(     )  ②拭干(     )

(2)根据给出的拼音写出汉字。

①棉páo(     ) ② pán(     )跚

(3)“触目伤怀”在语段中的意思:___________

2.(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B.《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质朴坚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C.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艰难地越过月台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与“我”对父亲的同情。

D.《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

3.(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B.展望未来,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在时间的画布上描绘精彩人生。

C.我国5G用户的快速增长,5G网络的加速覆盖,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D.一切创新成果都是由人做出来的,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决定了我们有没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4.(8分)名句积累。

(1)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鸟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分)学校拟开展“互联网与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小宇同学收集的两则资料,请仔细阅读后写出你的发现。(2分)

【资料一】

“我的一天”记载表

时间 7:30 9:00 11:30 15:30 17:30 20:00
活动 早餐 社区“共享书吧”看书 回家 与伙伴打球 晚餐 分享快乐
方式 扫描商家二维码付款 扫描“书吧”APP二维码查阅 骑共享单车 QQ好友邀约 美团叫外卖 微信朋友圈发美篇

【资料二】

(2)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应运而生,如“小*搜题”等多款作业软件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你班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2分)利: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

(3)学校对三个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请根据下图提取主要信息。(2分)

(4)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

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2分)

二、阅读与鉴赏(共41分)

(一)整本书阅读

6.(4分)《红星照耀中国》重点报道了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小静同学读到其中一段感触很深,就在书中空白处写了一些批注,并把这段文字推荐给八年级的同学们。现在请你再读这些文字,适当引用学过的名言警句,也作一些批注。

书中文段: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熬夜工作,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他仿佛有一副铁打的身躯。他说这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吃过苦的缘故,在父亲的田里干过繁重的农活,学生时代受过严酷的锻炼。那时,他与几位同志组成了一个类似于斯巴达俱乐部的组织。他们常常饿着肚子到华南的山林中做长距离徒步,寒冬腊月去游泳,雨雪中光着膀子,以此来磨炼意志力。有一回,毛泽东用了一整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一路上干农活,以此来维持生活开销,有时候甚至沿街行乞……

你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梅干菜烧肉

陈世旭

①母亲是广东潮州人,会烧菜,能把豆腐和白菜帮子烧出红烧肉的色香味。但她很少有时间做饭。全家五口全靠她一个人在一间废品加工厂做工养活。她每天天亮前出门,晚上快半夜才到家。姐姐和我谁先到家谁做饭。一天两顿,很简单:半锅水,两把米,一堆剁碎的菜帮子,用到处捡来的刨花、锯屑、烂木片煮熟……

②好歹念完了初中,赣北一个农场来招工,说是去了就是工人,每月可以拿工资。我知道母亲无论如何不肯让我去吃那份苦的,便瞒着母亲报了名。直到出发前一天我才告诉母亲,她半夜回家措手不及,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帮我收拾了一个简单到寒酸的小包。我这一走,就是小半年。

③半年后我回家过年,母亲上工的那个废品加工厂也放假。她便整天在家里忙,忙一天两顿饭,忙着料理我从农场带回的棉花——打了两床棉被,给我们几个做一身棉袄棉裤……之前我们都是单衣单裤过冬。

④除了忙活这些,母亲还有些事做得很秘密,总是在我们几个都睡熟以后才做。我动身返回农场的那天早上,她指着一只堆得老高的长条竹篓说:这是给你带去农场的。什么啊?这么多!我很惊讶。母亲淡淡地说:就是一床棉被,还能有什么。

⑤回农场那天,母亲送我上火车。我们早早赶到公交车站,却好长时间见不到车来。好不容易上了一趟车,一路上看着车停站、等红灯、让人、让车,人几乎要疯。谢天谢地,终于到了火车站。下了公交车,抬上竹篓,母亲就飞快地跑起来。她在前,我在后,跑了几步,母亲的步子就乱了,一个趔趄接一个趔趄,终于跑不起来。我一个劲埋怨母亲,干吗给我这么多东西?母亲喘气说,你一个人在外面,能带就多带些。就那样挣扎着进了站,发现还要翻过一个高高的天桥。我那趟车的汽笛忽然响了,母亲缩成一团就往天桥的台阶上爬。

⑥还剩几个台阶就下天桥了,已经看得清正在吹哨子、摇动小红旗的列车员的脸了,母亲忽然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⑦我扯起竹篓,拖到车门边,列车员一面发脾气,一面帮我把竹篓弄上车。我冲进车厢,在第一个车窗的小桌板上俯下去,顾不得背后的叫骂和拍打,猛力掀开车窗。

母亲已经站起,抱着月台上的站牌柱。她任凭列车刮起的风。吹散花白稀疏的头发,失神地站在那里。

⑨当天傍晚到农场,打开竹篓,居然有那么多的瓶瓶罐罐:砂糖、猪油……其中还有那么大的一罐梅干菜烧肉!

⑩我想起我们一家寒碜的年夜饭,那时姐姐偷偷给我解释说,自从你去农场之后,母亲把定量肉票都拿去换钱了……

⑪不幸的是,那些瓶瓶罐罐在母亲跌倒时都已摔碎。好在竹篓包得严严实实,连汤汁都没有漏出来。当夜一帮弟兄大呼小叫,挑出了玻璃碎屑,风卷残云,扫荡了个精光。给母亲去信时,我没有说那些瓶瓶罐罐的破碎,我怕母亲的心会跟着破碎。

⑫再次回家过年,我才知道,一年前送我那次跌倒,母亲胫骨韧带撕裂,在家里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去那个废品加工厂上工了——她怕丢了那份工。而在这一年我收到的家信里,有关她受伤的事只字不见。她不许姐姐透半个字给我。她怕我的心会跟着撕裂。

⑬难怪母亲当时抱着月台的站牌柱!

⑭写这则短文的时候,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是散文的范本,我的短文或许情境有一点跟它相似。不过,抱着站牌柱的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在那之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陆地、海上、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都会有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都会有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满怀忧虑地为我送行。

(选自《新民晚报》2021.12.06,略有改动)

7.(4分)文中“我”与母亲之间的深情,体现在一个“瞒”字上。请你阅读全文,补全下面的图表。

我瞒母亲                  
                 
母亲瞒我                  
                 

8.(3分)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那趟车的汽笛忽然响了,母亲缩成一团就往天桥的台阶上爬。

9.(4分)品读文章第⑬段,将“我”此时的心理描写出来。

10.(4分)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⑭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陆地、海上、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都会有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都会有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满怀忧虑地为我送行。

(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圆满

①连接边陲的铁路终于全线贯通,首发列车命名为“圆满号”,首发通车日定在今天,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②报社要推选一位随行采访记者,采访的话题定为“讲述你心中最圆满的‘圆满’故事”。报社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柳菡,因为这条铁路线从修建到贯通布满了柳菡采访的足迹,也蕴含了柳菡太多太多的思念和牵挂。

③车厢里洋溢着祥和与喜气,八月十五还在旅途中的人一定是奔着团圆而去的。

④坐在柳菡对面的,是一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一杯奶茶也要你一口我一口地喝,喝得柳菡都有几分羡慕,也勾起了她的落寞。今天,原本是柳菡和大明订婚的日子,可是……

⑤柳菡调整状态,笑着提出了采访的问题。新娘指着新郎笑盈盈地说:“有了他,我就圆满啦!”新郎虽有些腼腆,但表白爱情毫不含糊:“你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幸福的表白仿佛让空气充满了甜蜜的味道。

⑥坐在柳菡旁边的是一对父子,父亲嘴角挂着藏不住的笑意。听了柳菡的提问,父亲乐呵呵地说:“我家伢子呀,圆了我的梦啦!考上了博士咧,咱刘家的第一个,也是咱村里盘古开天地后的第一个咧!儿女争气,这就是咱老刘家的圆满咧!”柳菡和邻座都被这位父亲的这份自豪感染了。

⑦坐在前排靠窗位置的是一位端庄优雅的中年女士,脸上的表情略显忧郁。柳菡有些好奇,简单地自我介绍之后,便提出了采访问题。中年女士好像被这个话题触动了心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唉……母亲健在的时候,我总以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去孝顺母亲,谁知道一错过就是一辈子……我期盼的圆满就是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父母健在,孩子安好,一桌团圆饭香气四溢。”说着,她的眼眶泛着泪花。

⑧柳菡也被深深触动,是呀,幸福和美的天伦之乐,就是一份最朴素的圆满。她又何尝不期盼这样的圆满呢?她和大明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今年的探亲假,大明也因为执行任务而没有回来。

⑨“姐,你在这里呀!我就料到你会乘坐‘圆满号’。”一位帅气的乘务员笑着立在她身旁。“小满,怎么是你?”柳菡惊讶地站起来,“姐是来采访的。今天,你又当班?”小满是柳菡的邻居,也听说了柳菡今天订婚延期的事。

⑩“看你这精气神十足,讲讲你的‘圆满’故事。”柳菡朝他胸前佩戴的“青年先锋标兵”的徽牌竖起了大拇指。小满调皮地挺了挺胸,说:“姐,这你还看不出吗?我现在不就是一个事业圆满的典型吗?”顿了一下,小满歉疚地说:“不过,对父母,我做得不圆满,我有五年没有陪父母一起过中秋了!但是我爸妈非常理解我!”小满转而高兴地说:“姐,我还在攻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呢!作为新时代的乘务员,不仅要做好服务,更要把服务做到乘客的心灵深处,让每一位乘客都满意。”他忽然认真地问:“姐,你的圆满呢?”

⑪小满这一问,把柳菡的思绪推向了三年前。三年前,柳菡和大明相识于一次采访。那是个风雪交加的大年三十,柳菡作为前方记者到紧急抢险地采访。在风雪中,她看见正在指挥抢险的大明。他身上的军人气质和镇定自如的神情,一下就打动了从小崇拜军人的柳菡。采访中,柳菡问大明是否担心过自己的安危。他坚定地回答了一句话:“护卫人民的安康和幸福,这是我的使命!”话音刚落,悠扬激越的新年钟声敲响,绚烂的焰火在空中尽情绽放,喜庆与祥和笼罩着千家万户。柳菡望着风雪中的大明,心想:“他就是我追随的那颗星!”

⑫后来,他们的故事,就像这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既定的方向,演绎着执着和坚定。一千多个日子,这条铁路线承载了柳菡无尽的思念。

⑬两人原本定在今天订婚,祈望月圆人圆。大明也已经准假,但是部队突然下达紧急任务,不能按时回来的大明发来短信:“亲爱的,抱歉,我欠你一个圆满!”

⑭柳菡望向窗外,笑着对小满说:“姐的圆满在那里!”此时,天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她仿佛看到了天空的满月与远在边陲的大明融为一体,这轮满月照着今夜所有幸福团圆的人们,也映照着人们每一个幸福圆满的日子,更照亮了柳菡的心……

⑮“正是有了满月的光辉,团圆的人们才更感觉到幸福的甜蜜。”柳菡这样想着,对大明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自豪与幸福。她回到座位,欣然回复了大明:“亲爱的,你给了我最圆满的‘圆满’!”

11.(4分)这篇小说通过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请根据提示,完成“柳菡与大明的爱情故事”这一线索的情节梳理。

三年前,柳菡与大明因采访相识→①____→②____→最后,柳菡理解了大明

12.(4分)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⑭段中加点词“照亮”的表达效果。

此时,天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她仿佛看到了天空的满月与远在边陲的大明融为一体,这轮满月照着今夜所有幸福团圆的人们,也映照着人们每一个幸福圆满的日子,更照亮了柳菡的心……

13.(4分)小说中不同的人对“圆满”有不同的理解,请结合小说主旨,说说你对这些“圆满”的看法。 

(三)古诗文阅读

(4分)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①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②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14.(2分)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

B.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诗人以顿挫句法,吞吐语气,活托出一个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

C.前三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尾联则就“独宿”之景,含蓄抒发“独宿”之情。

D.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

15.(2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殿试中乙科。

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减)

【注】①范滂:字盂博,东汉人,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②徙:调任。③决:决口,洪水冲开堤岸。④涂潦(liáo):泥水。⑤吾侪(chái):我们。

16.(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许之否乎   许:赞同                       B.城将败   败:冲塌,冲毁

C.吾在是    是:这,这里                      D.轼诣武卫营  诣:命令

17.(4分)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8.(4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寄语广大青年:“要立志做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选文中的苏轼能称得上是这样的好青年吗?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作文(共50分)

19.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鲁迅《藤野先生》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在你的成长中,总有一些事让你至今难忘,总有一段经历让你铭记在心,总有一个人让你心悦诚服。请以“总记得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1. (1)     qīng     shì(2)     袍     蹒(3)父亲看到自身境遇衰颓败落而内心伤悲。

【解析】(1)考查字音。

微倾(wēi qīng):微微倾斜。

拭干(shì gān):擦干净,抹干净。

(2)考查字形。

棉袍(mián páo):絮了棉花的中式长衣。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考查字义。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454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