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猫》-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8日
资源编号 83488

第17课《猫》-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08-27 七年级上册 0 88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 第1课《春》-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第2课...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

第17课《猫》

基础练

一、基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咕(gū)噜     红绫(léng)   诅(zǔ)咒    捕(bǔ)捉

B.忧郁(yù)     叮嘱(shǔ)    虐(nüè)待   屋脊(jǐ)

C.污涩(sè)     一缕(lǚ)    消耗(hào)    怅(chàng)然

D.蜷(quán)伏    怂(còng)恿    懒惰(duó)    廊(láng)前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藤椅     消耗     暴怒     豪无生意

B.洗刷     罪状     凝望     忘下断语

C.和谐     悲楚     辩诉     提心掉胆

D.冤枉     红绫     安详     性情忧郁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C.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D.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是要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足球事业。

B.随着楼市新政的出台,长沙首套房贷全部取消利率优惠,二套房利率上浮10%。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狂暴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中心。

提升练

二、课文重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②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③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④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⑤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⑥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⑦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⑧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⑨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⑩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⑪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⑫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⑬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下面是小语和小文阅读选文后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对话补充完整。

6.小语:第三只猫的死,让“我”对它的情感发生了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改变,自此再也不养猫!

7.小文:用“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结尾真是干脆利落!

小语:是的,既在结构上__________;又在内容上__________

8.小文:可作者为什么明明不喜欢第三只猫,却在它亡失之后“更难过得多”?

小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文:原来如此,怪不得作者感慨“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小语:这句话写得多好啊!它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此

刻“我”的__________程度之深,可见“我”是一个__________的知识分子形象。

拓展练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玳瑁

王鲁彦

①在墙脚跟刷然溜过的那黑猫的影,又触动了我对于父亲的玳瑁的怀念。

②玳瑁是从我姊姊家里带来的,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

③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

④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的叫了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

⑤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玳瑁,这里来!”

⑥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在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

⑦“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但是玳瑁只回答了两声“咪咪”,仍在门外徘徊着。“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父亲笑着对我们说。

⑧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

⑨“哪,在这里了。”父亲说。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摩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

⑩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便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它的脚不肯触着桌。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

⑪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父亲从来不曾忘记过,自己一吃完饭,便去添饭给玳瑁的。玳瑁的饭每次都有鱼或鱼汤拌着。父亲自己这几年来对于鱼的滋味据说有点厌,但即使自己不吃,他总是每次上街去,给玳瑁带了一些鱼来,而且给它储存着的。

⑫白天,玳瑁常在储藏东西的楼上,不常到楼下的房子里来。但每当父亲有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便溜到父亲的身边,绕着父亲的脚转了几下,一直跟父亲到门边。父亲回来的时候,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待父亲一跨进门限,它又在父亲的脚边了。它并不时时刻刻跟着父亲,但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的进出,它似乎时刻在那里留心着。

⑬晚上,玳瑁睡在父亲的脚后的被上,陪伴着父亲。

⑭有两次玳瑁到邻居去游走,忘记了吃饭。我们大家叫着“玳瑁玳瑁”,东西寻找着,不见它回来。父亲却猜到它那里去了。他拿着玳瑁的饭碗走出门外,用筷子敲着,只喊了两声“玳瑁”,玳瑁便从很远的邻屋上走来了。

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予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我觉得。

⑯六月四日的早晨,我带着战栗的心重到家里,父亲只躺在床上远远地望了我一下,便疲倦地合上了眼皮。我悲苦地牵着他的手在我的面上抚摩。据说在头一天的下午,玳瑁曾经跳到他的身边,悲鸣着,父亲还很自然地抚摩着它亲密地叫着“玳瑁”。而我呢,已经迟了。

⑰现在距我们离家的时候又已一月多了。玳瑁应该很健康吧?我希望能再见到和父亲的灵魂永久同在的玳瑁。

(选自《鲁彦精品文集》,有删改)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的玳瑁是一只安静懂事、可爱乖巧、依恋父亲但不烦人的猫。

B.叙事细节中蕴含着感人力量,如父亲厌鱼味却时常买鱼给玳瑁吃。

C.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玳瑁对“我”、对母亲的态度与对父亲的态度形成对比。

D.本文与郑振铎的《猫》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应把握本文同情、忧伤、难过、愤恨、从容的情感。

11.本文叙述了“玳瑁”哪几件小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词语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每当父亲有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便溜到父亲的身边,绕着父亲的脚转了几下,一直跟父亲到门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⑮段中写道“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予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我觉得”,“我”为什么会这样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郑振铎在《猫》一文结尾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本文结尾写道“我希望能再见到和父亲的灵魂永久同在的玳瑁”。他们对猫分别产生了“永不养”“希望能再见”的态度,其各自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红绫(léng)——líng;

B.叮嘱(shǔ)——zhǔ;

D.怂(còng)恿——sǒng;懒惰(duó)—— duò;故选C。

2. D

【详解】A.“豪无生意”应为““毫无生意”;

B.“忘下断语”应为“妄下断语”;

C.“提心掉胆”应为“提心吊胆”;故选D。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3488.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