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分层练习
4.3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凝固的特点
1. 今年春运,湖北冻雨,大雪封路,高铁停运,内燃机车助力春运牵引复兴号回家感动无数人。冻雨:高空中的冰晶下落经温度高于0℃的暖气层______成水滴;水滴继续下落,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迅速______成冰并覆盖在其表面上,形成冻雨。
2. 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塑料、沥青、蜂蜡
B.萘、铁、松香
C.水晶、玻璃、食盐
D.冰、食盐、海波
3. 金属镓在常温下是固态,把它放在手心,它很快就熔化了,镓的熔点可能是( )
A.-30℃ B.0℃ C.30℃ D.60℃
4. 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5. 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B.甲在第1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C.甲的熔点是48℃,乙没有固定的熔点
D.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没有吸热,乙继续吸热
6.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__(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冰在A点是______态;
(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
二、熔化、凝固的应用
7. 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有多种用途。如:
(1)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______,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2)请再举出一个冰的应用实例______。
8. 春节假期,小明看到民间艺人制作“糖画”,如图所示,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再慢慢晾干变硬。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C.糖的温度一直在升高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9. 火星的昼夜温差有时可达到一百多摄氏度。如图,早上,“祝融号”火星车在集热窗中的“正十一烷”固态材料吸热从而发生了______现象,变成液态。晚上,该液态材料凝固,______热量。
10. 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______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虽然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要_____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11. 将某物块放入25℃的水中,其没有熔化;将其放入45℃的水中,发现其逐渐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块在25℃的水中一定没有吸热
B.该物质的熔点是45℃
C.该物块在熔化时一定先变软
D.不能判断该物质是否是晶体
12. 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13. 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
14. 长虹同学了解物态变化后,发现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77℃,于是做如下猜想,猜想1:水和酒精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会低于0℃;猜想2:混合比例会影响混合液的凝固点。他取完全相同的两杯水,分别掺入不同量酒精,充分混合后,放入冰箱冷冻室。用温度计正确测量其温度值,每隔两分钟读取一次数据,记入表格。画出两种混合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右图所示。
(1)某时刻,其中一支温度计示数如左图,其读数为______℃;
(2)当两种混合液的温度都-7℃时,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对应的混合液处于固态;
(3)若图甲曲线对应混合液所掺酒精少,乙曲线对应混合液所掺酒精多,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一定质量的水中,所掺酒精越多,其混合液的凝固点 ______(选填“不变”或“越高”或“越低”)。
15. 如图所示,在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组装图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______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中的物质____________;
(2)实验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熔点是______℃,在5~7min时段,该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状态。
17. (2024·陕西·中考真题)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18.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A.10℃ B.30℃ C.50℃ D.60℃
19.(2024·贵州·中考真题)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
(1)已知铜的熔点为1083℃,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
(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写出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多少摄氏度?为什么?
20.某小组加热一杯冰水混合物,探究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测量数据在图示坐标纸上描出了相应的点。
(1)请把图上的点连接起来,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
(2)实验表明:在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选填“保持不变”或“不断上升”)。
…………
参考答案
1. 熔化 凝固
【详解】固态的冰晶进入湿暖气层后,会吸收热量熔化成水滴,当这些水滴继续下落,进入近地面温度低于0℃的冷气层时,它们会迅速放热并凝固成冰,形成冻雨。
2. D
【详解】
A.塑料、沥青、蜂蜡都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不符合题意;
B.萘、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松香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B不符合题意;
C.水晶、食盐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玻璃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食盐、海波都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