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分层练习
4.4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如图所示,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固态的碘会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在这个过程中会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②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③在0℃以下的天气里,冰冻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④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⑤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
属于升华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属于凝华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4.为了保证质量,新冠肺炎疫苗要在一定的冷冻条件下进行生产、运输、贮存,即所谓冷链。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_______(填物态变化),如图1所示,严冬的早晨拉开窗帘,发现窗户玻璃_____侧附着的一层冰花。(选填“内”或“外”)
5. 如图2所示是哈尔滨冰雕展中的一组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
6.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 C.秋天,露珠晶莹 D.冬天,雾松簇簇
7.春节后气温骤降,人们惊讶地发现天空中下起了“冰粒”。气象专家解释这种“冰粒”为“霰(xiàn)”,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形成的。下列自然现象与“霰”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恒山的大雾 B.汾河公园的雨 C.双塔公园的露 D.五台山的雾凇
8. 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
C.甲、乙方案都好
D.两种方案均不好
9. 【从科技、生活、自然现象走向物理】根据小明去北方旅行过程中的相应情景,小明在北方亲身体验了冰雪世界,感受到了不同于南方的冬日风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美丽雪景”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B.哈气出现“白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C.“河水冰封”是水凝固形成的
D.“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0. 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作“冻干草莓”,尽可能保持草莓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工人把含有大量水分的新鲜草莓温度降到-18℃以下,使草莓的水分凝固,再将其放置在温度低于水分熔点的真空环境中实现脱水,新鲜草莓变成了几乎不含水分的草莓干。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在冻干草莓脱水过程中,草莓的水分( )
A.迅速汽化 B.可能升华 C.一定熔化 D.可能凝华
11.去年冬天哈尔滨旅游火爆全网,哈尔滨的美景有飘在空中的雪和挂在枝头的雾凇等,下列语句中加点字对应的物态变化形成过程与雾凇相同的是( )
A.“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B.“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
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D.“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12. 如图甲,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示数低于0°C.这时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如图乙。白霜的形成属于(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13. 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白气”的形成过程要________热量。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中的________。
14. 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________;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________经过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___.
15. 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如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人们就说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请你回答:
(1)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
(2)请你根据短文,说明“霜”形成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
(3)文中谈到:初冬的夜晚,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意思是说“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________。
16.(2024·无锡·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114℃。打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时,碘颗粒熔化
B.冷却时,碘蒸气凝固
C.加热时,碘颗粒升华
D.冷却时,碘蒸气液化
17.(2024·天津·中考真题)天津盘山有“上盘雪花飘,中盘雾雨渺,下盘夕阳照”的天然奇观,其中“雾”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升华 C.汽化 D.液化
18. (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洒水降温—熔化吸热
B.冰袋冷敷—升华吸热
C.蒸汽熨烫—液化放热
D.干冰保鲜—凝华放热
19.(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 )
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
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20.(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
(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________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罐。
…………
参考答案
1.固,气;气,固。
【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升华,吸收。
【详解】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我们会看到烧瓶内产生紫色的气体,是固态碘变成气态的碘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