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培优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8日
资源编号 81903

第一章《声现象》(培优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2024-08-01 八年级上册 0 91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第一章...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

第一章《声现象》(培优卷)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是有关声现象的几个探究性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完全抽成了真空

B.  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  如图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D.  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次声波

2.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正确(  )

A.乐器甲和乙发声的响度相同

B.乐器甲和丙发声的音调相同

C.乐器甲和乙发声的音调相同

D.乐器丙和丁发声的音色相同

3.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前进了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以及汽车的速度分别是(  )

A.340m  10m/s   B.170m  20m/s    C.360m  20m/s      D.410m  10m/s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  )

①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340m/s

②悦耳动听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③地震、火山喷发会伴有次声波

④楼房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5.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都带有录音功能,而且新功能不断开发,有一款手机录音软件具有“听声识人”的功能,即可将多人录音自动分离对话,对手机录音功能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着手机说话时人的声带振动

B.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不能录音,是因为发出的是次声波

C.手机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

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6.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7.如图所示,用几只相同的玻璃瓶子装有不同质量的水。用一根筷子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 “ 1, 2, 3, 4, 5, 6, 7, i”的声音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声音是由筷子振动产生的

B.该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该声音主要是音调不同

D.在月球上敲击瓶子同样能听到声音

8.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B.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C.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9.某两位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让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另一同学在铁管另一端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音.(已知人耳区别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最短为0.1s;为了简化计算,取空气中的声速300m,水中的声速为1500m/s,铁中的声速为500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听到了3次响声,则第一次响声一定是由空气中传来的

B.如果管中装满水,只听到1次响声,管道最长为30m

C.如果管中装满水,要听到3次响声,管道至少要214.3m

D.选择能听到3次声音的最短管道做实验,听到的第1次和第2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57s

10.为了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

B.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11.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够发出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12.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监测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大小可知(    )

A.此时的噪声会使人失去听力

B.此时的噪声会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不会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3.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一块石头扔进水中,岸上的人看到荡起的水花并听到“扑通”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 产生的;水中的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14.每年中秋节、春节,都会有中秋晚会或春节联欢晚会播出,主持人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 ________    产生的,有时候我们不看电视只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个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这是通过声音的 ________ 来判断,春节时候我们都会放鞭炮庆祝,在放鞭炮时,有的人会捂住耳朵,捂住耳朵是在 ________ 减弱噪音。

15.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做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

(1)如图甲所示,往鼓皮上撒一些纸屑,用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小,发声的响度较小,用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大,发声的响度较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鼓皮振动幅度越________,响度越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声音的高低,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________。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重复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得越________,音调越低。

16.小明在图书馆看书,想休息一会,听听歌,怕打扰其他人,他带上了耳机,这是在 ________减弱了噪声。小明可以模仿不同歌唱家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能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_______。

17.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入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利用了声音特性中的 ________,利用手机播放音乐,声音过大时,手机会提醒“音量过大,可能会吵到别人”,这是从噪声的 ________(选填“产生”、“传播”或“接收”)环节进行噪声防治。

18.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利用声呐系统测海水深度,从发出到接收一共用时 4s,在海水中速度为 1450m/s,海水深度为________m。

19.大象有自己的“语言”,野生亚洲象在迁徙时经常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________声波相互交流。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正常播放时听不到的声音,这是因为快速播放后声波的频率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20.“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根据乐音的高低,分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特性中的________,考试铃声一响,同学们就开始答题,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

21.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时要比较薄、较短振动的 ________(填“快”或“慢”),高音区为 ________区(选填字母)。

(3)演奏时,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是依靠声音的 ________辨别的。

(4)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2.声音在钢管里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4000m/s,用力敲打钢管后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从      (钢管,空气)传来的,第二次是从________(钢管,空气)传来的。

23.如图甲所示,将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酒杯杯口摩擦会听到声音,若在酒杯中不断加水,发声的音调将逐渐________(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乙,若用圆棒敲击盛水的高脚杯,水量变多,发声的音调将________(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丙,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将________(变高、变低或不变)。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3分)

24.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均选填序号)

①控制变量法②等效替代法③转换法④理想模型法⑤科学推理法

(1)图________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________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__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若想使刻度尺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则可用更大的力度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的________(选填“频率”或“幅度”)增大。

25.小明在观察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丙表所示。

(1)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________;

(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________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________;

(3)为了探究其余猜想,关于第3、4两次钢丝的粗细选择,一定要满足________;

A.3粗4细       B.4粗3细        C.粗细相同       D.粗细均可

(4)探究结束反思实验时,小明认为可以将钢丝换成易于拉长和缩短的橡皮筋更方便探究音调与弦的长度关系。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________;

(5)二胡演奏时可通过手指按压、松开、滑动等指法配合产生优美旋律。图丁中小明两手指按压的是音符“3、4”位置,为发出“3”音符,他此时最简单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_。

26.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__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声;

(5)以上材料隔音最好的为________。

27.(7分)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355m处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

(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km/h?

28.完成下面的问题:

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测距是测速的基础,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童话《大象招聘》中有这样的描述。大象办的农场饱受老鼠的困扰,大象想招聘一些猫来灭鼠。如图为猫和大象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请你从图中所给信息来回答下列问题。

(1)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________等特点;

(2)宇航员在月球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

(3)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选填字母);

(4)大象与猫之间是否能完成招聘中语言沟通吗?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5)大象发声的频率主要是集中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所在的频率范围内;

(6)如果有地震发生,能感知到地震发出的声是大象,还是猫?________(选填“大象”或“猫”)。

…………

参考答案

1. A

【详解】A.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真空不能传声时,玻璃罩内不可能完全抽成了真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利用如图的音叉和水可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水花飞溅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发音齿轮的齿数不同,硬纸板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可以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尺子伸出桌面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此时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产生的是次声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培优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卷(苏科版) https://www.0516ds.com/8190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