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综合素养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81573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综合素养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07-29 九年级上册 0 81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考点梳理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综合素养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阿拉伯帝国时期,学者花拉子密(约780-850年)曾奉命主持“智慧宫”的工作,在对散失的古希腊及东方科技著作的收集、整理、翻译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工作,成为著名科学家,这反映了(    )

A.东西方文化碰撞冲突

B.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

C.科学革命在阿拉伯帝国率先兴起

D.民间交往是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2.每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帝国统治者麦蒙总是先睹为快,而且为了将学术研究和翻译运动纳入正规,他还于830年在巴格达图书馆的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智慧馆”。“智慧馆”的建成有利于(    )

A.自然遗产的保护

B.社会教育全面推行

C.翻译技术的改进

D.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3.阿拉伯哈里发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学术研究中心–智慧宫,把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是东西方文化融汇之地

B.阻碍思想领域的开放

C.是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

D.缺乏文化的自主创新

4.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和金粉”。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B.建立了庞大帝国

C.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D.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5.它“不仅幅员辽阔,政权强大,经济繁荣,而且有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波斯等古代文明的丰富遗产,又同大唐帝国、拜占庭及印度等东西方文化昌盛大国相毗邻”。“它”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东罗马帝国

6.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其中使日本发展成为, 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黑船事件               C.明治维新               D.军部上台

7.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时,中国正处于(   )

A.唐朝时期          B.汉朝时期               C.秦朝时期               D.宋朝时期

8.阿拉伯文化可以说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下列被称为“阿拉伯文学的瑰宝”的是(   )

A.《医学集成》     B.《医典》                 C.《天方夜谭》          D.《荷马史诗》

9.“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及统一的宗教信仰。”材料中的“帝国”是指(   )

A.波斯帝国          B.东罗马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0.日本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孔孟之道和道教、佛教,它是日本武士集团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日本武士效忠的对象是(   )

A.他的主公         B.国家                      C.幕府                      D.天皇

11.下表是对《古代日本》这一课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下表中的空白部分对应的是(   )

A.日本国正式建立                                 B.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C.日本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日本奴隶制统治陷入危机

12.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目录检索,通过检索目录,可以明确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旨。读下图,你认为第四单元的目录应该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3.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些信徒离开麦加迁居新地,并在那里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奠定了阿拉伯国家的雏形。材料中的“新地”指的是(   )

A.巴黎                B.麦地那                  C.巴格达                   D.雅典

14.根据历史现象探究历史原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15.“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管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郡、里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地方土豪充任”,这些措施体现大化改新的目的是(   )

A.发展封建经济  B.挽救民族危机        C.维护幕府统治        D.加强中央集权

16.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宗教的创始人是(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穆罕默德  D.摩西

17.有人说“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这次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进入了镰仓幕府统治时期

18.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是靠(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9.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写道:“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

A.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B.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C.创造医学界经典医书                          D.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20.民间故事,情节动人,喻意深刻,对人富有教育意义,下列属于阿拉伯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是(   )

A.《俄狄浦斯王》                                  B.《荷马史诗》          C.《威尼斯商人》 D.《天方夜谭》

21.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C.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

22.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这个帝国是指(   )

A.阿拉伯帝国                                        B.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查理曼帝国

23.“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以下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

A.幕府统治         B.大化改新               C.军国主义               D.武士集团

24.“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推动这个“帝国”实现统一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印度教

25.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颁布改新诏书,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实行改革。这一“改革”使日本(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C.由幕府将军掌握国家大权                   D.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初期的阿拉伯半岛,正处在氏族制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内部财产的分化和外部世界的影响,阿拉伯人的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整个社会极度混乱和不安.人们已对过去的保护神产生怀疑,在不同程度上对一种更为有力的保护神有一种渴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7世纪初期阿拉伯的社会特征。(5分)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2)阿拉伯人创立了什么宗教?据材料二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6分)

材料三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归纳阿拉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共同特点。(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照中国模式,日本将全国划分成若干国和郡,分别由国司和郡司治理。国司和郡司皆由天皇及其国家议会任命。筹划这些和其他一些改革,是为了加强天皇的权力。……日本人改变和调整了他们从中国借鉴的一切东西。……他们借来了儒家学说,但修改了其道德标准,调整了其政治学说,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同时,还保留了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他们以唐都长安为榜样,在奈良和京都先后建立了新的京城,但无论寺院、楼阁、神龛或庭院,都确实无误地具有日本特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改革的名称,并归纳日本从哪些方面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4分)

材料二   穆斯林商人和传道士……在文明程度较低的民族中尤为成功。常常是,商人先露面,他把劝人改宗和推销商品结合起来。商人的职业使他与所要劝服的人们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商人到达异教徒村庄后,由于他一日数次按时祷告和跪拜,而且祷告跪拜时,似乎正在和某位隐身人交谈,所以总是很快就引起异教徒们的注意。……此外,没有种族歧视,因为即使商人与村民们不属于同一种族,他多半还是会娶土著女子为妻。这种通婚常常导致该女子的家庭成员接受伊斯兰教。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的“穆斯林商人”来自哪个国家?“他”的传教行为有何积极的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播和交流方面,你能得出什么积极的认识?(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惟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分)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在对散失的古希腊及东方科技著作的收集、整理、翻译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工作,成为著名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30年,阿拉伯帝国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兼收并蓄,B项正确;东西方文化碰撞冲突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科学革命最早发生在16-17世纪,排除C项;民间交往本身就属于和平交往的一种,也是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题干没有反映民间交流是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排除D项。故选B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综合素养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157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