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化学研究些什么-2024年暑假新九年级化学自学预习精品讲义(沪教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1日
资源编号 79820

第02讲 化学研究些什么-2024年暑假新九年级化学自学预习精品讲义(沪教版)

2024-07-10 九年级上册 0 91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暑假新九年级上册化学预习精品讲义(沪教版)
2024年暑假新九年级上册化学预习精品讲义(沪教版): 第01讲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2024年暑假新九年级化学自学预习精品讲义(沪教版...

2024年暑假新九年级化学自学预习精品讲义

02 化学研究些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会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类型。

【重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难点】

能正确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只是形状状态或体积等改变。比如:酒精挥发、玻璃破碎,冰融化和水结冰等。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如:酿酒、造醋、光合作用、物质燃烧和金属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许多事实表明,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吸收释放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有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同时石蜡燃烧过程中伴随石蜡熔化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

【注】原子弹爆炸、核反应堆发电等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它们属于核物理变化。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胎”、蒸汽锅炉因压力过大而发生的爆炸,这些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瓦斯爆炸,这些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等。另一个是不需要任何变化就具有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和密度等。

(2)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一般描述物质性质如“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化学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化学变化

(4)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反映和体现。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

(1)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向容器,进入容器水的体积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3)结论: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氧气  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P  +  O2   P2O5

(5)问题分析

①进入的水小于容积的1/5,可能原因是什么?

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消耗完;装置漏气,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中;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导管中还残留有一些水;

②进入的水大于容积的1/5,可能原因是什么?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

止水夹没有夹紧橡皮管 ,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因受热沿着导管逸出

2.空气成分的发现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空气的成分:

3.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组成不固定,不能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4.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葡萄糖、砂糖、面粉完全烧焦后得到黑色的碳,说明这几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2)有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元素种类相同。

(4)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5)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1.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基础与提升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氮气作保护气       B.干冰作致冷剂       C.木炭冶炼金属       D.天然气作燃料

2.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3.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海水蒸发           D.溪水流淌

4.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后人仿照其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

A.O2、P2O5          B.P、P2O5          C.O2、P          D.N2、P2O5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7.二百多年前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结论的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屠呦呦

8.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略大

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

D.能供给呼吸

10.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酒精溶液,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有特殊香味                   C.可燃性                          D.液体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石墨作铅笔芯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13.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冰的熔化都属于______变化,因为它们只是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并没有____________生成;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属于____________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时都有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

2.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研碎胆矾        B.蔗糖溶解        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        D.红磷燃烧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丹桂飘香                     C.玻璃破碎                     D.火上浇油

4.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自然沉降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杀菌消毒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氯化钠溶液有咸味,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6.“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蕊溶液可检测酸雨

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C.生石灰可作发热剂

D.金刚石可切割大理石

8.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

9.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甲骨刻字          B.火药爆炸           C.陶罐烧制           D.高粱酿酒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

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11.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崔忠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

A.78%                      B.21%                       C.0.94%                 D.0.03%

1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13.下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放鞭炮         B.剪窗花         C.堆雪人          D.放风筝

14.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15.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粟               D.绳锯木断

16.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修剪盆栽               B.制作木雕               C.烧制瓷器               D.整理桌椅

17.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飞扬”火炬

B.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C.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

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

18.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

参考答案

基础与提升

1.B

【解析】A、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它物质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B符合题意;

C、木炭冶炼金属是利用木炭具有还原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第02讲 化学研究些什么-2024年暑假新九年级化学自学预习精品讲义(沪教版) https://www.0516ds.com/79820.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