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年暑假新九年级化学自学预习精品讲义
第02讲 化学研究些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会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判断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类型。
【重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难点】
能正确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只是形状、状态或体积等改变。比如:酒精挥发、玻璃破碎,冰融化和水结冰等。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如:酿酒、造醋、光合作用、物质燃烧和金属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许多事实表明,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有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同时石蜡燃烧过程中伴随石蜡熔化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
【注】原子弹爆炸、核反应堆发电等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它们属于核物理变化。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轮胎“爆胎”、蒸汽锅炉因压力过大而发生的爆炸,这些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瓦斯爆炸,这些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和吸附性等。另一个是不需要任何变化就具有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和密度等。
(2)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一般描述物质性质如“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化学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化学变化。
(4)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反映和体现。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
(1)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向容器,进入容器水的体积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3)结论: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P + O2 P2O5
(5)问题分析
①进入的水小于容积的1/5,可能原因是什么?
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消耗完;装置漏气,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中;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导管中还残留有一些水;
②进入的水大于容积的1/5,可能原因是什么?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
止水夹没有夹紧橡皮管 ,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因受热沿着导管逸出
2.空气成分的发现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空气的成分:
3.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组成不固定,不能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4.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葡萄糖、砂糖、面粉完全烧焦后得到黑色的碳,说明这几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2)有些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元素种类相同。
(4)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5)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1.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基础与提升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氮气作保护气 B.干冰作致冷剂 C.木炭冶炼金属 D.天然气作燃料
2.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3.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海水蒸发 D.溪水流淌
4.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后人仿照其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
A.O2、P2O5 B.P、P2O5 C.O2、P D.N2、P2O5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7.二百多年前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结论的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屠呦呦
8.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略大
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
D.能供给呼吸
10.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酒精溶液,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有特殊香味 C.可燃性 D.液体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石墨作铅笔芯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13.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冰的熔化都属于______变化,因为它们只是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并没有____________生成;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属于____________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时都有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蜡烛熔化 C.水汽凝结 D.产生白烟
2.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研碎胆矾 B.蔗糖溶解 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 D.红磷燃烧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丹桂飘香 C.玻璃破碎 D.火上浇油
4.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自然沉降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杀菌消毒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氯化钠溶液有咸味,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6.“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7.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蕊溶液可检测酸雨
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C.生石灰可作发热剂
D.金刚石可切割大理石
8.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
9.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甲骨刻字 B.火药爆炸 C.陶罐烧制 D.高粱酿酒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
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11.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崔忠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
A.78% B.21% C.0.94% D.0.03%
1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13.下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放鞭炮 B.剪窗花 C.堆雪人 D.放风筝
14.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15.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粟 D.绳锯木断
16.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修剪盆栽 B.制作木雕 C.烧制瓷器 D.整理桌椅
17.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飞扬”火炬
B.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C.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
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
18.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
参考答案
基础与提升
1.B
【解析】A、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它物质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B符合题意;
C、木炭冶炼金属是利用木炭具有还原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