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鲁肃过蒙屯下》节选①
〔魏晋〕陈寿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②虞(yú):预料。③拊(fǔ):抚摸。
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吕蒙功名显著,鲁肃经过吕蒙的屯下时,就直接去拜访他。
B.“结友”二字,体现鲁肃被吕蒙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
C.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D.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本文与《孙权劝学》都揭示什么道理?请从正、侧面叙述角度来分析两篇文章的不同?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往诣蒙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B.不可以故意待之 以草火烧(沈括《活板》)
C.君宜顾之 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D.结友而别 睨之久而不去(欧阳修《卖油翁》)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纪昌学射
①魏甘蝇,古之善射者,毂弓①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②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②。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③昌以牦悬虱于牖③,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④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注】①彀(gòu) 弓:拉满弓弦。②牵挺: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③牖(yǒu) :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④朔蓬之箨(gǎn):用楚国蓬梗做成的箭。
4.用“/”给文中画直线的文字断句。(画二处)
视 小 如 大 视 微 如 著 而 后 告 我。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尔先学不瞬, 而后可言射矣。
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纪昌学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回答问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①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有删节)
【注释】①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
7.下列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谒顾况 谒:拜见
B.及览诗卷 览:展览
C.不尚艰难 尚:推崇
D.言言皆实者也 实:朴实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A.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B.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C.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D.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年近二十岁名声还没传开的时候,去京城游玩并拜见过当时的名流。
B.白居易写作了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传到宫中,受到皇帝的喜欢。
C.白居易写诗每成一篇,必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老婆婆理解了他才抄录下来。
D.鸡林国国相很喜欢白居易的诗,愿以一百两银子一首的价格买下来分辨真伪。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②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②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1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行者见而哂之 哂:
(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以:
12.乐乐朗读这句话总是读不准,请你告诉他正确的是( )
A.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 B.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
C.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 D.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14.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他们都是怎样得“知”的?
15.结合这篇文章和《卖油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②。室有洼,径尺,浸淫③日广。每履之,足苦④踬⑤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⑥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⑦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⑧,则反窒焉⑨而不宁⑩。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旋:徘徊。③浸淫:渐渐扩展。④苦:总是。⑤踬(zhì):跌绊。⑥中(zhòng)人:影响人。⑦适,适应。⑧“至使”句:意为假使恢复到原来的状况。⑨窒焉:受阻碍的样子。⑩宁:安宁。
16.解释下列加点字。
(1)既久而遂安之( )
(2)每履之( )
(3)命童子取土平之( )
(4)及其久(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君子之学 温故而知新 B.又久而后安之 水陆草木之花
C.顾而笑曰 顾野有麦场 D.已而复然 康肃忿然曰
18.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19.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班级开展“自然的启示”主题卡片制作活动,请你参与。
桂
清·李渔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①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②而就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③。
(选自《历代百字美文翠珍》)
[注释]①虚:空。②蹴:踩,踏。③大意指玉兰造就的春光,桂花造就的秋色,转瞬即逝。
[读懂文意]
21.运用对应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1)[语境推测法]何不留将次第开_______
(2)[反义判断法]乃盈虚一定之理_______
(3)[查阅词典法]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_______
A.靠近,接近 B.成功,完成 C.趋向
[小组探讨]
22.请参加小组讨论,摘录原文,补全对话。
同学A:主题卡片可以设计“桂开”“桂落”两个画面,这样效果会更好。
同学B:我很认同。原文既描写了桂开的盛景:_______;又描写了桂落的败相:_______。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领会作者所寄托的道理:_______。
[设计卡片]
23.小组设计了卡片的图文。请依据短文,参照“桂落”文字,展开想象,完成配文。
桂开 | 桂落 |
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阵秋风袭来,满树桂花簌簌而落。瞬间,地上黄金点点,脚踏成泥,零乱如灰。 |
24.小组同学准备将做好的主题卡片赠送给以下对象,请结合以上对“桂”的理解,选择其中一位,写一段劝说词。
A.帮你报很多补习班的父母 B.写文章抒情过度的同桌
要求:(1)关注对象特点,内容合理;(2)运用第二人称;(3)语言得体,表达通顺;(4)标点符号使用规范;(5)12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①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②入两股间,今乃③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①拊掌:拍手。②搐:抽缩。③乃:却。
2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一日曝书画
26.为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7.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灌之溉之,蓬蓬如偃①盖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岫岭②之间,干③青云,凌碧霄,矫矫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何如耶!
噫!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选自《明清寓言选·松喻》)
【注】①偃:倒下,卧倒。②岫(xiù)岭:山峰。③干:冲,直上。
28.同学们归纳出解释文言字词的三种方法,请运用此方法完成各题。
(1)【课内迁移】“自亭亭也”由“亭亭净植”知道“亭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形索义】“有人移之盆盎”“盎”是形声字,形旁是“皿”,因此“盎”的意思和_______有关。
(3)【对句推断】“干青云,凌碧霄由“干”的意思推断出“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9.对语句的翻译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理解:本句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趣。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理解:本句照应上文“世人甚爱牡丹”,突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是对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的批判。
30.结合文章《爱莲说》回答下面的题目。
莲花与松都具有挺直耸立的本性。莲是花中的君子,独立不移,始终保持自己的品格;而松仅仅是为了“①_______”(用选文中的词语填空),甘愿被人“②_______(用《爱莲说》中的词语填空),从而丧失了自己的节操。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3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者如堵 堵:墙
B.旁睨而揶揄之 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C.叟能如是乎 是:这样
D.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名:出名
3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拳打砖墙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
B.但见杨双膝跪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垂死之年 无丝竹之乱耳
D.老人自缚于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B.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C.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D.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3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二相公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围观之人很多,有的人甚至站到一堵墙上去看。
B.卖蒜老人要用自己的死成就杨二相公的美名,这是在说反话,体现出老人对自己功力的自信。
C.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卖蒜老人的“咳嗽不绝”与被打后的“寂然无声”,杨二相公的“大怒而骂”与“哀求良久”,都突出了卖蒜老人武艺的高强。
D.选文告诉我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今后我们要虚心,不可恃才傲物。
3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②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③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①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务:致力。④伎:通假字,同“技”,技艺。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3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善( ) (2)及( ) (3)杖( )
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参考答案
1.A 2.均为揭示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不同:《孙权劝学》从正面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而《鲁肃过蒙屯下》从侧面讲述的是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起初轻视吕蒙,后交谈中吕蒙才能令其刮目相看,并结交为挚友。(意思相近即可) 3.B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A.有误,当时鲁肃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劝说下才去拜访吕蒙;
故选A。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