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4日
资源编号 78464

专题10: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

2024-06-13 七年级下册 0 57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 专题01:字音字形-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

专题10:诗词鉴赏

某班开展杜甫的《望岳》鉴赏交流会,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小轩认为本诗的颔联极为精妙,你同意小轩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活动结束时,邀请你结合全诗,谈谈诗人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运用夸张手法,以“千寻”极言峰上古塔之高。

B.第二句实写作者登塔后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无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这首诗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4.这首诗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你解释这句诗衍生的意义。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B.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暗”字突出了阳光时隐时现,天气阴晴不定;“明”字则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同时写景中寓含哲理,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

C.颈联写淳朴的乡村民俗。 “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祈求丰收。

D.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6.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阅读《登幽州台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B.“前不见古人”中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君主。

C.本诗前两句的朗读节奏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D.第三、四句中各增加了一个“之”“而”,读起来就比较轻快流畅。

8.结合下列介绍的写作背景,说说你对诗歌中“独”的理解。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诗人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一个“独”字来贯穿全诗,表现了月夜竹林中的清新幽静。

B.诗人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衬托静境,即“以声写静”。

C.诗后两句运用了比喻,把明月比作知心朋友,传达作者内心的孤寂。

D.诗遣词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10.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晚   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1.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1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桑柘:桑树和柘树。

13.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在内容和主旨上的相同之处。

14.说说你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约客             问刘十九

(南宋)赵师秀           (唐)白居易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15.与以上两首古诗体裁相同的是(   )

A.《己亥杂诗》   B.《游山西村》          C.《苏幕遮·碧云天》  D.《望岳》

16.简析《约客》前两句写雨声、蛙声的作用。

17.《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阅读杜牧的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乙】

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②千秋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③承露丝囊:群臣赠送的礼物。④金铺: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成。

18.两首诗都在写景中注入了自己深沉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乙诗中的后两句。

老师选择了唐宋两篇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的“欢乐农家游”,请完成下面小题。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B.《游山西村》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然而到处切“游”字,游性十足,游意不尽。

C.《过故人庄》看似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游山西村》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之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21.请分析两首诗的首联在内容与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抒离情。

22.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写感受,第二首则从“听”字入笔并扣其抒情达意。

B.第一首中的“玉笛”是对笛子的美称;第二首中的羌笛音色清脆高亢并有悲凉之感。

C.第一首中笛子吹奏的是《折杨柳》曲,第二首中暗点笛子吹奏的乐曲为《梅花落》。

D.第一首中的“何人”首先指诗人自己,第二首中的“胡天”点诗题中“塞上”二字。

23.第二首诗中的哪两句与第一首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并赏析这两句诗。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以其代指南京,南京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被废弃。②女墙:石头城上的矮墙。

24.从“烟笼寒水月笼沙”“淮水东边旧时月”等句中,我们能感受到月色   的特点。

25.两首诗的语言都显得精炼传神,请从炼字角度任选诗中的一个字加以赏析。

…………

参考答案

1.“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征。“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大雄伟等)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    2.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敢于攀登,勇于挑战等)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意思相近即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专题10: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 https://www.0516ds.com/7846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