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风趣与幽默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0日
资源编号 77592

第八单元 风趣与幽默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2024-06-05 五年级下册 0 1,02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第八单元  风趣与幽默

知识梳理

本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此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围绕语文要素,课后题和学习提示在编排上各有侧重:《杨氏之子》引导学生通过主客间对话的内容,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手指》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趣味,交流感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事物来写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面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今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手指本是寻常之物。作者却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把它们写得灵动鲜活,富有生趣。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考点讲解

1常考问法

示例: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请你选择一处,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2答题方法

主题阅读

一、阅读文章,完成题目。(15分)

口中剿匪记(节选)

丰子恺

口中剿匪,就是把牙齿拔光。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口中所剩十七颗牙齿,不但毫无 用处,而且常常作祟,使我受苦不浅。现在索性把它们拔光,犹如把盘踞要害的群匪剿尽、肃清,从此便可以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这比喻非常确切,所以我要这样说。

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作一群匪,再合适不过了。不过这匪不是普通的“匪”,而是官匪,即 贪官污吏。何以言之?因为普通的“匪”,是当局明令通缉的,或地方合力严防的,直称为“匪”。 而我的牙齿则不然:它们虽然向我作祟,而我非但不通缉它们,严防它们,反而袒护它们。我天 天洗刷它们;我留心保养它们;吃食物的时候我让它们先尝;说话的时候我委屈地迁就它们;我决心不敢冒犯它们。我如此爱护它们,所以我口中这群匪,不是普通的“匪”。

怎见得像官匪,即贪官污吏呢?官是政府任命的,人民推戴的。但他们竟不尽责任,而贪 赃枉法,作恶为非,危害国家,蹂躏人民。我的十七颗牙齿,正同这批人物一样。它们原是我亲生的,从小在我口中长大起来的。它们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与我痛痒相关。它们是我吸取营养的第一道关口。它们替我研磨食物,送到我的胃里去营养我全身。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

岂料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为我造福,而有时对我虐害,使我苦痛。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 能力,反而一味对我戕害,使我大痛,使我不能作画,使我不能作文,使我不得说话,使我不得安 眠 。这种苦头是谁给我吃的?便是我亲生的,本当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牙齿!因此,我忍气 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在这班“贪官污吏”的苛政之下,我茹苦含辛,已经隐忍了近十年了!不但隐忍,还要不断地买牙膏来孝敬它们!

我以前反对拔牙, 一则怕痛,二则我认为此事违背天命,不近人情。现在回想,我那时真有文王之至德,宁可让商纣方命虐民,而不肯加以诛戮。直到最近,我受了牙医师的一次劝告,文王忽然变成武王,毅然决然地兴兵伐纣,替天行道了。而且这一次革命,顺利进行,迅速成功。

武王伐纣要“血流漂杵”,而我的口中剿匪,不见血光,不觉苦痛,比武王高明得多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文章主要描述了“我”拔牙的经过。

B. “我”是因为不注意保护牙齿,才需要拔牙的。

C.文章用委婉含蓄的语言阐述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D.文章借“拔牙”说“剿匪”,表达出作者对贪官污吏的憎恶。

2.牙齿是怎样一步步“作恶”的?“我”对牙齿的态度又有怎样的变化?阅读文章,完成下图。(3分)

3.“我”为什么说自己有“文王之至德”?(2分)                             (     )

A. “我”宁可自己忍受牙齿虐害,也不肯把它们拔掉。

B. “我”宁可让商纣方命虐民,也不肯对其加以诛戮。

C. “我”慈悲心肠,与普施仁德的周文王有相似之处。

D. “我”与周文王两个人都认为拔牙违背天命。

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8分)

(1)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体现了文章语言_________的特点。(4分)

(2)文中还有许多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请你任选一处用“_________”画下来,并赏析其表达

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文章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完成题目。(14分)

马裤先生(节选)

老  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身着青缎子洋服上衣,

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我倒有点儿迷了头,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难道由——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

“你从哪儿上车?”很和气的。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正忙着给客人搬东西,找铺位。可是听见这么紧急的一声喊,就是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一开车,马上就给您铺好。”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儿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 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以免快转又吓个跟头。转好了身,腿刚预备好快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 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两个上铺都被他占了。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哦?!”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

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手巾吧!”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选自《我这一辈子》,江苏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有改动)

注 释 ①北平:旧市名。在中国北部。1928年改北京为北平,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此地为首都,复称“北京”。

☆ 广角镜·把握文章内容

1.文中写了马裤先生哪些令人厌烦的行为?请找出三处,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马裤先生有什么样的特点。(4分)

☆显微镜·深度剖析细节

2.文章开篇着力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用意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照应标题,刻画了一个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更具幽默的效果。

B.看似斯文绅士的衣着打扮与下文马裤先生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C. 为下文写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 “胸袋插着小楷羊毫”突显出马裤先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与下文相呼应。

3.“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快步走开。”下列对这句话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茶房已经听到,快步走开是去拿茶水了。

B.茶房的耳朵被震聋了,所以没听到走开了。

C. 茶房快步走开是对马裤先生的惧怕,想躲开他。

D. 茶房快步走开是对马裤先生的厌烦,不愿理他。

4.本文多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幽默。请在文中用“______”画出一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茶房的表现大有深意,从态度和气到最后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请你谈一谈这种变化对表现马裤先生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花镜 ·续写人物百态

6.马裤先生醒来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发挥想象,试着续写一段话。

三、阅读文章,完成题目。(19分)

下  棋

梁实秋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A】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 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 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 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点儿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 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然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苦痛,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

(1)【A】  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

处是                                                                    

弈虽小术,亦可以观人。是有这样的慢性人,每一着儿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的考虑。我 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赛跑,噼噼啪啪,草草了 事,这仍旧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 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 有赶尽杀绝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但最不幸的是争的 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我曾见过二人手谈①,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B】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如斗鹌鹑,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跳到桌子上夫了!

(2)                                                                

观棋是有趣的事,但是观棋也有难过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 吐为快。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 恨你,暗暗地骂你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

下棋只是为了消遣,其所以能使这样多人嗜此不疲者,是因为它颇合人类好斗的本能,这是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所以瓜棚豆架之下,与世无争的村夫野老不免一枰(píng)相对,消此永昼;闹市茶寮(liáo)之中,常有有闲阶级的人士下棋消遣。“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 涯之生?”宦海里翻过身最后退隐东山的大人先生们,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只好闲来对弈,了此残生,下棋全是“剩余精力”的发泄。下棋,有没有陶冶性情之功,我不敢说,不过有人下起棋来 确实是把性命都可置之度外。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 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此公深得棋中之趣。

(有改动)

注释 ①手谈:指下围棋。

1.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段落大意。(2分)

第1自然段:下棋时输棋者与赢棋者的不同情态。

第2 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作者对下棋的认识和体会。

2.第1自然段中的“太有涵养的人”在棋局不利时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太有涵养的人”这样表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人们通常说“观棋不语真君子”,作者却说“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这是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本文语言生动、风趣,得益于修辞手法的使用,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完成文中的两处批注。(7分)

5.下列关于文章的表述,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2分)                    (    )

A. 文章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棋人众生相。

B. “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形象地表现出“行有余力”者在欣赏陷入窘境者的苦闷时那种放松惬意的感觉。

C.从“村夫野老”“有闲阶级的人士”“退隐东山的大人先生们”等可以看出,对下棋嗜此不疲者涵盖各个阶级,人数众多。

D. “此公深得棋中之趣”中的“趣”讽刺“此公”深陷棋局,竟连性命都不顾及。

6.作者在文中几次提到“下棋却是要争的”“下棋不能无争”,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他这样说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口中剿匪记(节选)

1. D

2.① 忠仆、护卫  ②一味对“我”戕害  ③决定拔牙

解析:考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阅读文章,抓住关键内容,进行概括归纳。文章主要讲了“我”的牙齿起初为 “我”服务到后来一步步作恶,使“我”越来越 痛苦,最终“我”难以忍受,决定拔牙的事。根 据第3自然段中的“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 护卫”可知,①处应填“忠仆、护卫”;根据第4自 然段中的“根本没有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能 力,反而一味对我戕害”可知,②处应填“一味 对‘我’戕害”;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我”一开 始十分爱护牙齿,最终因为难以忍受牙齿的戕害,决定拔牙,所以③处应填“决定拔牙”。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风趣与幽默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https://www.0516ds.com/7759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