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八单元“语言艺术”
阅读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语言的艺术”组织选文,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手指》,一篇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语文园地八》中编排了“为人”的五条格言。这些课文体裁各异,有文言文、散文、记叙文。本单元的习作是“漫画的启示”,属经验启示类应用文的练习。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描写了孔君平和杨氏子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从而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形象;《手指》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趣味盎然的语言,把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童年的发现》则是以儿童视角描述“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有趣过程,俏皮的语言和幽默的自我调侃令人忍俊不禁。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有主客双方机智巧妙的对话;有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有幽默俏皮的自我调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风趣的语言除了生动有趣、使人发笑之外,往往还能让读者在一笑之余有所回味。此前,三年级上册已经安排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本单元再次聚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风趣,是对语言感受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其中《杨氏之子》和《童年的发现》都讲了9岁儿童童年生活趣事,《手指》一文体现出丰子恺先生语言的风趣幽默,“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三篇课文内容和语言的风趣之处作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让学生体会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学习把事物比作人或把人比作事物来写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趣味性。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阅读方法
1.有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
★感受语言的风趣——借助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要感受语言的风趣,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如读孔君平的话“此是君家果”,联系上文可知“果”指的是杨梅,意思是“这杨梅是你杨家的水果”。“杨梅”有“杨”字,杨氏子姓杨,这让孔君平想到了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所以才会说出这句话。
★感受语言的风趣——分析理解人物,感受人物语言的魅力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岂是我家的水果”这个意思。这个回答反映出杨氏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的特点。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读一读,找出语言幽默生动的句子。
第二步;想一想,这个句子是怎样做到语言幽默生动的。语言有趣,有的是因为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有的是因为活用词语,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仔细品味,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第三步:用精练的话概括出自己的理解。
2.把握漫画的特点,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
知识点补充:语言特点的分析
语言特点就是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
1.有的语言明白 晓畅、简洁清丽,
2.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3.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 意境深广。
4.有的语言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 特点,有的豪放,有的婉约。鉴赏文章的语言就是对文章的这些特点结合文本做出分析。
具体方法
一、从词语角度分析
第一看词语是不是有丰富含义,第二看词语的特点。
1.如果词语有深刻含义,像比喻义, 双关义等可以使语言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
2.如果大量使用双声词、叠韵词、拟声词等,可以使语言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富有音乐美。
3.如果大量使用了动词、形容词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
4.如果使用了较多描写色彩的词,可以使语言形象,富于变化。
二、从修辞格的角度分析
看要求分析的句子、语段甚至文章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
1.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所以使用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当然,使用比拟也有这样的效果。
2.排比的作用是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所以它们可以使语言具有气势。
3.对偶的作用是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播记忆。
4.夸张的作用是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所以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5.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三、从语体风格的角度分析
1.书面语体一般都使用长句、复句、结构严谨的完全句。布局层次分明、逻辑关系严谨。 因此语言的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是这种语体的基本要求。
2.口语语体是适应“面谈”的交际 需要而形成的,所以也叫谈话语体。口语语体的主要特点是:平易自然,不事雕琢,冇跳跃 性,生动活泼,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四、从文体特点角度分析
选好文本后先要确定是实用类文本还是文学类文本,然后分类了解各种类型文本的具体小类。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可以广义地分为记叙类文本、说明类文本、议论类文本。
1.记叙类文本的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是记叙文的总特色。从记叙文的语言构成有:叙述性语言,对话性语言,抒情性语言,描写性语言,和议论性语言。叙述性语言要客观化,对话性语言.要个 性化,抒情性语言要情感化,描写性语言要细节化,议论性语言要深刻化。所以在记叙.文的 总特色下还要考虑记叙文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特点。
2.说明类文本语言特色
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是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当然一篇具体的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 读者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语言特色可以平实见长,也可以生动活泼见长。或概括, 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认真分析文章所用到的各种说明方法,各种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科学运用,正是说明文语言特色的正确体现。
3.议论类文本的语言特色
准确、鲜明、富有概括力是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议论文的论点一定要鲜明,作者的褒贬态度也一定要鲜明,议论文的语言概括力特别强,常常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注意理解句子中定语、状语等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关键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
一、讨论过后,甜甜分享了自己听过的一个小男孩充满趣味的想法,请你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并完成题目。
我被绿房子吃了
孙道荣
①8岁男孩迪伦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作家。他整天画啊、写啊。在一幅画着城堡的画下面,他写着“我被绿房子吃了”;在一幅画着花园的画下面,他写着“豆角的角,蹦到了我的眼睛里”,都是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画和话。
②在画了81幅画和写了81句话后,这个8岁的小男孩忽发奇想,能不能将自己画的画和写的话结集出版呢?说干就干。他找出电话簿,给出版商们打电话。一个出版商拒绝了,又一个出版商拒绝了,所有的出版商都断然地拒绝了。
③没人愿意帮他出版,迪伦想,那我就自己将它变成一本书。怎么变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将它们装订在一起。当然,他也知道,仅仅装订在一起,还不是一本书,一本书之所以成为一本书,是它必须出现在它本该出现的地方——书店,或者图书馆。
④迪伦家的附近,就有一家图书馆。他带着自己装订好的“书”,来到了这家图书馆。他在图书馆逡(qūn)巡一圈,来到一排书架前,踮着脚,将书架上的书扒开,留出一个空隙,然后,将自己的那本“书”悄悄地塞了进去。
⑤晚上,父母下班回来了,他不无得意地向父母宣布,自己画的画和写的话出版了,它们成了一本真正的书啦!
⑥年轻的父母惊喜、疑惑,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儿子的涂鸦就出版成书了?见父母不信,迪伦说,不信,你们自己去图书馆看嘛,我的书就摆在图书馆的书架上。
⑦第二天早上,迪伦的妈妈请了假,与迪伦一起去图书馆看看他的书。
⑧迪伦领着妈妈来到了那排书架前。一本本,全翻遍了,并没有找到他塞进去的那本“书”。迪伦一脸失望,一脸尴尬。
⑨迪伦妈妈摸摸迪伦的头,别急,儿子,让我们问问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惊诧地看着8岁的迪伦,你就是那本“书”的作者吗?哎呀,我们正试图寻找你呢。
⑩她从办公室的案头,拿出一本裁剪、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书,对迪伦说,我们昨天整理书架时发现了你的书,真是太有趣了、太动人了。于是,我们连夜重新为它装订,给它做了一个硬壳封面,并且为它取了一个书名《我被绿房子吃了》,这个书名你喜欢吗?
⑪迪伦妈妈接过那本书,它看起来,就像一本真正的书。她摩挲着,一脸欣慰。
⑫图书管理员继续说,我们打算将它摆放在儿童读物的书架上。说完,图书管理员领着迪伦母子,走向儿童书架。他们一起郑重地将那本《我被绿房子吃了》,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⑬在那个只有几百人的小镇图书馆,8岁男孩迪伦的书《我被绿房子吃了》已经被借阅了100多次,至今还在小镇孩子中传阅。
1.(内容概括)请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补全下面的表格。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
迪伦写写画画,(1)想成为
|
(2) ,遭到出版商拒绝,随后自己将其装订成“书”,(3)
|
迪伦的“书”成功获得管理员的认可 | 图书上架,(4)
|
2.(句子赏析)下面这个句子写得很好,请你结合下边提示,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他在图书馆逡巡一圈,来到一排书架前,踮着脚,将书架上的书扒开,留出一个空隙,然后,将自己的那本“书”悄悄地塞了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题作用)“我被绿房子吃了”这一标题很独特,请你从内容和语言的角度出发,谈谈它好在哪里。[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面是妙妙准备的散文,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消失的记账本
李航
①奶奶的记账本莫名其妙消失了,她恨不得将家底给翻过来找寻记账本的下落。每天奶奶嘴里念叨最多的,都是那句“记账本到哪儿去了呢”。一家人都不知道记账本去哪儿了。我们猜想,记账本可能被爷爷当成废品给卖了,可能被野猫叼走了。也有可能,记账本自己长出翅膀飞走了。在这些可能性里,奶奶宁愿相信前两个都不愿相信最后一个。
②记账本早泛了黄,皮身是透明的塑料壳。记账本早被写满了各类文字与数字,没地方写时,奶奶就会用毛线装订几页在记账本屁股后面,因此,塑料壳早被挤得满满当当,挺着大肚子朝人吐舌。
③在我出生前,奶奶就拥有了这个本子。她说,记账的习惯随太姥姥。老屋的木箱里,就有着一沓破旧的纸,纸上则写满了太姥姥的过往和故事。
④奶奶是个生意人。每天的入账她都会写在上面,最后写下“合计”俩字,用来表明今天的利润和收入。兜里装满了笔,黑色、红色、黄色应有尽有,奶奶像个勤奋学习的学生,有着最为丰富的学习工具。
⑤记账本不一定是记账,有时也记事儿。
⑥一些页面的右上角,写着日期、天气,还有心情变化,有时是“愉悦”,有时是“忧伤”。奶奶的心情变化如同天气预报一样难以揣测。而在这些页面,奶奶会写下日记,记录自己这些天经历的趣事儿,也许是和老闺蜜间交谈的八卦,也许是我考试又有了进步,又也许,是爷爷做了她最爱吃的饭菜。记账本在这时便成了日记本,写满了独属于奶奶的人生轨迹。所有的时间与光阴都霎时间浓缩成了文字,钻进了本子里,老老实实地供我们欣赏。
⑦奶奶有时候也会看不懂自己写的东西,比如“南,鱼,32元”,这句话可能是说,今天去南街菜市场买了鱼,花了32元。写得越简略,意思和回忆就越模糊。可这些对奶奶而言,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写下了这些东西,写下便意味着一切,便意味着有意义、有收获。
⑧日子流逝间,记账本成了奶奶抒发情绪的唯一途径,记账本默默地听着奶奶讲着故事,任凭黑色笔墨渗过它的身子,写下一个个斑驳清晰的文字,那些过往和故事都在风雨腐蚀里变得模糊起来。记账本也已在以一种不太明显的速度苍老起来,就像奶奶一样。
⑨那个记账本终究是消失在了奶奶的世界里。我给奶奶换了个记账本,那个记账本更华丽、面积更大。但奶奶不像以前那样,常打开笔盖,掀开记账本记录着一切,本子上传来的沙沙声也显得没有那么亲切,送进耳朵里,反而让人有些疲惫了。
⑩北面吹来一阵风,我无形之间看见,在风的吹拂中,那个消失泛黄的记账本正随风翻页,响起熟悉的声响。我想,记账本未曾消失,它一直在我们身边。
(文章有删减)
4.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指隐藏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
B.装订:把零散的书页或纸张加工成本子。
C.浓缩:泛指不需要的部分减少而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高。
D.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5.文章记叙了记账本的作用以及它与奶奶之间的情感故事:奶奶做生意需要用记账本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还用记账本记录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几年的时光里,奶奶在记账本里抒发情绪,记账本则默默倾听奶奶讲故事。
6.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给下面的句子做批注。[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语句】塑料壳早被挤得满满当当,挺着大肚子朝人吐舌。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⑨段写“那个记账本终究是消失在了奶奶的世界里”,第⑩段写“记账本未曾消失”,作者的表达是否前后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下看猫头鹰
[美]珍·尤伦
①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外面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
②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隔不多久,我们走到了松林地
带。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
③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察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
④“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
⑤“呼,胡胡胡胡——呼!”
⑥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⑦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⑧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⑨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⑩我喘着粗气。爸爸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
⑪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⑫“呼,胡胡胡胡——呼!”
⑬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
⑭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⑮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⑮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⑪“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
⑯我知道我可以说话和笑了。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
⑰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文章有删减)
8.(内容概括)仔细阅读文章,仿照下面的示例,用“虽然……但是……因为……”概括“我”看猫头鹰过程中心理状态的相关情节。
示例:虽然猫头鹰一开始没有出现,但是“我”并不难过,因为“我”想起几个哥哥说的话: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作家 请求出版 悄悄放到图书馆的书架上 多人借阅
2.此句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迪伦将自己装订的“书”放到图书馆书架时的小心翼翼,表现出迪伦内心的犹豫和期待。
3.①标题“我被绿房子吃了”也是迪伦的“书”名,迪伦出“书”贯穿全文,是故事线索。②用词符合孩子的口吻,充满童趣和想象力,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