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梳理
专题08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
1.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2.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庐山之外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3)言简义丰的语言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至极。看似简单的闲笔,却是匠心独运之所在。
3.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②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掌事
(2)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 今义:孤独
(治)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
②但当涉猎
古义:只,仅仅 今义:但是
③见往事耳
(见)古义:了解 今义:看到,看见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④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义:很 今义:大小
⑤蒙乃始就学
古义:从事 今义:连词
⑤及鲁肃过寻阳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以及
(过)古义:到 今义:经过
⑤即更刮目相
古义:重新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3)一词多义
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掌管)
②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原意为借口,文中指推辞
(5)重要句子翻译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④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又有谁能比得上我呢?
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
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⑧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6)问题探究
①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答: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吕蒙:吴国名将,知错就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鲁肃:吴国谋士、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②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答: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与之深交,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的特点。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③你认为孙权所说的话中,哪一句最能说服吕蒙?为什么?
答:“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以自身的例子使吕蒙的推辞无立足之地。
④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从中可以看出孙权有什么特点?
答: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 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⑤哪些语句表明吕蒙读书进步之快之大?这属于什么描写?包含了鲁肃怎样的感情?你有什么体会?
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描写,赞叹之情。重任在身不可不学。(学习能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能增长才干)
⑥文中吕蒙与鲁肃的对话生动、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答:鲁肃的话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吕蒙的话表露出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两人风趣的对话表现了吕蒙就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 。
⑦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示例)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不管天赋怎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告诉我们“开卷有益” 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木兰诗》
1.文章中心概括
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2.写作特点
(1)浓郁的民歌特色。本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以悬念“叹息”起笔,接着一问一答,这是民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全诗用口语写成,生动质朴,生活气息极浓。如“溅溅”“啾啾”“霍霍”这些拟声词,“十二”“百千”这些夸张的数字,“阿爷”“阿姊”这些口语化的称呼,都具有通俗文学的特色,不事雕琢,自然流畅。
(2)大量铺陈排比,感染力强。如文中的“东市买骏马……”“爷娘闻女来……”“开我东阁门……”,这些排比句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使得整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叙事详略得当。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离家出征、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3.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①著我旧时裳 “著”通“着”,穿
②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
③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计,同伴
(2)古今异义
①木兰当户织
古义:门 今义:门第
②阿爷无大儿
古义:父亲 今义:父亲的父亲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④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⑤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⑥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⑦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⑧策勋十二转
古义:次 今义:旋转
(3)一词多义
①市: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②将:将军百战死(高级将领)
出郭相扶将(搀扶)
③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上)
④机:不闻机杼声(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重要的事务)
⑤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⑥策:策勋十二转(记)
策马扬鞭(鞭打)
执策而临之(鞭子)
⑦何:问女何所思(什么)
水何澹澹(多么)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愿为市鞍马
市:原意为集市,文中指买
策勋十二转
策:原意为竹简,文中指登记
②名词用作状语
当窗理云鬓
箕畚:原意为云彩,文中指像云一样的
(5)重要句子翻译
①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译文: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溅溅”的流水声。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木兰)疾行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越过关隘山川。
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文: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将士们的铠甲。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壮烈牺牲了,有些凯旋而归。
⑤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文:(天子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还赏赐很多财物。
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译文:在窗前梳理云一样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上花黄。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文:雄兔的脚乱扑腾,雌兔的眼眯缝着。
⑧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当雄雌两兔一起挨着奔跑的时候,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