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南京专用)
专题08 诗歌鉴赏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硕鼠
《诗经•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①,莫我肯顾。
逝②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③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②逝:通“誓”。③爰:乃,于是。
(1)我们学过的《诗经》作品中,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是( )
A.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B.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诗经》主要的手法是赋、比、兴,请结合本诗分析“比”的手法。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宿水口)
【宋】洪臻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紧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长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2.你参加了学校的“诗文入画”的短视频比赛,“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这两句你将拍摄什么样的画面?
3.短视频做好后,你要把它发到朋友圈,为了让网友们能够了解诗歌的主题,你可以结合内容这样配文:
4.阅读《芣苢》,完成下题。
芣 苢①
《诗经•周南》
采采②芣苢,薄言③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①芣苢(fú yǐ):车前草。这首诗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②采采:茂盛的样子。③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④掇(duō):摘取。⑤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⑥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语文老师建议五月份墙报以“愉快的劳动节”为题。你觉得这首《芣苢》很合适,请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5.【古诗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在其《新乐府序》中写到“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意思是所说的话语直接而且切中要害,想要听到的人能深深警醒。请你结合《卖炭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⑴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⑵,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⑶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⑴浩初:作者的朋友,此时到柳州看望柳宗元。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⑵海畔:海边。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剑铓(má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⑶若:如果。
6.这首诗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7.同样表现离愁别绪,下列哪一项中的诗句与本诗三、四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
A.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B.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璟《山花子》
C.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D.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①,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①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徘徊的样子。
8.仿照下面的形式,完成前两章的白话诗翻译。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__________
9.“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两句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唐】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0.请根据诗歌的前两句概括雨的特点。
11.发挥想象,请用自己的话描写出最后两句诗歌的情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月夜登阁避暑
[唐]白居易
旱久炎气盛,中人①若燔烧②。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③。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
回看归路傍,禾黍尽枯焦。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选自《白居易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注释]①中人:普通人。②燔(fán):焚烧。③岧峣(tiáo yáo):高峻,高耸。
12.诗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句直接描绘了“旱久炎气盛”的场景。
13.白居易主张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新乐府序》)。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他“为民”“为事”而作的?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牧童曲
[唐]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①稠。
陂②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③。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④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⑤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选自《古诗词赋观止》,南京大学出版社)
[注释]①禾黍:通指农作物。②陂(bēi):水边,水岸。③垅头:指高的坡岭。④ 白犊:小牛犊。⑤吹叶:将叶片放在唇边,吹作声响。⑥“官家”句:典故出于《魏书·拓跋晖传》,北魏时,拓跋晖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其车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 便派人在路上到处生截牛角。
14.牧童到远处放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诗中原句填空)
15.这首诗用牧童的话作为结尾,有何妙处?
16.请再默写两句有关牧童的诗句。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送陈章甫①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③酒饮我曹④,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⑤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①陈章甫:江陵人,因故选官落第返乡。②大颡:宽头。③酤:买。④我曹:我们。⑤郑国游人、洛阳行子:分别指陈章甫和诗人自己。
17.诗中画线句表现了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18.这首诗歌在形式上多次换韵,参考平水韵表,一开始押“下平七”阳韵,而后转“下平四”豪韵,最后转“入声十三”职韵和“下平五”歌韵。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19.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沚。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蒹葭》全诗三章,开头都采用①____起兴。在形式上,本诗采用②____ 的形式,每章只换几个字,造成③______的表达效果,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④_____心情。
20.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面对①____,②____(①②处填四字主谓短语),雨脚如麻,丧乱少眠等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③____情怀。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秋凉闲卧
(唐)白居易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
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
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21.下列填入首联方框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浅 B.嫩 C.深 D.生
22.赏析诗句“槐花深一寸”的妙处。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相关练习。
木瓜
诗经·卫风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③报也,永以为好④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注释】① 投:赠。木瓜:一种有香气的椭圆形的瓜,可食用。后文木桃、木李皆为果名,可食用。② 琼琚(jū):与下文的“琼瑶”、“琼玖”都泛指美丽的佩玉。③ 匪:同“非”。④ 好:爱。
23.从本诗的内容来看,应是写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既是“扔”,又像是“送”,像无意扔去,写出了女子赠物时的______的心情。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采用四言,句式上形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吟咏时易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B.本诗的内容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很紧密,这可以从投给“我”的东西得到应证。
C.“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远高于受赠的东西,体现了主人公对情意的珍视。
D.本诗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诗中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 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①,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释]①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徘徊的样子。
25.诗歌前两章采用_______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26.“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2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老歌
[唐]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诗中“___________”四字集中说明了老农“家贫”的原因。
(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与前面内容无关,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社 日
王驾(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民众会集体欢宴,表 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喜悦。
28.前两句中的“_____” 这个 字,点出 了鹅湖村 里年景富足,丰收在望的景象:“_____”这个细节描写,表现出村里民风淳厚,太平安宁。
29.诗评家说,这首诗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社日的情景,却描绘出这个节日的欢乐,让人感 受到“桃花源”式的农村生活。其中“家家”一词用得极妙,请从修辞角度做赏析。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30.第三、四句分别从____、____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 的气氛。
3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ɡēnɡ):继续。
3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33.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参考答案
1. (1)B
(2)比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比是比喻的意思,相当于比喻修辞方法。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借喻是其主要表现方法:被责骂的对象在正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主旨。
这首诗旨在说明朝廷官员敛财,盘剥庶民,该诗纯用比体,以硕鼠喻剥削者,以“黍”“麦”“苗”喻庶民们的劳动成果。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