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综合性学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南京专用)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75786

专题07 综合性学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南京专用)

2024-05-12 八年级下册 0 53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南京专用)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南京专用): 专题01 字音字形-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南京专用)

专题07 综合性学习

1.学校开展了“摘抄•做笔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任务。

(1)为提高写作能力,某同学摘抄了《登勃朗峰》中的语句,你认为下列哪项摘抄没有达到目的(   )

A.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

B.只见一股清流急湍其间。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C.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D.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2)学校拟展示同学们的优秀读书笔记,为收集到更多的作品,请你帮忙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16字)

(3)参观读书笔记的你接受了校园记者的采访,就“写好读书笔记”做了即席讲话。(不超过30字)

2.汉字起源于图画,象形文字即是以图为文。汉字“马”是一个象形文字。

(1)下列象形文字中表示“马”字的一项是(   )

A.A                                      B.B                                      C.C

(2)请写出两个带“马”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和小昕踏青桃湖公园,完成后面任务。

(1)小昕拍下了桃湖公园桃花盛开的美景,请你用比喻句仿写,为其配上恰当的文字。

桃湖公园桃花开

明镜一样,是碧青的湖水;

_________一样,是_________

_________一样,是_________

(2)公园正在评选“最佳宣传标语”,小昕向工作人员询问,了解到如下信息:

桃湖公园原名刘家湖,曾作为鱼塘、雨水汇集、农田灌溉水源以及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排放使用,水质持续恶化,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现在的桃湖公园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彻底改变了刘家湖片区原来杂乱无章的面貌,成为当地的一处风景名片。公园引入了75个品种共计上万株桃树,并点缀各类乔木、灌木、草坪,打造南京最大的桃花观赏基地。

小昕草拟了A、B两则宣传标语,你认为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A.人间仙境何处寻?桃湖胜过武陵源。

B.桃湖旧貌换新颜,十里芳菲尽春色。

我认为(       )(填选项)更好,因为_____

为了充分呈现“和”的内涵,班级开展讨论交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老师:同学们!一个“和”字,内涵丰富,请大家谈谈对它的理解。

何萍:         。(众笑)

老师:谢谢!何萍同学不仅巧借自己的姓名表达了观点。还表达了美好祝愿!同学们还有其他认识吗?

小玄:我觉得探求内涵,还可以到成语中去挖宝啊,单就“和”读作第二声时,含有“和”字的成语很多呢!自然界有“         ”,社会生活中有“         ”,都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觉。

4.运用“即席讲话”的相关知识,结合语境,填写何萍同学的发言内容。

5.依次填写两个成语,补全小玄的发言。

(1)_________

(2)_________

某班级开展了以“和”为主题的讨论会,以下是讨论会上所用的材料。

【材料一】首届亚洲文明大会于5月22日闭幕。大会标志极具特色。图案主体部分由牡丹花衍生而来,①六瓣互动的花瓣图形代表亚洲六个分区,并将抽象的人的形态融入其中,②产生人与人之间手牵手连接沟通的视觉效果,③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④体现了亚洲人民携手搭载的命运共同体。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也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图形中间嵌入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英文译名的缩写的首字母。

【材料二】班级举行汉语周读书演讲活动,学习委小忠和语文课代表小永在书目的选择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发生争吵。

6.【材料一】中划线语的分句存在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课堂上几位同学根据【材料一】对“和的内涵”进行了探讨,请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忠:“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和”的内涵。

小永:我认为亚洲文明大会的标志的设计的形态、视觉效果、______、______、______等也体现了“和”的内涵。

8.【材料二】中,小忠和小永发生争吵,班主任让你劝和他俩,你将怎么劝?

9.按照要求修改作文片段:

位于南京秣陵路21号的“二楼南书房”,居处在一片平静的居民楼内。它由三间书房组成,面积不大,拉开门、进入书房,再轻轻合上,这样一来,就与外面嘈杂的世界隔开了。这里的人不多,来看书的几乎都是大学生,即便沉迷书中的人不小心挡住了路,只要你轻轻说一句“          ”,便会安静地让开一隙,接着沉浸在书中。这二十四小时对外开放的书屋,如同永不关灭的灯,让屋中读书人的心,永远炙热、真诚。

(1)根据语境,下面_____(填序号)更适合填入原文横线处,理由是______。

①对不起,麻烦您了!请让我过去一下可以吗?

②抱歉,借过。

(2)语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找出来并在横线上修改。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修改文字。

快乐的人,在黑夜中也会绽出笑容;悲伤的人,即使睡着了,梦中也滴泪。心情对于我们来说是那样重要。只有拥有好心情,我们才可能收获健康、美丽、财富,如果没有一份好心情一切都无从谈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给你好心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欢悦给你好心情;“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意外给你好心情。学会每天对自己说:“今天我的心情很好!”

(1)在第二句空白处,用一个比喻句形容好心情的重要性。

(2)将划线句改写成一个反问句。

11.同学们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实践活动,张慧宛同学辑录了关于春天的古诗,编成了一本诗集。下面是这本诗集的部分内容,请你为这本诗集取一个名字,限4字。

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 《渔歌子》)②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滁州西涧》)③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诗集名称:

12.班级开展“与文学有约”采访实践活动,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参与活动。

2022年8月23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公示,四名南京籍作家及其作品榜上有名。自小在南京长大的葛亮夺得中篇小说奖。葛亮创作的中篇小说《飞发》围绕理发行业及其传统展开,看似日常生活化的内容里,包含着颇具考证价值的历史风貌。作者笔下悉心写出的老香港城市图景和理发行业的大小物事,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老港剧里琳琅满目的影棚。在他精心营造的景象中,传统行业的发展变迁、每一位从业者的个人命运、历史的无常推进都成为真实而又沉重的命题,展示在读者面前。

——摘自“龙虎网”报道《鲁迅文学奖揭晓!南京四位作家获奖》,有删改

(1)你决定推荐葛亮为本次活动的采访对象,请向全班同学讲述推荐理由。

(2)结合活动主题,补充下面的采访提纲。

“与文学有约”采访实践活动嘉宾采访提纲

时间 2022年11月1日(周二)8:00-10:00
采访对象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得者葛亮
采访目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方式 “腾讯会议”连线采访
采访用具 电脑(含摄像头、麦克风)、网络、纸、笔
采访问题 得知获奖感受如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南京头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一到秋天,溧水就美成了中山!》的文章,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热评。(【注】:中山,古溧水的雅称,因“中山兔毫”贡笔而得此雅称。)

(1)你作为溧水都市报小记者,在景点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其中比较符合新闻采访要求的一组问题是(   )

A.你:您好,有人说“秋天的溧水,才更符合中山这个雅称”,您怎么看?

市民甲:我想秋色是溧水这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古都最美的风景吧。

你:我刚才为您和您身后的美景拍了一张照片,可以上传吗?

市民甲:嗯,好吧,可以吧。

B.你:您好,我是溧水都市报小记者,看到您刚才在拍照,您认为溧水秋景怎么样?

市民乙:我觉得秋天的溧水是最美的。

你:有人说“秋天的溧水,才更符合中山这个称呼”,您怎么看?

市民乙:“无想景幽远,山屏四面开。”你看层林尽染火红橘黄的山景,唯有这秋色,才能衬托出溧水厚重的气质。

C.你:您好,有人说“秋天的溧水,才更符合中山这个称呼”,您怎么看?

市民丙:中山这个雅称正如这人间秋色中流淌出来的古韵,宁静,淡然,美好。

你:您觉得溧水的秋天美吗?

市民丙:我觉得特别美,颜色特别丰富。

(2)面对大美秋色,也有市民出现景点逃票、违规停车等行为。为此,你写了一篇通讯,报道此类现象并强调“诚信”,适合作为通讯标题的是(   )

A.轻诺必寡信,天生桥曝光逃票者身影惹众怒。

B.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C.被曝光!诚信缺失会带来不良影响。

D.寻找守信之人,反思失信之害。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班级将举办主题演讲活动。

14.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小语将展示三张图片,完成如下任务:

诚信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从小到大,一直陪伴着我们学习与成长。小学的时候,诚信是一朵鲜艳的小红花,我们从中学会了讲真话、辨是非;中学的时候,诚信是_______________;大学毕业后,诚信就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我们从中学到了求职者不能掺水分、走捷径。

(1)依据图片,仿照画线句,补全横线上的内容作为开场白。

诚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去采访图三中的人物,你会分别问他们什么问题呢?

①问招聘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求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为本次演讲活动设计一条主题标语,要求:①不超过15个字;②富有号召力。

16.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1)阅读下面材料,请你从两方面概括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2)为了让“低碳生活”理念更深入人心,请你设计一个活动内容。

(3)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学校餐厅不再向大家提供一次性餐具,下面是餐厅里的一则提示语,请你帮助他们修改得更为温馨、委婉一些。

提示语:餐厅里一律不提供一次性餐具。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八年级(1)班将举办“倡导低碳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了解低碳生活】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1)你从材料中了解到“低碳生活”的核心内涵是:______

【宣传低碳生活】

(2)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向全校师生发出“低碳校园”倡议,请你完善倡议提纲。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 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8.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19.班级准备制作一期海报,请你再帮助设计三个栏目。

栏目一:拟低碳标语

栏目二:__________

栏目三: 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_

20.作为班长,请你向同学们提两条建议,以实现“低碳生活”。

21.倡导低碳生活,人人有责假如你遇到一位农民爷爷正准备焚烧秸秆。你会怎么劝说他?

22.班级开展“低碳生活,你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的三则新闻标题,请你简要分析这三则新闻标题的共同特点。

材料:

多一份低碳少一份“霾”怨——人民网

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新华网

厕所“小”改造低碳“大”提升——百度网

(2)小明同学在活动中准备在班级公众号上推送一期“绿水青山秀家乡”电子报,下面是两幅图片,你觉得哪一幅适合做本期电子报的插图呢?请你选择一幅并结合画面内容和新闻主题,有顺序地介绍画面内容。要求:抓住画面特征,层次清晰,不少于80字。

23.学校开展“以和为贵”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小郑同学要参加“以和为贵”系列活动之一的演讲比赛,为了印证“和而不同”,他在演讲词中列出了下列语句,请你帮他找出其中不适合的一句是(   )

A.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B.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小郑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有感而发,写了如下文字,请你帮他补写完整。

日月星辰,从白昼到黑夜,谓之和;春夏秋冬,从花开到叶落,谓之和;_____,_____,谓之和; ____,______,谓之和。

(3)小潍同学从报刊上发现了以下资料:

世卫组织对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度认可,今年5月初,将中国新冠疫苗纳入“紧急使用清单”。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国内疫苗接种已经超过5亿剂次,中国还向8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人们接种中国疫苗后,不良反应案例非常少,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读了以上资料后,小潍同学认为:有些国家对我国新冠肺炎疫苗公然抹黑,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中国应借此机会狠狠教训一下这些国家,不给他们提供疫苗,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好惹的。

你的观点与小潍不同,你认为:中国自古提倡“以和为贵”精神,_____________。

24.学校开展“以和为贵”的主题班会,学习委员收集并整理了一些材料。请参与活动,完成小题。

在浩繁的汉字中,“和”字是一个结构简单、人人共识的字,但是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大篆、小篆、楷书三种不同字体的“和”,并非单纯的印刷技术的象征性表演,_________,又传递出中国“和文化”的核心理念,向世界宣扬了今日中国以和为贵的友好姿态。

(摘编自网络)

(1)依据上下文将下面三句话依次填入材料一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原则与智慧

②它既表达了中国文字从篆体到宋体、从宋体到简体的演变历程

③它又是一个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字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在搜集到的下边的名言中,“和”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B.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C.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徐元杰《湖上》)

D.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3)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双方见解不同时,有人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也有人认为“和为贵”,应该顾全大局,选择退让。你赞同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25.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活动一:解读“和”之义

小组内同学搜集了下面关于“和”字起源的资料请你和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和”字源于“龢(hé)”。而“龢”又从“龠(yuè)”,“禾”声。《说文解字》:“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龠是中国古代竹制的吹奏乐器,最初只有三孔,后来发展为多孔,即今所谓的排箫。“龢”以左旁的“龠”表形,以右旁的“禾”表声,表示吹时,从长短不同的竹管发出的“和和”乐音以调和众声。

材料二: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

材料三: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康熙字典》)

(1)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你推测“和”的起源和________,它的本意可能是________,由此引申出的意思有________等。

活动二:列出“和”之演讲稿提纲

(2)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把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________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________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    ________

26.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书写名言】请将下面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礼之用,和为贵

(2)【补写标语】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根据已给出的内容,将活动标语的下句补充完整。

上句:和谐社会水秀山青人亦亲

下句:文明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活动】班长围绕“以和为贵”的主题,已经设计出活动一,请你设计活动二和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以和为贵”征文比赛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作海报】在制作宣传海报时,同学们搜集了两张图片选做封面,你认为哪一幅图效果更好?请结合选图阐述理由。要求:理由充分,语句通顺。

27.综合性学习

“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八年级10班准备开展一次“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两个带“和”的成语或俗语。

(2)请根据以下示例,解读“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

A同学说:“和”是“和煦”,是春风温暖,阳光明媚。

B同学说:“和”是“和平”,是百姓安居,世界太平。

C同学说:“和”是“______”,是______,______。

(3)请你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人,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28.综合性学习活动。

世间万物,因“和”而美丽,因“和”而温馨。中国文化崇尚“和”,“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传统文化修德齐家的关键、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和”字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校八(1)班拟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集“和”名言】

班级征集“和”的名言,请选出不符合主题的一句(       )

A.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B.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C.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D.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2)【酬“和”之诗】

日本捐赠武汉的物资,留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舞鹤捐赠大连的物资,留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答之。

(3)【讲“和”之事】

八(1)班将围绕“以和为贵”这一主题举行演讲比赛,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要求在其中穿插一个“以和为贵”的概括性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味道》栏目组到东台鱼汤面馆古镇店拍摄特色美食——鱼汤面,用镜头聚焦西溪的特色美食和本土特色文化。

东台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美食独具风味、富有特色,成了宣传东台、留住游客、拉动消费的亮丽名片。央视摄制组从食材选取、烹饪特点、滋补养生、味蕾体验等每道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录制,充分挖掘东台深厚的饮食文化,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把东台最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2)请你给央视科教频道《味道》这个栏目设计一个宣传口号。

(3)一位顾客非常喜欢这里的鱼汤面,于是想要认识制作面条的师傅。老板对她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下蛋的母鸡呢?”请你简要评价老板采用的应对技巧。

30.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漫步其中,含英咀华,倍受滋养。班级准备举办一期“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古诗苑·我策划】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2)学校准备办一期黑板报,要策划活动版块,请你再设计两个版块。

版块一:诗人故事会            版块二:诗歌朗诵会

板块三:____________        版块四:____________

【古诗苑·诗林漫步】

下面是一位同学提供的一个片段,有几处问题,请你修改。

古典诗词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甲】不仅能陶冶学生美的视野,开拓学生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古诗文教学与一般阅读性文章教学比较,又有其特殊性。【乙】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侵蚀,古诗文教学有必要进行拓展。

(3)【甲】处画线句子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处画线句子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别写出描写“雨”和“花”的一组两句连续性诗句。

描写“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1)D

(2)示例:寻觅知识海洋,共享书香空间。

(3)示例: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类别地写下来,经常翻阅,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赏析句子。A.叙事简洁、明了;B.总写景色优美,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C.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白云漂浮的特点;D.语言描写,脱离语境,让人无法理解;故选D。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专题07 综合性学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南京专用) https://www.0516ds.com/75786.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