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73387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04-10 八年级下册 0 68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期中模拟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单元。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2024年3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记忆–档案见证最美昔阳红”主题展览在山西昔阳县档案馆拉开帷幕。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社会民俗包括人际交往、礼仪文化、岁时节日民俗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可以瞥见许多人情世故。《社戏》中,每逢社戏,远近村民都会成群结队摇着乌蓬船前往观戏。“社”一字由“示”“土”构成,“示”表示祭祀,“土”表示土地。社戏实际上是祭祀社神风俗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戏艺活动,有着酬神祁福、文化娱乐等意义。此外,文中提到的“春赛”属于民间娱乐,未当家的女儿在夏季归省属于社会习俗。《灯笼》中也描写了在春节和元宵节里张灯结彩、跑马灯、猜灯谜等节日民俗,还涉及婚嫁礼仪,如族里的姐妹远嫁时就会满街灯火,彻夜鼓吹,场面热闹宏大,使人叹为观止。可惜随着现代化进程,许多民俗已屏息敛声,我们也只能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了解了。

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民俗(sú)           乌蓬船

B.瞥(piē)             祁福

C.屏(bǐng)息    祭祀

D.归省(shěng)  彻夜

2.(2分)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情世故      B.成群结队               C.叹为观止               D.屏息敛声

3.(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经》中就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记载。

②琴由于和文人雅士的艺术审美活动联系在了一起,

③古琴,亦称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④因此,操琴弄曲,或聆听琴曲以心解心,就成了衡量一个人修养的标准之一,成了抒发心志的寄托。

⑤上古时期,古琴便被儒雅君子列为“琴、棋、书、画”四大雅好之首。

A.③①②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④③②①

4.共赴“春天”之约,将诗意播撒“在路上”。《2024中国诗词大会》十期节目于2024年3月10日开播。班级准备开展“古诗苑漫步”语文学习活动,有一些任务请你参与完成。(8分)

(1)班委会准备召开活动动员会,班长雯雯拟好了会议通知,请你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写出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通   知

八(1)班全体同学:

①为了更好地开展“古诗苑漫步”活动,②班委会3月9日下午班会时间决定召开活动动员会,③届时要求上交活动建议和计划,④请各位同学认真准备。

⑤2024年3月6日

八(1)班班委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员会上经过讨论,确定了各个活动环节,其中一个活动环节是邀请学校经典诵读活动辅导老师李老师进行一场有关古诗词诵读知识的专题讲座,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前去邀请李老师,见面时你该怎么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明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他准备了活动环节之间的串词,其中有一段话是介绍《诗经》的:《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

由于时间所限,不能太长,请你帮他删改,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分)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5)《子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二、阅读(共50分)

(一)名著阅读

(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都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的。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死了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还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孔子这时已经年老,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着生平说了许多教,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他觉得修成了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

6.(2分)以上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作者是________,文字通俗易懂,令人兴趣盎然。

7.(2分)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谈谈孔子编写《春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初夏【注】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退居洛阳,潜心编撰《资治通鉴》。此诗便是当时所作。

8.(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诗人抓住初夏特有的天气特征和景物,远景近景相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的夏日图景。

B.“四月清和雨乍晴”一句点明了时正初夏,雨后乍晴,四月的天气清和、明朗。这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宁静、和暖的氛围。

C.“南山当户转分明”一句紧承“雨乍晴”,写南山近景。诗人的住宅正对着南山,烟雨迷蒙中望之,唯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如今雨过天晴,再望之,才觉清晰明朗。

D.后两句“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人想要表达的是:“我”不学那随风飞扬、摇摆不定的柳絮,“我”的一片忠贞爱国之心就如同那向日的葵花,永远不会改变。

9.(2分)结合本诗三、四句,说说诗人是如何表明自己的心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文夫方担粪灌因,而妇人汲井且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10.(2分)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园 有 豆 棚 瓜 架 又 有 树 数 株 郁 郁 然 儿 女 啼 笑 鸡 犬 鸣 吠

11.(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才通人:(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盖江北之俗:(    )     (4)余顾而慕之:(    )

12.(2分)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偶舍骑步行                        

B.其中往来种作/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C.便得一山/有万物得所之意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顾而慕之

13.(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归来那一天

①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中科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不少观测星系的望远镜都是他设计的。设计组装好的望远镜,被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还需要父亲前往调试。通常,他一出差需要一个月左右。

②为了避免城市的灯光干扰,各地的天文台都建在市郊的高山上。调试好精密度极高的望远镜,就能开启天文台的观测圆顶,观察浩瀚星空,研究宇宙的演变与奥秘,这是让人无比欣喜的事情,所以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因为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③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后,父亲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年代,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果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里面的石榴杆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

④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臭。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在怎样的大地上孕育,才能够散发出如此滋味?这是陕西大地的结晶。父亲说,只有排水良好的北方沙质土壤中,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石榴。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

⑤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着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是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回了新疆的棉花,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父亲说,调试完望远镜,他去城里办事,搭乘老乡的拖拉机,路过浩瀚无边的梯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了,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他要让两个女儿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

⑥记得那天,我们把家中腌萝卜干的空坛子反复刷洗,接着,父亲将这干燥的棉枝插入坛中,成了家中别致的装饰。掉落的小棉枝子,父亲让我亲手从中扯出棉花来,摸摸里面的棉籽儿,他说:“在新疆,每一块土地有上万亩这样的棉花。那里的棉花质量之好,做一床棉胎,可以用20年都不会扁塌。”

⑦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父亲去了40天,回来时带着从花卉市场批发的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吃了一惊——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

⑧令人疑惑的是,在一大捆白玫瑰花的上面,父亲还放上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凋谢的花,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你们不懂,这就是成语“昙花一现”中的昙花呀!昙花是仙人掌科的植物,在子时过后开花,两三个小时后,这些花朵都凋谢了,必须从花枝上掰下来,否则下一轮花朵就没有力量盛放。云南昆明人喜欢用昙花做甜汤,父亲买了八朵昙花,想让我们尝一尝昙花汤的味道。

⑨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放莲子等配料熬够40分钟后,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气。父亲的背包里,还带着昙花的小苗。花农对他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⑩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的最大喜悦,不仅是望远镜的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父亲跟着云南天文台的磨镜师傅学习并磨制的。夜晚,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看到清辉四溢的月亮上,有山地,有凹坑,也有被宇宙风暴吹袭后形成的暗影。

⑪我记得,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女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颗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你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

⑫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作者:明前茶。有删改)

15.(4分)父亲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家人带来生活的“浪漫”,请联系全文认真梳理,依次简要概括,将下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送母亲白玫瑰花→________→________

16.(4分)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作者为什么用“彗星降临”来比喻“父亲归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把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放莲子等配料熬够40分钟后,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三处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本文第⑤段画线部分为何不能删去?请结合文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本文以“父亲归来那一天”为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穿梭于天地间的精灵

①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3000多年前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丰富多样、设计奇特的动物造型文物,其中,阵容强大的鸟类一族最为引人注目。

②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鸟类造型文物有10多种不同的形态,它们或简约,或精巧,或秀雅,或古朴,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这些充满灵气的文物不仅是精美的艺术珍品,而且为我们展现了古蜀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在古蜀人心目中,这些鸟既是穿梭于天地间的精灵,又是沟通人和神的使者。

③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鸟类造型文物中,青铜大鸟头是最大的一件。它有40厘米高,设计风格简约。这只大鸟紧闭着嘴,圆睁着眼,精神抖擞,颇具众鸟之王的气质。

④器物出土时,考古学家发现它的嘴和眼珠周围都保留有红色的朱砂,看来古人制作的有可能是一只彩色的神鸟。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大鸟的颈部下端有三个小圆孔。考古学家以此推断,这只大鸟很可能是当时某个部族的族徽,古蜀人用小圆孔就可以将它固定在建筑或者其他物体之上了。

⑤这只颇具王者之气的大鸟,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心中有着怎样独特的象征意义呢?大家看,大鸟弯钩状的嘴看上去与鱼鹰十分接近,因此有考古学家推测它可能代表了传说中的第三代蜀王——鱼凫,也有人认为这是当时鱼凫族的标志之一。

⑥与青铜大鸟头简约生动的设计风格不同,三星堆出土的很多凤鸟造型的器物精巧、秀雅,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众多文物中,有一件青铜凤鸟,它头上的羽冠很有特色。

⑦这只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双眼浑圆,嘴又长又尖,直立的羽冠像一排迎风招展的旌旗,看上去它似乎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一动不动,展现着静态美。从残断的双腿来看,它可能是与其他器物组合使用的,估计是某件重要器物上的附件或者装饰物。

⑧另外一件青铜凤鸟同样极具特色。只见傲立的小鸟身体修长,弯弯的嘴,圆圆的眼,身上飞扬的羽翅犹如跳动的火焰,使它看起来展翅若飞,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它双腿踩在一个圆形的器盖上,从器盖的外形推断,这可能是盖在某件重要的青铜器或者柱头上的装饰物。

⑨古蜀的工匠们用熟练的手法勾勒出鸟的神韵,体现了他们对抽象艺术的深刻理解,对变形夸张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看到它们,我们愈加佩服3000多年前那些无名艺术家独特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⑩三星堆出土的鸟类造型文物中,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一种人面鸟身的器物。它们原本站立在2号“祭祀坑”出土的一件青铜小神树的顶端,共有三件,造型相同,有十几厘米高,出土的时候大多残缺不全。

⑪铜人首鸟身像站立在小神树枝头的花蕾上面,仔细观察,它们的脸部与青铜人头像很像:头戴高冠,脸戴面具,五官夸张,双眼突出,双耳宽大,鼻梁高耸,目光犀利,给人以威严神圣的感觉。同时它们还拥有鸟的身体,双翅展开,好像要振翅高飞,两只利爪紧紧抓住下面的花蕾。细心的你一定已经发现了,它们的耳垂以及羽翅的下部都有圆孔,所以不难猜到这些地方原本还挂着小的装饰品。

⑫铜人首鸟身像的胸前正中央处还有圆形的火焰图案。火喻示着光明,也代表着炙热的太阳,也许这种文物就是古蜀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太阳神吧。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应该也渴望着能像鸟一样遨游天际,追寻太阳!

⑬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鸟”还有很多。鸟形的陶勺把,用小鸟装饰的玉璋,雕刻有鸟的金杖,造型精美的鸟形青铜铃……最新发现的5号“祭祀坑”里还出土了精美的鸟形金箔。

⑭古蜀人为什么如此喜欢鸟呢?这跟他们的信仰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蜀王国的传说中,蜀王柏灌、鱼凫、杜宇都跟鸟有关系,鸟应该是古蜀王国最重要的图腾和标志。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太阳被一种叫作“金乌”的神鸟背负着东升西落,鸟崇拜也体现了太阳崇拜。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因此在祈求丰收的古蜀人心中,鸟代表了太阳之神。

⑮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些生动逼真的鸟类造型文物和有鸟纹装饰的器物展现了古蜀人喜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面。在他们的心中,这些具有神性与灵性的鸟,是自然界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象征,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人间的飞禽,更是飞翔在天地间的精灵,是能够沟通人与神的使者。

⑯透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我们看到了古蜀工匠的巧思和智慧,也看到3000多年前成都平原百鸟争鸣、生气勃勃的景象,走进了古蜀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选自《奇妙博物馆》2023年09期)

19.(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从残断的双腿来看,它可能是与其他器物组合使用的,估计是某件重要器物上的附件或者装饰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与青铜大鸟头简约生动的设计风格不同,三星堆出土的很多凤鸟造型的器物精巧、秀雅,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众多文物中,有一件青铜凤鸟,它头上的羽冠很有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文章以“穿梭于天地间的精灵”为题,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校报社准备向同学们推介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鸟类造型文物,请结合本文,选取一件你喜爱的鸟类造型文物,拟写你的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任选一题写作)(共50分)

23.(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转眼间,初中生活已一年有余,同学们体验了求知的挑战、运动的激情、参观的沉淀、交往的快乐……成长的途中,总会在质疑中寻找方法,在挫折中磨炼意志,在困境中坚持自我。守得云开见月明,相信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与你相遇。

以上材料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我果真做到了”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2)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他们在不公不允中仗义执言,在挫折失败中奋勇向前……只因他们是少年!

请以“我愿做_________的少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⑤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C

【解析】考查字音字形。

A.乌蓬船——乌篷船;B.祁福——祈福;D.归省(shěng)——xǐng;故选C。

2.D

【解析】考查成语运用。

A.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使用正确;

B.成群结队 :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使用正确;

C.叹为观止 :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使用正确;

D.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不能形容许多民俗已消失,使用有误;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338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