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30日
资源编号 71231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4-03-11 七年级下册 0 92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检测卷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下列史实不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的是(    )

A.千古一帝秦始皇   B.一代明君唐太宗   C.黄巢起义   D.陈桥驿兵变

2.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

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    )

A.西夏                      B.辽                         C.金                          D.元朝

4.小莉同学收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由此可以推断她探究的主题是(    )

A.唐朝繁荣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5.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

A.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B.对敌人的仇恨        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7.“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成为最主要的粮仓

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过什么节日的场景(    )

A.中秋节                  B.春节                      C.重阳节                   D.端午节

9.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道”,这部著作是(    )

A.《汉书》                 B.《史记》                 C.《左传》                 D.《资治通鉴》

10.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 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 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栗城集》) 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12.学习宋元历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3.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一般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4.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他”是(    )

A.松赞干布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尺带珠丹

1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遍使用

B.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携带不便

C.宋代商业的繁荣

D.北宋政府的大力推广

16.下列关于“瓦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

B.出现在宋代

C.属于娱乐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17.朝代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下列几个朝代的灭亡按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北宋—辽—西夏—金

B.辽—北宋—西夏—金

C.辽—北宋—金—西夏

D.辽—西夏—北宋—金

18.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人口迁移。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规模第一次赶上北方;北宋末年,再一次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浪潮,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断(    )

A.北方已不适合居住

B.南方文化水平较先进

C.唐宋时期统治者组织移民

D.人口南迁促进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19.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

①造纸术   ②交子   ③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21.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元昊向宋称臣

B.宋给西夏岁币

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D.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22.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勾栏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3.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驿站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元宵节最受重视,人们相互庆祝

24.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这反映了(   )

A.农业发达          B.手工业发达          C.商业发达          D.对外贸易繁荣

25.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管理海上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三司                      D.十三行

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37分。

26.(本题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百家讲坛《赵匡胤》主题曲

材料二: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汪洙《神童诗》

材料四: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元史》

材料五: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陈桥驿站披旒冕”指的是和哪一历史人物相关的哪一历史事件?“杯酒之间销兵权”反映了宋朝在军事方面的哪项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3)材料三体现了北宋采取怎样的治国政策?而这一政策对北宋产生了哪些影响?

(4)材料四体现的是哪一王朝的兴起?“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5)结合所学,材料五反映了该朝代疆域特点是什么?为了管理地方,该王朝采取了什么制度?

(6)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27.(本题17分)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材料四.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

(4)材料四中,在文学上改变世界的宋代发明是什么?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至少两点)

(5)材料四中的第二种在战争上的发明是在何时发明的?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并分析它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6)材料四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影响的认识。

三、论述题(共13分)

28.(本题13分)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读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科举制的历史小短文。

要求:

①以《我看科举制》为题。

②短文内容包含示意图中提及的三个朝代在科举制确立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唐朝包含两位皇帝的措施)。并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③史实准确,表达流畅,不低于150字。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非常明确:“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即是总结历史经验,面对社会现实,使当朝执政者能够借鉴历史,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使北宋封建统治能够长期巩固下去。而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夺权方式,这是为当权者所诟病的,D项正确;《资治通鉴》叙述的是自战国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排除A项;唐朝是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王朝,排除B项;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因此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符合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123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