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9日
资源编号 70995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03-07 七年级下册 0 86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统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统编版 部编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卷

第一单元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座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的确,我们的民族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民族,无数可歌可qì(  )的英雄们,用他们的生命pǔ(  )写了一曲曲历史的赞歌,英雄之心在史册里,在传说中,更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当中。没有英雄的负重前行,哪来我们的岁月静好?捍卫英雄就是捍卫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可歌可qì(   )                   pǔ(   )写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改为“_____”           “_____”改为“_____”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_____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_____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_____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_____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A.开垦     开拓     开发     建设        B.建设     开垦     治理     开发

C.开垦     开拓     治理     建设        D.开拓     开垦     治理     建设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A】徘徊在语文的天地里,我们感动于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钦佩于闻一多致力学术领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历史长河的源远流长,浸润了无数国人的灼灼灵魂。【B】不仅引发人们对历史传统的集体回望,更让我们得以在书本上邂逅内心的感动。

(1)画线句A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B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组织,才最有力量。

②只有在强大的组织领导下,抱团抗疫,共同进退,才能战胜病毒,回归正常。

③一滴水只有融入江河、大海,才不会干涸。

④疫情袭来,个人就是“天地一沙鸥”,微不足道。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5仿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浩瀚的宇宙群星璀璨,但也有很多星辰隐没在茫茫黑暗中。②邓清明,今年56岁,是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③24年前,包括他在内的14名飞行员经过层层筛选、严格选拔,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④从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能力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⑤邓清明以出色表现多次入选飞行乘组,lì尽心血,却总是以毫厘之差与飞天梦擦肩而过。⑥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离太空如此之近,却离圆梦如此之远(   )⑦尽管如此,邓清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li尽心血(   )         载(   )人航天

(2)把下面的句子放入语段,最恰当的位置是(   )

在英雄辈出的宇航员中,他是一位默默无闻却毫不逊色的传奇人物。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⑤之间

(3)下列对语段中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内容与全段介绍英雄人物邓清明的主题不一致。

B.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⑥句运用了对比手法。

D.⑦句的引用有助于更直观地表现邓清明的无私品质。

(4)从语气的角度思考,给第⑥句结尾添加一个标点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1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中人物的起名匠心独具,寓意深刻,“祥子”不祥,“福子”无福,请你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说一说祥子命运是如何不祥或小福子的一生是如何无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骆驼祥子》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车夫和孙子小马儿的遭遇让祥子感到“向来没有的难受”,在他们身上,祥子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

B.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这是因为刘四爷看上了祥子的勤快和“真诚自然”,想让祥子给他做女婿。

C.尽管祥子卖掉赖以生存的车,请来了“收生婆”,还请来了“蛤蟆大矿陈二奶奶”,虎妞还是因为难产而死去了。

D.小福子病故之后,祥子也“不再有希望”,他变成了“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最后甚至沦为了乞丐和告密者。

2综合性学习。

作为中国特色之一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业文化的智慧结晶。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是依照二十四节气来安排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等农事。学校准备开展“跟着节气学劳动”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节气知识】找出下面民谣中表示的节气名称和劳动内容填空。

(2)【节气印象】在活动中,需要设计展板介绍二十四节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清明”节气的描述。

示例:

惊蛰

含义: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诗意描述:“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时节,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诗意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气活动】清明时节,班级开展“筝舞蓝天,放飞梦想”活动。小林动手做了一个大鸟风筝,想在风筝上写一句表达自己志向追求的话。请你从下面选择一句最合适的给他,并简述理由。

A.笨鸟先飞     B.一飞冲天     C.雏燕展翅     D.鹏程万里

应选项: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气劳动】橙黄橘绿时节,学校组织大家去乡村帮助采摘柑橘。期间,你发现村里王家的蜜橘外形周正漂亮,滋味纯正适口,是难得的好果品,但因为是刚试种成功的新品种,来不及宣传,销量不理想。为此请你写一则广告语,提高一下蜜橘的知名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12题。(4分)

窘况为许衡州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释】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8分)

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

【宋】徐铉②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吴州③林外近,隋苑雾中迷。

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

【注】①东京:宋东京在开封。②徐铉(916~991),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此篇为作者谪秦途中所作。③吴州:唐初泰州称吴州。

1下面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一、二句通过描写风雨交加的环境,营造了全诗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贬谪途中内心的悲凉和哀伤。

B.五、六句直接抒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悲欢的感慨。

C.“子规”是文人常咏之物,该诗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类似,都借“子规”抒发思乡之情。

D.此诗语言平易晓畅,率真自然,与白居易诗风相近。

2“隋苑雾中迷”一句中的“迷”字一语双关,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容①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②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每退③,即诣国子祭酒④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⑤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选自《新元史·刘容传》,有删改)

【注释】①容:刘容。②中统:元世祖年号名(1260 — 1264)。③退:这里指退朝。④国子祭酒:官名。⑤驻跸(bì):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⑥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容亦善骑射:___________         (2)然弗之好也:___________

(3)奉旨使江西:___________         (4)惟载书籍数车: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闻 容 知 吏 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限断3处)

诸 将 亡 者 以 十 数 公 无 所 追 追 信 诈 也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何奇之:_________                    (2)信度何等已数言上:_________

(3)王必欲长王汉中:_________   (4)安能郁郁久居此乎: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汉高祖刘邦在文中表现了作为领导者的哪些优秀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4分)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的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吗?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⑪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第⑨⑩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在长沙少驻,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闻先生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犹贤博弈斋”。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我在西南联大读书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唐诗。

④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用毛边纸特制的。宇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⑤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⑥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和《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绘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届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先生说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⑦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届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得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说“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这里所表达的闻先生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为了突出闻一多上课的风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一多的赞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答出三点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小题。(14分)

【材料一】

通常我们所说的“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糖(如低聚麦芽糖)、多糖(如淀粉、膳食纤维)和复合糖(如糖蛋白)。一般意义上的“糖”,指的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

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糖分。

除了我们常见的制糖原料——甘蔗、甜菜等含糖外,大部分人类食物含有糖分,如下表。

【材料二】

糖类进入人体以后,分成了两部分:果糖和葡萄糖。果糖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中;葡萄糖一部分转化为能量,另一部分会储藏在肝脏里。

适量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摄入过多,多余的糖分就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

【材料三】

糖不仅甜,还能给各式各样的味道锦上添花。人们通过对糖的用量、温度的控制,让糖与不同物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为食物提供大量的香气,调和食物单调的口感。可以说,现代食品业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糖了。如果你把所有含糖商品从超市的货架上移除,只有20%的食品会留在货架上。

糖有抑菌防腐的作用。果酱蜜饯就是因为加了糖才不那么容易坏。糖可以让一些饮料和冰激凌保持很好的黏稠度,吃起来口感更好。糖可以让面包发酵膨胀,让可可脂凝结成朱古力,让蛋白蓬松如泡沫。酿葡萄酒时在葡萄汁里加一些糖,可以帮助葡萄发酵。

【材料四】

从生理上讲,糖恐怕是正常事物中最接近“瘾品”的东西。人们在摄入糖分的时候,负责提供快感的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让人产生类似于期望达成、得到满足的快乐。而且,有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1下列选项的表述,符合以上材料所述的一项是(   )(4分)

A.糖,就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

B.现代食品业离不开糖,没有无糖的食品。

C.人体摄入糖分时,多巴胺受体被激活,让人嗜糖成瘾。

D.人类天生喜吃甜食,而对其他味道的追求不是出于本能。

2请结合相关材料概括说明糖的益处与害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糖分过多摄入,人应怎样选择食物为好?请根据材料一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0分)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的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结合上下文,写出第④段中加点词“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4标题中“放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可歌可qì( 泣 )  pǔ( 谱 )写     (2)座”改为“坐”  “倍”改为“辈”

【解析】(1)“泣”不要写成“气”;“谱”不要写成“普”。(2)“座标”应为“坐标”;“英雄倍出”应为“英雄辈出”。

2.D

【解析】“开拓”“开垦”都有“开辟”之意,但“开垦”指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开拓”有扩展之意。所以“辽阔海疆”与“开拓”搭配,“广袤粮田”与“开垦”搭配。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7099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